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那个时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鲁迅笔下的那个时代
在读过鲁迅的小说之后,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中国白话文的开端,更重要的是,他用他的笔深刻的揭露了封建主义,强烈的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对于人们在精神上的摧残。也许是他真正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强调人们精神上的解放才是最根本的,在精神上”立人”,才是这个社会的根本出路。
读过他的小说之后我感觉,他的所有小说的思想内容都是真正的紧扣于那个时代的。那个时代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于是他写了《狂人日记》来真正的揭露封建思想对于人们的毒害,强烈的抨击了封建卫道士的虚伪与欺骗,在最后,他发出了“救救孩子”这样的发人深省的话语,孩子是这个时代的希望,只有孩子才是真正的觉醒者,才是真正没有被这个时代所玷污的人。有的人说“狂人”代表的是那个时代觉醒的一部分人,这个是不可否认的,即使他被作者赋予了一个有迫害症的病人,但是他在自己的日记中真正描述了封建思想是“吃人的”这一事实,作者在文中点出了“陈年流水簿子”和“一直吃到徐锡林”等细节,这些都比喻了我国长久的封建主义统治和革命党人遭受迫害的事实。他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诉了所有读者在农村封建主义的强大,更多的说在那个时代封建主义的强大。但是在最后的最后,作者却告诉读者,狂人病好之后他选择了做官,做官是什么,是为封建势力服务的,所以我认为,即使狂人曾经代表过那一批觉醒的人,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强大,由于先进思想的薄弱,最终这一结局还是代表了在那个时代封建思想将先进思想打败这一事实。也许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想真正的将封建思想清除,不仅仅靠的是一批人的觉醒,而是应该靠一个时代的人的觉醒,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觉醒。
那个时代农民在物质上与精神上有着双重的痛苦,于是他写了《故乡》,用闰土与他之间的故事提出农民问题。他在一次回到故乡的时候,他所看见的已经再也不是孩童时代的那些人,是一批被灌了封建思想的人们。在面对闰土最终说出的“老爷”的时候,他说他似乎打了一个寒颤,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后障壁了。后障壁是什么,我想是先进思想与封建思想之间的鸿沟,那个鸿沟是不可逾越的,仅仅是因为闰土作为当时农民的代表,他们已经被深深地注入了封建思想,在精神上就已经被落后的思想真正的占领了。而当闰土拿走了一副香炉和烛台的时候,这些已经完完全全的被证实了。一个被封建思想占领了的农民,一个深受了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民,在面对土地与饥饿问题的时候,像当时所有农民一样他选择了相信于神灵,给予了无形界以希望。这个行为不正是封建落后的人们所共有的行为吗!
那个时代,鲁迅一层一层的扒开了封建的外衣,一层一层的揭露了社会的弊病,他用他的笔作为利剑直刺国民的敏感神经,唤醒国民的精神觉醒。那个时代,是鲁迅用他的笔,撬开了深住于国民心中的封建大门。
对外汉语4班 禹春晖
鲁迅笔下《社戏》《社戏》原文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我成年时在北京看戏的两次不愉快遭遇,后一部分写我童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欢悦生活。初中语文第二册选入的《社戏》为后一......
朱自清笔下的鲁迅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文长期被收入海峡两岸中学语文教科书。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朱自清好友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
鲁迅笔下的故乡“妈妈的,儿子打老子”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东张西望寻找着小尼姑;“我只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
看与被看: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摘要:鲁迅的小说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悲痛感,这种悲痛感通常是体现在小说的看客形象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正是他国家的忧患意识......
鲁迅笔下的女性鲁迅笔下的女性 【内容摘要】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众多,其中不乏很多女性,本篇论 文主要围绕《祝福》中的祥林嫂,《伤势》中的子君,以及《离婚》 中的爱姑这三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