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复习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秦汉文学试题库”。
秦汉文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吕览、楚声短歌、骚体赋、散体大赋、问答体、“七”体、汉赋四大家、劝百讽
一、《淮南子》、纪传体、《史记》的互见法、乐府、歌诗、《乐府诗集》、古诗
二、填空或辨别正误
1.《吕氏春秋》和李斯的一些散文作品产生于秦统一之前。《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撰成的,后世又称之《吕览》。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墨、名、法、农、阴阳诸家之说,为杂家代表作,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秦时著名散文家李斯的代表作《谏逐客书》是一篇趋向骈偶化的政论散文。2.汉初以解决政治社会问题为主的政论文名作有贾谊《过秦论》,鲁迅誉之为“西汉鸿文”(《汉文学史纲要》)。还有贾谊《陈政事书》、晁错《论贵粟书》。《淮南子》原名《淮南鸿烈》,是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召集他的群臣或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全书21卷,《汉书·艺文志》列其为“杂家”,实近道家。保存了较多的古代神话和寓言、历史故事。
西汉后期刘向剪辑旧文编成两部寓言故事集《新序》、《说苑》。所存一些富有意义而又生动的故事,可谓魏晋小说先声。
3.骚体赋不同于后来散体大赋的以体物为主,而主要抒发情志。体制上极力模仿骚体(楚辞)并以赋名篇,但已散文化。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品。
4.汉代盛行的散体大赋,又称新体赋、古赋。假设主客问答铺陈体物,规模宏大。虽散韵结合,但散文的意味颇重。句式以四言和六言为主,一般不用“兮”字。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5.代表汉大赋最高成就的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二赋确立了“劝百讽一”的大赋传统。劝百讽一语出扬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指讽谏。“劝百讽一”是批评二者在赋中比例的悬殊。汉大赋在内容上歌功颂德、娱乐宫廷;形式上铺陈夸饰。
6.汉大赋篇章规模巨大,一般前有序言,叙述作赋缘由;中间的主体正文设为主客问答,主要用韵文形式;后有结语(乱辞),议论劝戒,多用单行散句。7.抒情、咏物小赋通篇压韵。西汉后期王褒的《洞箫赋》是较早的咏物赋,东汉后期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弥衡的《鹦鹉赋》等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8.汉赋常见的结构方式是虚设主客问答结构成篇,称问答体,又称对体、对答体、对话体。“七体”始于枚乘“说七事以启发太子”(《文选》李善注)而奠定汉大赋体制的《七发》。因后人多有模仿,故《文选》于赋体外特立“七”体。9.“枚马”语出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枚马同其风”。枚乘的《七发》标志新体赋的形成,司马相如确立了汉大赋的传统和体制。/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的赋作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合称“汉赋四大家”。扬雄作赋仿效司马相如,其《甘泉赋》、《羽猎赋》在风格上可与之媲美,故后人并称他俩为“扬马”。/班固的《两都赋》专写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的富丽繁盛,在大赋中开出京都大赋一体;张衡有意胜之,其《二京赋》铺叙夸张为“长篇之极轨”,二人并称为“班张”。/司马迁和班固又合称“班马”,语出《晋书.陈寿传论》:“丘明即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
10.西汉后期到东汉初散文辞赋的代表作:西汉后期桓宽的《盐铁论》是当时政论散文的代表;刘向的著书《新序》、《说苑》是我国首次出现的分类编集的历史故事;西汉末辞赋家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歌功颂德,模仿司马相如。东汉初班固有《汉书》、《两都赋》。东汉初杰出的思想家王充的代表作《论衡》文学主张颇多。
1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司马迁),跨代自远古黄帝至汉武帝。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共130篇。“本纪”按历代帝王的年代记述其政治事迹(除《秦本纪》外);“表”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王侯将相大事记;“书”是以叙述社会典章制度变化的文献,类似后世科学史;“世家”叙述先秦各国诸侯和汉代侯王、名臣的历史(含《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列传”为社会各阶层名人立传。
《史记》选择安排材料的“互见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对人物的材料,在本传中未写,而见于它传)和详略互见(对史实在一篇传记中详写,而略于它传),避免了行文重复,或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宣帝时《史记》传布不久就失落了十篇(《汉书·司马迁传》载,《史记》“十篇阙,有目无传”。)西汉史学家褚少孙补写过一部分,所补标明“褚先生曰”等字。其补不能与司马迁所写媲美,但也有佳篇,如《史记·滑稽列传》中的《西门豹治邶》。
12.《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断代史,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记载西汉自高祖至王莽二百余年的断代历史。它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对汉武帝以前的史实大都引用《史记》原文,汉武帝以后的方为自作。旧时学者往往“班马并称,《史》、《汉》连举”(明茅坤《史记评抄》)。《吴越春秋》、《越绝书》分别为东汉赵晔、袁康所编撰的杂史、野史一类的散文著作。叙述东汉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事迹,多有夸张和虚构之处,对后世历史演义小说很有影响。
13.乐府一词的含义随时代推移而变化,它在汉初指音乐机关。武帝时把乐府收集的民间歌词、乐曲以及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它遂变为配乐诗体名称,又称为“歌诗”,此含义沿用至六朝。唐代注重其社会内容,将虽未入乐而体制、意味仿效汉乐府的诗歌也名之为乐府。
14.最早收录乐府歌词的是南朝齐梁时沈约的《宋书·乐志》。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将自汉至唐的全部乐府诗分为12类,其中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曲辞”(汉代流行在各地民间的俗乐)、“鼓吹曲辞”(武帝时吸收的北狄乐曲用作军乐)、“杂曲歌辞”(一种声调失传的杂牌曲辞)。此外有“杂歌谣辞”一类不入乐的民谣。15.“乐府备诸体”(明胡应麟《诗薮》),其主要体式是杂言体和五言体。16.现存最早而又完整的文人五言诗为东汉班固的《咏史诗》。17.魏晋南北朝人对汉代和汉以前诗歌统称“古诗”,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时以之作为诗题(《古诗十九首》)。今存古诗包括《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十余首。(唐时简称古体诗为古诗。
三、问答题
1.何以理解《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举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的特色。3.举例说明汉乐府民歌的叙事特色。4.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色。
秦汉文学1、司马迁《史记》艺术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壁”。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其内容广泛、......
秦汉文学讲稿梁建邦编写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2005年6月目录绪 论……………………………………………… 第一章秦汉文学概况„„„„„„„„„„1 第一节秦代社会概况„„......
秦汉文学 绪论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第五章 东汉辞赋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秦......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导语:通过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一、先秦文学:1......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通过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一、先秦文学1、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