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绪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6秦汉文学绪论”。
秦汉文学 绪论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第五章 东汉辞赋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秦统一中国(前221)——献帝建安元年(196)
中国文学的形成时期
中国文学初步开始自觉的时期
秦代文学
《吕氏春秋》 成书过程及体例
全书十二纪(5),八览(8)、六论(6)序(1)内容驳杂、体系严密
文风平实畅达 寓言丰富多彩
引婴儿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曰:“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荆人涉澭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吕氏春秋·去宥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李斯的散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而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汉代文学 绪论 汉代散文 汉代辞赋 汉代诗歌
汉代文学
绪论
一、历史背景
1.汉代疆域广大
2.汉代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 3.汉代处于历史的上升期
二、汉代文学的基本形态
1.对大一统封建帝国的礼赞(主流)西汉——宣扬天子至高无上 东汉——帝都中心论
2.充满现实自豪感和历史超越感
“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3.主要人物颇具入世精神,充满理想,充满激情
文臣(终军)武将(霍去病 李广 马元)冒险家(张骞 班超)4.兼容并包的恢弘气势
盛世——强大——凝集力——吸引力——兼容并包 汉代散文
韩愈——“三代两汉文章”为旗帜。
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三贾政论文 陆贾 《新语》(12篇纵论)依诗书,行仁义 见解深切,文辞可观
“陛下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 贾山
《至言》直言极谏 奏疏 2500字
“尽忠皆愚,以直谏主,不必死亡之诛者,臣山是也。” 贾谊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过秦论》
思想:纵横家 儒家 法家 兼容并包 三篇
上篇 强秦速亡,引发历史教训
中、下篇 秦二世和子婴应采取什么措施 特点:
1.大起大落的对比
2.不平铺直叙,行文有气势
3.两种明显倾向:辞胜于质
情胜于理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淮南子》
原称《淮南鸿烈》,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编成。
共21篇,十几万字
多采用辞赋写法,是以描写和叙述的方式论说事理。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杂以儒、墨、法家学说。
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 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对曰:“良马者,可以形容筋骨相也。相天下之马者,若灭若失,若亡其一。若此马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臣有所与供儋緾采薪者九方堙,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使之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马矣,在于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牡而黄。”使人往取之,牝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问之曰:“败矣!子之所使求者,毛物牝牡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伯乐喟然大息曰:“一至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堙之所观者,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马至,而果千里之马。故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董仲舒
西汉后期说理散文影响大
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年不窥园”研读《公羊传》
1.《春秋繁露》为春秋润色 阐发大义 要旨 《西京杂记》: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2.“贤良对策文”《天人三策》
逻辑严密
环环相扣 连类引证
儒雅雍容
秦汉文学1、司马迁《史记》艺术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壁”。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其内容广泛、......
秦汉文学讲稿梁建邦编写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2005年6月目录绪 论……………………………………………… 第一章秦汉文学概况„„„„„„„„„„1 第一节秦代社会概况„„......
秦汉文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吕览、楚声短歌、骚体赋、散体大赋、问答体、“七”体、汉赋四大家、劝百讽一、《淮南子》、纪传体、《史记》的互见法、乐府、歌诗、《乐府诗集......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导语:通过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一、先秦文学:1......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通过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一、先秦文学1、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