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
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鲁迅称绍兴故居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百草园曾经给他带来无限的乐趣,让他在这里度过一段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百草园因为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出名,它给鲁迅的故居添上了鲜活的一笔。五一小长假我看了鲁迅的儿时乐园百草园,百草园因鲁迅家道中落卖给了姓朱人家,值得庆幸的是,虽历经沧桑,百草园却保留了下来,基本保持着原貌。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院,穿过阴暗的老房子,百草园便明晃晃映入眼帘,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百草园还算开阔,半亩地的样子,进园门有一巨石卧在右侧,上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默读这段美丽的文字,百草园的神韵一下子凸显出来。参观者在百草园大都要多逗留一会儿,我也如此,来来回回在园子里走了三四遍,为的是更好地感受百草园的气息,并从中寻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精髓。
虽然没有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鸣,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不过“碧绿的菜畦”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之后,它那碧绿的青菜依然绿着,那一朵朵黄色的油菜花,在那春风的洗礼下,摇摆着身躯,就像探头等待那曾经的主人归来的仆人;园子北面有两株桑树,挨桑树是原先就有的,不知鲁迅儿时是否曾经爬到树上去摘“紫红的桑葚”。我想即使上树去摘也不怕的,他所担心的赤练蛇躲在“长的草里”,不会窜到桑树上。那口水井也还在,“光滑的石井栏“依然光滑着,井口并不大,井口的木质十字架,不知是从何时开始静静的躺在那里的,他就像一个士兵,守卫着井口不被敌人入侵。
去百草参观的人基本都是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到了那里,基本都会将实景与文章中的景物对照一下,我也不例外,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看到了鲁迅儿时玩乐时的场景。
鲁迅笔下《社戏》《社戏》原文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我成年时在北京看戏的两次不愉快遭遇,后一部分写我童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欢悦生活。初中语文第二册选入的《社戏》为后一......
朱自清笔下的鲁迅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文长期被收入海峡两岸中学语文教科书。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朱自清好友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
鲁迅笔下的故乡“妈妈的,儿子打老子”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东张西望寻找着小尼姑;“我只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
看与被看: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摘要:鲁迅的小说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悲痛感,这种悲痛感通常是体现在小说的看客形象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正是他国家的忧患意识......
鲁迅笔下的女性鲁迅笔下的女性 【内容摘要】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众多,其中不乏很多女性,本篇论 文主要围绕《祝福》中的祥林嫂,《伤势》中的子君,以及《离婚》 中的爱姑这三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