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诗词五首 教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30诗词五首教学教案”。
诗词五首
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五首诗
2.理解词语的含义,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体会、领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
二、课前自学:
读读记记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元琛齐名,合称元白。著有>>>。白居易在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儿做’。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赋以《阿房宫赋.》名世,散兼用,别开生面。诗以七绝最为出色,所作《过华清宫绝句》《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赤壁》等诗,语言精练,情思含蓄,在晚唐文坛上卓然成家。著有《樊川文集》传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江西人吉安人),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元兵南侵,他浴血奋战,被俘不屈,终遭杀害。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著名作品《过零丁洋》《正气歌》等。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是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诗、文、词各体兼长,其诗善抒发感慨,纵横议论;其文摹追先秦诸子,气势充沛,笔力遒劲,表现了迥然不同的风格,著有《定庵全集》。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济南)人。以写散曲著称,其散曲吟赏自然风光,歌咏隐居乐趣和仕途险恶,最有价值的是一些揭露现实、同情人民之作。有散曲《云庄休闲自适小乐府》。文题背景
《观 麦》
作于元和二年(807),当时李白人周至县尉,这是他有感于当地人民贫困而写的一首讽喻诗。《赤壁》
赤壁,三国时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军队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位于陆水入长江处。《赤壁》这首咏史诗,吟咏的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诗人因捞起沉于江底的一段戟而咦引发对赤壁之战的评论。赤壁之战,周瑜得胜是因东风之助,他的获胜是出于侥幸。倘若当时没有东风,他就会大败;大乔、小乔也会被锁到铜雀台中。诗人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过零丁洋》
公元1275年底,元军渡江南侵,文天祥被临危任命为右丞相抗击元军。1278年底,文天祥战败后在五坡岭被俘,元军强迫他随船追击在厓山的南宋一个皇帝。船过零丁洋是,元军统帅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已亥杂诗》
本诗是诗人在1839年辞官南归和北上接家眷的往返途中所作的315首七言绝句之一。这些绝句记述了途中的见闻和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忧愁,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风貌。本诗借落红有情,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情怀。> 这是一首散曲,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关中大旱,张养浩到陕西办理赈灾,途经潼关,吊古伤今,写成此小令。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境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历代为军事要地。
三、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一、自学>
1、初读
: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译读 :
结合注释,用现代散文诗的形式翻译本诗
3、研读:思考下列问题
(1)熟读本诗,归纳内容
(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4、赏读:赏析下列名句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诵读感悟,直至能背
二、自学>
方法同第一首
第二课时
一、自学后三首诗词,方法同前 赏析名句提示
>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二、当堂训练:
背诵这五首诗词
三、课后作业:选取其中的一首诗词,准备改写成故事
《诗词五首》学案使至塞上一.文学常识精解。《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诗笺注》,使:出使。作者是王维,字摩诘,唐朝山水田园诗派代表,史称“诗佛”,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 二.......
诗词五首问题学案【课标要求】通过诵读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采取问题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结合诗中......
24.《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萧关()②云鬓()③殷勤() ...④都护()⑤婵娟()⑥绮户()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⑴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⑵蓬山此......
《诗词五首》备教资料●卡片①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语)“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张舜民《画墁集》)“诗成无象之画,画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共三课时设计张丽梅 史晓波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2、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