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旅游与和谐社会建设_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11:19: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道教文化旅游与和谐社会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

道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文化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体现出的正能量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所用。我们应将其正能量挖掘出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正能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道教文化在中国宗教文化中独树一帜,在明代达到顶峰。当今武当山虽然不再是“皇室家庙”,却是 “全国文明风景区”、“5a级旅游区”等多种桂冠于一身的山岳型风景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理和挖掘武当道教、道家仙乐、武当武术、武当建筑、武当道教医药与养生中的正能量,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旅游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一、道教文化中的正能量与和谐社会建设

道教所主张的仙道贵生、清静寡欲、柔弱不争、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及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是我们所说的道教文化中的正能量。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本内涵存在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联系。发掘道教文化中的正能量,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

(一)仙道贵生

仙道贵生的教义思想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以追求身心健康为己任。《度人经》曾把这一宗旨归纳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二祖天师张道陵在《老子想尔注》中说:“生,道之别体也。”又说“道意贱死贵仙”。修道的目的就是“唯愿长生”,“生生不息”。从而构成了“仙道贵生”的重要教义。这一教义与佛教、基督教注重来世、末日审判不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激励人们通过现世的修炼而享受美好生活。这种入世观能使人们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使人们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助于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二)清静寡欲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老子想尔注》解释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正”。意思是学道修道应做到没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清静,这样才符合“道”的精神。现实社会中,倘若人人回到“怀素抱朴”的状态,谨记老子的“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忠告。人人清静寡欲,不为争名夺利去伤天害理,而是求得内心安静,多做好事,多做实事。这些都有利于整个社会安定有序。

(三)柔弱不争

《道德经》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教诲人们修道,维护好生命的柔性,以求长生不老。《道德经》又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即天地万物的运行和人的行为都应顺乎自然而不能强求,与自然无为的教义思想非常相近。所以,又有“无为不争”之说。倘若世人皆不与人争名利荣华、知足、知止、寡欲、不自矜,诚信友爱,社会公平正义便得以彰显。

(四)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道教的基本思想主张之一。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就是要人们遵行自然规律,追求绿色的慢生活。道教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行为对当今社会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多方面的借鉴作用。儒家虽然也讲天人合一,但它又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差异,强调人高于一切事物的特殊价值,认为人贵物贱,这实质上是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与道教以平等态度对待自然的思想是不相同的。

二、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特色

(一)独特的道家音乐

武当道教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武当道教音乐虽属民间音乐,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因其既沿袭了远古巫观乐舞传统及楚国民俗祭神音乐,又吸纳了大量地方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以道教音乐为主,同时兼有佛教音乐和儒家音乐旋律的道教音乐,被称为武当仙乐神韵。其特色是悦耳动听,它是宝贵的武当山道教文化遗产。

很多旅游者都慕名前往武当山聆听仙乐神韵,寻找音乐之美,以仙乐洗涤心灵,或感悟人生真谛。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重视音乐的美学教育,让人们在仙乐飘飘中更好的体会武当道教的文化内涵。

(二)武当武术特色

武当武术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武当武术以静制动、虚静无为、贵柔尚意为特色

当今社会重养生尉然成风,武当武术注重养生功用,它以养生为宗旨,符合当今人们的追求。人们常说,健康最重要,没有了身体,其他一切都是浮云。旅游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将武当武术养生的理论、方法挖掘出来,并与武当道士切磋研发出适合人们简单易学的武术招式,以此来造福旅游者。

2、武当武术主张克己复礼、讲规矩

开山祖师张三丰究竟制定了哪些规矩不得而知,但从道教的戒律和民间武当内家拳派传承的规矩来看,内容虽各有千秋,但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即作为一个武当武术的传人,必须“克己复礼”,遵守公共道德。而当武当武术流入民间后,一些规矩明显加进了传统礼教内容,并且根据时代和社会公德的需要随时增删不同内容。我们应将武当武术的规矩进行整理,让游人知道这些规矩,从而也让游客在游乐中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做文明旅游人。

(三)武当建筑文化特色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体现了民间、宗教和皇家建筑的有机融合,体现了中国古建筑艺术成就。因此,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皇家建筑规格,规模宏大

武当宫观始建于唐代,宋元时又陆续有建置,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在功成即位后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后者便是为了酬谢神灵,巩固统治。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经过后来不断扩展,武当山现有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4、打造精品影视片

精品影视片对于景区的宣传作用有着功不可没的功劳,尤其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发展的阶段。节假日,人们走近电影院看场电影已经是人们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提起旅游景区的经典影视片,人们会想起少林寺的《少林寺》、庐山的《庐山恋》等精品影视制作。据调查,在当今大众文化消费时代,媒体在武当道教文化的传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如70年代后的族群对武当山的意向与电影有着深刻关联。虽然以武当山为主题的影视片也不少,如《武当》、《武当仙袍》等,但这些都不能真正反映武当道教文化的精髓,没有《少林寺》、《少林足球》这些影片影响力大、持久性长。所以武当山应集全民之智慧,在现有素材的基础上,打造出真正代表武当文化与精神的经典影视片。通过经典影视片向人们展示武当道教文化中的正能量,再现东方武当神韵和武当美景,吸引更多游客来武当山实地考察与见证。

5、做好网络宣传平台

(二)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的主体作用

1、做好发展规划

要做好武当道教文化旅游,应着眼长远,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1)以实现道教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科学编制符合武当实际、具有武当特色、覆盖自然景观和道教文化景观的发展总体规划。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确保已有的规划尽快实施。

(3)要把旅游发展规划做成项目,并进行包装,以项目招商,解决旅游发展资金的缺口问题。要制定投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道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科学发展一定要注重环保,秉承道教核心“天人合一”的原则。

2、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道教文化旅游研究

目前研究道教文化的高尖端人才严重缺乏,道学研究成果不多,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道家学者凤毛麟角,缺少高道大师。武当道教文化研究机构可加强与省内外道教文化研究机构的合作,吸纳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开展高领域、高层次的道教文化研究,使武当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坚实的学术支撑。二是与高校加强合作,做好道教文化的学术交流。与道教文化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交流知识、经验、成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道教文化发展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办法,使得武当道教文化符合国家对传统文化的要求,健康、有序的发展。

3、举办道教文化旅游峰会

举办道教文化旅游峰会,必将进一步搭建起武当道教与游客之间情感交融、心灵沟通的桥梁,弘扬道教传统文化精粹,传承道教文化现实社会价值,进一步深化武当道教文化与全国各地旅游界、文化界、道教界、新闻界的交流与联系。

4、设立与规范道教学院,加强对道士的教育与培训

目前,在推动传统文化复兴的良好氛围下,道教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但与我国迅速发展的社会和文化需求相比,道教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在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亟待加强。道教院校是培养爱国道教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正确阐释道教教义的重要阵地,是培训现有道教教职人员的重要平台。武当山虽有自己的道教院校,但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有特色有作为的武当道教学院。道教学院一要适应宗教院校办学规律的体制机制;二要加强师资力量,可请高道讲座,也可请其他对道教颇有研究的专家来教学;三要硬件设施也要跟上,与时俱进,如电脑与互联网,道教学习也应与先进科学技术相接合。

5、设立武当武术学院

虽然武当武术学院有很多,但比较杂、乱,应当规范武当武术学院,使得武当武术得到有序科学的传承。目前比较好的学院有武当与武汉体育学院联系办学创立了武当国际武术学院,同时十堰市中小学都开设了武术课程,这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宏扬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整合现有武术学院资源,创立一所独具特色的武当武术学院。

6、创办道教医院、养生馆

道教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自老子创始起,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养生之道成为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道教养生功法既能使人转弱为强,又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强身健体,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道教医术对护脑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尤其是对目前患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另外,按照道医的指导,有目的、有选择地持久练习太极养生功,对于神经衰弱、大脑晕眩、长夜失眠等症有独特的疗效。武当创办道教医院、养生馆,可以将道教的医学思想、医术传播出去,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尽一份力。

7、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道教文化是一种高深文化,道教文化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旅游,这从客观上要求导游人员应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道教专业知识。导游是旅游的灵魂,道教文化旅游需要高素质的导游人员。而大多导游所掌握的道教知识不专业,对道教文化一知半解,解说不丰富、不规范。人是万事之本,首先利用当地的高校旅游专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培养武当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其次是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最后是对导游加强道教文化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武当道教特有的文化要加强培训与学习。导游在为游客服务过程中才能提供正确的讲解,引领游客汲取武当道教文化中的正能量。

四、结束语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哲学思想对国人甚至世界都有着深远影响,武当道教是其中一朵奇葩。因其发展的独特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造就其显著的特点。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应深挖武当道教文化的精髓,让其符合当今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各种形式,让其正能量深入旅游者的内心,见于旅游者的行动。不仅要让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更要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作者:孔令宏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6期[摘 要]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为旅游的内核这一观点正在成为旅游......

道教文化与中国民俗

道教文化与中国民俗【摘要】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 已深入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对中国民间风俗影响深远,中国的多数节日均与之......

(13)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日1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总 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建设......

李商隐无题诗与道教文化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李商隐无题诗与道教文化,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佛教、道教与竹文化

佛教与竹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竹子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象征。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 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

下载道教文化旅游与和谐社会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教文化旅游与和谐社会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