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小品的语言魅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赵氏小品语言魅力
【摘要】 近二十年来,赵氏小品成为春晚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多次获得“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一等奖、二等奖。“赵氏风”已逐步蔓延到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作品分期语言风格;修辞格
一、语言风格
(一)作品分期
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活动,要想长久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得求变,求创新,不断给观众带来视觉及听觉上的冲击,才能得到认可,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赵氏小品而言,其主题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1、初期 围绕家庭,这个大众化的主题来歌颂党的领导和表达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的喜悦。如1990年的《相亲》讲的是中年人的情感问题,1991年的《小九老乐》讲的是夫妻间矛盾的产生和化解问题,1992年《我想有个家》通过相亲表达心中对伴侣的渴望。
2、第一个转型期 从家庭琐事到直指社会风气 1995年《牛大叔提干》一改以往家庭温馨及颂歌风格,转而批评当下社会贪污腐败风气,以幽默讽刺批评社会不正之风,让观众在笑过之后进行反思。
3、第二个转型期(1995-1999)歌颂农村新生活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走上康庄大道,作品开始直白的歌颂党和国家,高唱幸福生活基调。如《红高粱模特队》通过农村模特进城表演的事情,展现出农村人民的生活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丰收,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极大提高。这一时期最大的特色在于加入了舞蹈,使表演不再那么单一,形成说、唱、舞三位一体。
4、转向调侃 在唱完社会主旋律之后,转向纯粹调侃功能。从《卖拐》开始,相互嘲讽的台词间少了真正的人文关怀,同时寓意社会之险恶,缺乏正义之气和教育意义。
(二)风格特点
一种作品或是风格的形成,是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赵本山自身的艰难生活经历、自身的文艺创作活动以及周围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为赵氏小品的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这才形成了后来别具一格的赵氏
小品。
整体来说,赵氏小品的语言风格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俗”。这个“俗”不是“俗不可耐”,是“俗而不媚”,是通俗易懂、是生活化、直接化、趣味化。这是因为,在表演过程中,两三个人物,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憨厚耿直,把生活的故事用生活的话讲出来,用生活的形式展现出来,效果是真真切切
2、“活”则表现在机智幽默、灵活多变、一语双关、时代性强等方面。不管小品主题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是否针砭时弊,我们都能在言语间体会到另一层意思,笑而不忘。观众的思维随着语言而动,不只是纯粹的看。
简单的讲,赵氏小品玩儿的是文字游戏,玩儿的是智慧。
二、修辞运用
语言是一种艺术。艺术家们通过魅力语言,对生活进行加工创造,于是就有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修辞的运用在语言中至关重要,有了修辞,语言才有活力。赵氏小品如何能在多届春晚上拿到奖项,红遍大江南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语言的魅力——辞格的运用。
(一)多格并用
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格,将所要描述的对象表现的活灵活现。
如在《策划》中宋丹丹有这样一段台词:被狗仔队发现的呗。第二天全县的鸡鸭鹅狗猫全知道啦。俺们家这只鸡一夜之间就成名鸡了。那家伙——过去俺们家那鸡走道是挺胸抬头,器宇轩昂;卡卡——自打生了公鸡蛋,走道变样了,变这样的了,我瞅着爪子搁地上划拉啥那,仔细一看,明白了,练签名儿呢。
这里,首先是谐音。“狗仔”和“狗崽”谐音双关,幽默风趣,时代感强,同时还具有讽刺意味。其次,由“名人”造出“名鸡”,属于仿拟,将鸡拟人化。三格同用,极具潮流和时尚。
(二)摸仿
通过模仿新造词、句、段、仿行业用语等,以熟悉的语言形式表达心得内容。
1、仿句。《说事儿》 “没有新闻的领导不叫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那算不得名人”是仿造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造。
2、仿段。《说事儿》 “啊, 白云,黑土向你道歉,来到你门前,请你睁开眼,看我多可怜,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这些看似非常随意的摹仿中包含着丰富的笑料。
3、仿行业语。《功夫》“猪撞树上, 你撞猪上了吧!追尾了是吧?!”仿交通行业语。“我说你这个人不讲究啊,你不按套路出牌!” “师父领进门, 忽悠在个人。”仿武术行当语。“这是什么造型啊? 挺别致啊!非常6+7啊?”仿央视娱乐节目。
(三)谐音与双关
谐音就是利用字词音同或音近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词来代替本字词, 产生辞趣的修辞格。如《说事儿》中白云大妈说道自己下乡去给企业剪裁去了,黑土大叔直率,说出了实情“那是养鸡场,她剪完就禽流感了,当时死了一万多只鸡, 最后送她个外号, 叫“一剪没”,谐音“一剪梅”,将说话人内心的矛盾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达到损人的效果。还有《捐助》“小子长的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长啊。”其中,“长”与“强”谐音,将二人身高拿来做比喻,显得诙谐幽默。
双关就是言在此意在彼。《说事儿》中:
黑土:你就飘吧,说不定哪天风大,把你给飘走了。
白云:你黑土有能耐,你也飘啊。
黑土:我飘起来那是沙尘暴!
白云和黑土本是人名,俩人在白云和黑土基础义上增加了一层意义,即自然界的白云和黑土,听来让人忍俊不禁。
(四)顺口溜、押韵
顺口溜在赵氏小品中几乎随处可见,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读来朗朗上口,听来自然流畅,理所应当。《昨天今天明天》“大家好!九八九八不得了, 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 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 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 风景这边更好!多谢!”
这段台词,为了是句式工整,结构上做了些调整,做到了押韵。不仅把当年国家大事呈现出来,还通过国内外对比,歌颂党的领导和人民幸福生活。
(五)误用
把词语已被大众接受的本来义误解,在说话过程中闹出笑话。在《钟点工》里,这样说道:
赵:咱弄明白儿子是叫你来干什么来了你能不能告诉我完再笑?
宋: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
赵:三陪呀。
这里,赵把生活中的“三陪”的意义没弄明白,当他听到宋说到此行目的时,顿时反应出“三陪”。塑造了一个憨厚直爽的东北汉子形象。
(六)词序颠倒
词序颠倒后的新词,能够制造笑点。《不差钱》
赵本山:到了,这就是铁岭最贵的一家饭店,这不,苏格兰调情
毛毛:爷,你念反了,这是苏格兰情调。
把高档饭店的招牌“情调”这一格调高雅的词说成“调情”这一低俗语言,典型的农民形象表露无遗,但同时有具有幽默感。
(七)东北特色方言词——整、搁、老
看多了赵氏小品就会发现,很多具有东北特色的词语在作品中被多次使用,一次又一次将东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搬上舞台。以《不差钱》为例:
1、整
整,在赵氏小品中广泛使用,有“做”、“弄”、“搞”意义很相似,可以看做是万能动词。
毛毛:爷爷有一点咸了
赵本山:给整碗白开水去.
小沈阳: 免费的水,是不?
赵本山:白开水就行。
小沈阳:行,哪你等着,我给你整水。.
这里的“整”,就是拿、倒、弄的意思,使用“整”,显得语言具有一定新意。
2、搁
赵本山:我是给你往北京带的,现在带不走了,咱得搁这吃了。.
毛毛:爷,你念反了,这是苏格兰情调。
赵本山:啊,情调哈。就搁这吃。.
两个“搁”是“在”的意思,相当于介词,不用“在”而用“搁”,有语言新鲜感,东北特色。
3、老
毕福剑:爹, 不是,我找您儿子
赵本山:他在乡里等你呢,诶呀,乡里布置的老隆重了,乡长及书记都在那排.
队等你了。
“老”字,形容词,形容人或物年龄大,但在这里是“非常”的意思,表示惊叹。
赵氏小品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众多的观众支持,除了其表演内容的生活化、平民化,语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在东北这片民间文化浓厚的肥沃土地上,养育出了具有东北特色的赵氏小品。只要我们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赵氏小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赵氏小品的发展一样,这需要的是实践的过程。赵氏小品的语言在运用修辞方面,绝不仅此而已,还需要更多善于发现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刘全花.刍议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点[J].文化广场,2010,8.[2]梁玉琳.从论元角度看东北方言中“整”字的运用[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3.[3]崔凯。书写东北的风情[N].人物,1996,3.[4]孙莉.论赵本山喜剧小品的辞格运用[N].绥化学院报.2010,2.[5]范文静.论赵本山小品语言形态的变迁[N].南京大学电视研究.[6]李海英.赵本山小品语言表达手段略述[J].修辞学习.2003,1.[7]邵丽娟.赵本山小品语言的修辞手法[N].艺文论坛电影评介.2010,10.
“赵氏小品”语言风格探源赵本山20年来主演的大量喜剧小品,受到各个文化层次人们的喜爱,被称为“赵氏小品”,形成了稳定的风格。因此,在语言上也表现出一贯的特点,具有“俗”和“......
“赵氏小品”语言偏离现象分析提纲:一、赵氏小品在中国小品界独树一帜,语言别具一格,大量运用了修辞学中的偏离理论,能够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二、纵观赵氏小品的语言,它的经典语......
试析赵氏小品中的修辞格姓名 李佳玲 学号 11010510 指导老师 傅惠钧摘要:喜剧小品在很多方面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赵氏小品,即赵本山小品在我国喜剧小品中......
赵氏起源一、华夏起源二、赵姓概况三、赵姓得姓始祖四、赵姓起源五、赵姓史料六、赵国历史七、赵国政权八、赵姓迁移史九、赵姓名人十、赵姓楹联典故 十一、赵姓郡望堂号 十......
《赵氏孤儿》的故事本来就很俗2010年12月08日 13:46:50陈凯歌的《赵氏孤儿》才一上映,果然不出所料,叫好声渐渐的就弱了下来。之所以不出所料,并不是对陈凯歌有什么偏见,而是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