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绪论a”。
绪论
一、教学目的1、幼儿卫生保健的概念和意义。
2、幼儿卫生保健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幼儿卫生保健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启发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现在的幼儿是21 世纪的主人,幼儿的卫生保健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代幼儿面临着那些健康问题?当代幼儿卫生保健的内容、意义和学习方法与传统的幼儿卫生保健有何区别?这是值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为了明确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本章将论述幼儿卫生保健的概念、意义与方法等内容,以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
(一)幼儿卫生保健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卫生保健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学科。它的任务是讲述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幼儿心理卫生及其与教育、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增进幼儿健康、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人们很早就已意识到幼儿的卫生保健问题,并在幼儿养育、卫生护理、食物选择、疾病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人还十分重视胎教,在长期的时间中总结出对孕妇饮食起居、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某些规律。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因此要求幼教工作者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和心理年龄特征为依据,科学地制订和执行幼儿的生活制度,合理调配幼儿的膳食,预防身、心疾病,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二)幼儿卫生保健的学习方法
幼儿卫生保健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自己的特点。由于研究对象是幼儿,必须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卫生保健的研究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学习方法。
1、调查法 它是经典的研究方法,运用体检、访问、交谈、问卷等手段,对大量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幼儿身心变化规律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为幼儿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2、观察法 观察法分两种:一是自然观察,即在不加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二是控制观察,即控制被观察者的条件,或对其作某种处理,以观察幼儿的 2 行为反应或变化。
3、实验法 一是准实验研究,即利用自然或社会环境改变作为试验条件来进行研究。二是模拟研究,即通过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周密设计,在实验室里模拟外界可能发生的现象,以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
总之,学习本学科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和有计划地道幼儿园见习、实习,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自觉跟上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幼儿卫生保健的只是,模范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幼儿树立模仿学习的榜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幼教学生第一次接触幼儿卫生保健课程,主要介绍一些幼儿卫生保健 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章 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俗语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孩子一出生就已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形式,有助于学生熟悉掌握幼儿八大系统和感觉器官生长发育的卫生保健措施。第一节 奇妙的人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熟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理特征。
2、懂得归纳总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关系,掌握学习的方法。
3、让学生在了解人体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基础上,加深对幼儿身体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
2、难点:新陈代谢的生理功能。
三、教学准备:
人体的内部器官挂图和八大系统的图表。
四、教学方法:
老师的图示讲解与学生的归纳总结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人体的基本形态
1、人体从外形上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人的头颅包括脑颅和面颅两部分。颈是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比较灵活。躯干的前面可分为胸部和腹部,后面可分为背、腰、臀等部。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各一对。
2、人体的结构由表及里分为皮肤、肌肉和骨骼等。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人体全身分为八大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一)细胞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果、生理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细胞内含量最高的4 种元素:C、H、O、N。细胞中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一个细胞就是一团原生质。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质和细胞核两部分。细胞表面的原生质形成一个薄膜,称为细胞膜。
(二)组织
组织是人体内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人体的组织根据形态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1.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覆盖于人体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由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
2.结缔组织 由数量较少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具有连结、保护、支持、营养等功能。
3.肌肉组织 由高度分化的肌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肌细胞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大类。4.神经组织 由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胶质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
(三)器官 器官是指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
(四)系统 在人体内,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而组成系统。人体全身可分为八大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1.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等。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作用):是其他基本特征的基础,由酶这种生物催化剂起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2.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形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七、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学习生理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多数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在本阶段对学生进行复习式教学,力求学生能够很好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基础。
第二节 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运动系统一、教学目的:
1、熟悉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和卫生保健措施。
2、懂得指导和纠正幼儿的不良姿势,能把握不同年龄幼儿在运动上的承受能力。
3、能理解和照顾体弱幼儿的体育锻炼和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的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的特点。难点: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幼儿运动系统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人体骨骼的模型和图片。
四、教学方法:老师结合模型和图片讲解与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人体的外形可分为几个部分?人体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几大系统? 从而导入新课,讲授第一个系统:运动系统。讲述新课: 人体各种姿态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运动系统完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出示人体骨骼模型和骨的形态图片,认识人体的骨头与形态特点。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柔软的骨 幼儿骨骼较软;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幼儿手腕负重能力差,用手做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2、灵活的关节 幼儿的关节窝较浅,牢固性差,易脱臼。
3、易疲劳的骨骼肌 幼儿肌肉柔嫩,含水分相对较多,易疲劳或受损伤。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1、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合理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3、充足的营养
4、宽松适度的衣着
5、预防意外事故
(三)课堂探究研讨 分小组完成两个讨论任务:
1、幼儿是睡硬板床合适还是睡软席梦思合适?为什么?
2、扁平足是怎样造成的?它有何害处?
七、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体验式地探究讨论学习,能够熟悉掌握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和卫生保健措施,但是要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照顾幼儿的体育锻炼,和解决幼儿运动系统发育成长中的具体问题,还需加强实践锻炼。八.板书设计: 5 第一章 第二节 幼儿各系统特点与卫生保健
一、运动系统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柔软的骨
2、灵活的关节
3、易疲劳的骨骼肌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1、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合理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3、充足的营养
4、宽松适度的衣着
5、预防意外事故 呼吸系统一、教学目的:
1、熟悉掌握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和卫生保健措施。
2、懂得幼儿呼吸器官相互依存的功能原理,学会照顾幼儿呼吸系统健康发育的方法,具备解决幼儿呼吸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
3、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照顾幼儿要细心,与幼儿说话要轻柔,遇到问题要冷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熟悉幼儿呼吸器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保护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难点:幼儿各呼吸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呼吸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呼吸系统模型和培养幼儿呼吸系统卫生习惯的任务单。
四、教学方法:老师结合模型、图示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避免幼儿运动系统损伤?幼儿运动系统应如何保健? 讲述新课: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幼儿鼻腔窄小,没长鼻毛,鼻泪管特别短,易患泪囊炎、结膜炎和上呼吸道疾病。
2、咽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幼儿咽鼓管较短且平,易患中耳炎。
3、喉 喉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音器官。会厌软骨控制着喉的入口和气管。幼儿喉腔狭窄,声带不够坚韧,声音易嘶哑,有炎症易引起呼吸困难。
4、气管、支气管 6 气管上接喉的下方,下在胸腔内分为左、右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管壁覆盖的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抑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幼儿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黏液分泌少,易发炎。
5、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运动的频率随年龄和性别而异。幼儿肺容量较成人小,呼吸表浅,每次呼吸量少,因此幼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老师结合模型、图示讲解,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体会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保护幼儿声带。
5、严防异物进入幼儿呼吸道。
(三)课堂探究研讨: 分小组完成培养幼儿呼吸系统卫生习惯的任务单,并互相交流学习讨论。
七、教学后记 幼儿的呼吸系统特别容易感染,从而引起各种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学生懂得培养幼儿呼吸系统的良好卫生习惯,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同时对患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幼儿懂得细心照顾和护理也非常必要。八.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二节 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措施
二、呼吸系统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鼻
2、咽
3、喉
4、气管、支气管
5、肺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保护幼儿声带。
5、严防异物进入幼儿呼吸道。循环系统一、教学目的:
1、熟悉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掌握它的卫生保健措施。72、学会测量幼儿的脉搏,并能带领幼儿开展增强体质的活动。
3、懂得学会照顾幼儿的生活和活动,避免幼儿患上心脏疾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熟悉幼儿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特点,掌握保护幼儿循环系统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难点:幼儿血液成分、心率与幼儿心脏健康发育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心脏的挂图。学生分小组到幼儿园,分别测量幼儿园小班和大班幼儿在安静时和运动后的脉搏,并做好表格记录。
四、教学方法:老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什么是呼吸系统?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有哪些?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需要注意什么? 讲述新课:
(一)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幼儿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1)、幼儿血液的特点 幼儿的血液量相对较成人多,但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防御能力差。(2)、幼儿心脏的特点 幼儿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大,心排出量少,心率快,脉搏节律不规律。(3)、幼儿血管的特点 幼儿血管比成人短,内径却相对较成人粗,供氧充足,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4)、幼儿血液、心脏和血管间的关系 幼儿年龄越小,心脏收缩的节律越不稳定,血压越低,脉搏越快。
2、幼儿淋巴系统 幼儿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易出现淋巴结肿大和扁桃体发炎。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证幼儿营养,防止贫血。
2、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3、组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4、幼儿衣着要宽大舒适。
5、要预防幼儿患传染病。
(三)、课堂探究研讨 学生分小组对所测量的幼儿脉搏记录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加深对幼儿循环系统的理解。
七、教学后记 学生对幼儿循环系统和成人循环系统的区别会较难理解,老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幼儿的特点,深入理解幼儿血液、心脏和血管间的关系,进而掌握保护幼儿循环系 8 统健康发育的卫生保健措施。
八、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二节 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措施
三、循环系统
(一)、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幼儿血液循环系统(1)、幼儿血液的特点(2)、幼儿心脏的特点(3)、幼儿血管的特点(4)、幼儿血液、心脏和血管间的关系
2、幼儿淋巴系统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证幼儿营养,防止贫血。
2、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3、组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4、幼儿衣着要宽大舒适。
5、要预防幼儿患传染病。消化系统一、教学目的:
1、熟悉掌握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和卫生保健措施。
2、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辨别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并养成幼儿良好 卫生习惯的能力。
3、能耐心照顾幼儿的饮食,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位幼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的牙齿、胃和肝脏的特点,及应培养幼儿具备的良好饮食卫生习惯。难点:消化道各器官和消化腺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幼儿牙齿疾病的案例及分析。
四、教学方法:老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循环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幼儿循环系统的注意点是哪些? 讲述新课:
(一)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由唾液腺、肝脏和胰腺组成)、小消化腺(有胃腺、肠腺等)。9 请学生思考讨论:现在有许多幼儿牙齿长得稀疏,或排列不整齐,或患有龋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去管它行吗?
1、牙齿 功能:咀嚼、磨碎食物,使食物和消化液混合。胚胎6 周开始牙齿发育,5 岁出齐20 颗乳牙;6 岁开始换恒牙;乳牙易生龋齿;乳牙的咀嚼、咬啃对恒牙的正常萌出有重要作用。
2、胃 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并初步消化食物。幼儿胃容量较小,伸展性和蠕动功能差,因此幼儿的消化能力较弱,需少量多餐。
3、肠 小肠的功能: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大肠的功能:贮存经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幼儿肠的吸收能力比消化能力强,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但幼儿肠蠕动能力比成人弱,易便秘。肛门的功能:排出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
4、唾液腺 功能:消化淀粉食物,杀灭口腔细菌,保护胃黏膜。幼儿唾液分泌较少,口腔较干燥。
5、肝脏 功能:代谢、贮存养料和解毒的作用,及促进对脂肪的消化。幼儿肝脏相对较大,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差,受饿易发生低血糖。幼儿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差,要防止受细菌病毒的损害。
6、胰腺 功能:帮助消化食物,保持血糖相对稳定。幼儿胰腺很不发达,易受气候和疾病影响,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道各器官的关系及其和消化腺的相互关系: 食物进入口腔经过牙齿磨碎,再通过食管进入胃,在胃暂时贮存并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消化吸收了营养物质后,剩余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再进一步吸收利用后形成的粪便由肛门排出。整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均需要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参与才能完成。(老师结合图片讲解以上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幼儿实际进行理解探究学习)
(二)、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
1、保护牙齿(1)定期检查 10(2)养成清洁牙齿的习惯(3)不吃过冷过热食物(4)纠正不良习惯
2、培养良好饮食卫生习惯
3、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4、培养定时排便习惯
(三)、课堂探究研讨 将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的幼儿牙齿疾病的案例进行归类,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这些案例及分析进行探究讨论,整理出可帮助幼儿牙齿健康发育的合理意见。
七、教学后记 幼儿消化系统的疾病有提早的趋势,应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学生的实践调查和探究研讨学习,使学生明白:保护好幼儿牙齿是保证幼儿消化健康的第一个环节;保护好幼儿的胃是保证幼儿消化健康的第二个环节;保护好幼儿的大肠是保证幼儿消化健康的第三个环节。由此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耐心照顾好幼儿的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位幼儿,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八、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二节 幼儿各系统特点与卫生保健
四、消化系统
(一)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1、牙齿
2、胃
3、肠
4、唾液腺
5、肝脏
6、胰腺
(二)、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
1、保护牙齿(1)定期检查(2)养成清洁牙齿的习惯(3)不吃过冷过热食物(4)纠正不良习惯
2、培养良好饮食卫生习惯
3、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114、培养定时排便习惯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1.绪论1.1连续铸钢工艺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1.1.1 连续铸钢生产工艺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早在19世纪中期,英国的贝塞麦就提出了连续浇铸液态金属的设想,随......
第一章 绪论 一、练习题 1、名词解释:药剂学、制剂、药典、处方、GMP、GLP 2、什么叫剂型?为什么要将药物制成剂型应用? 3、按分散系统和形态分别将剂型分成哪几类?举例说明。......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吃葡萄吐花生皮”为你整理了“绪论”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绪论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体具有共同......
绪论教学任务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建立基本概念,明确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基本方法。2.从生理学角度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稳态、兴奋性、反应和适应等基本......
绪论 复习题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2.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物学、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迅速?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 3.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