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23:46: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论断用八个字概括“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首先,这一论断直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为我们国家未来20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展现了令人信服的光明前景,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豪迈意志。

其次,这一论断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第三,这一论断为稳步实现中国人民盼望了一个半世纪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谱写了又一曲壮美的华章,使中国共产党人早在半个世纪前勾画的辉煌航程越来越有希望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党的十七大报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新要求。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站在新的起点上,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上努力争先。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步伐,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道路、水、电和工业园区等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项目落地,形成具有实力的工业产业,切实推动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

愈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第二,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最根本的要靠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第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不论是作为价值、原则,还是作为制度、规则,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的要求。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和民族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才大国,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这也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觉悟,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扩大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结合点,形成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和劳务输出同步增长的机制,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和监督体系,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以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

业保险为重点,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保护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坚持治穷与治愚并举,大力推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异地扶贫开发、小额信贷、对口帮扶、结对帮扶、劳务输出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创新扶贫机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1、绿色税收。要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纳税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

2、环境收费。提高排污收费水平,在资源价格改革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价格和收费手段推动节能减排。

3、绿色资本市场。在间接融资渠道,推行“绿色贷款”,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利率。

4、生态补偿。要完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下游对上游、受益方对受损方、“两高”产业对环保产业进行以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

5、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

6、绿色贸易。必须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的发展模式,平衡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环保的利益关系。

7、绿色保险。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继承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以民生为本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经济更加发展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内容,而且把政治民主、科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㈠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2、教学目标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㈡学生分析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的......

下载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