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_部编诗词五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4:43: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诗词五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

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来调动学生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韵独到之

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在积

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难点_

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

教学突破

古诗文教学应抓住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文的感情,同时在读中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拔,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磁带,幻灯片,多媒体教具,布置预习。

学生准备

预习诗文,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的诗。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学习《饮酒》1.自由发言

2.朗读指导2.自由朗读

3.小结转引,导入学习《次北固山下》3.听讲记录

4.点拔意境4.感悟诗的意境

一、激情导入、自由发言(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你喜欢农

村生活吗?请谈谈你的理由。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

村生活是怎样的。自由谈论,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

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

(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1.听录音,注意断句及重音。

2.自由朗读,感悟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结合提示感悟诗意。小组讨论,合作。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位不

慕名利,恬淡自然的人。

(2)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

料。

4.指导背诵。3.结合资料谈自己对诗的感悟,加强对

诗的理解,对诗人的了解。

4.试背。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

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

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

诗的基本知识。1.听教师讲述,进入下首诗的学习。

2.听讲,记录。

四、点拔意境(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播放录音,要求注意停顿及重音。

2.思考:作者在客游他乡时的感情是

怎样的呢?

3.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

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可以看

出。

紧抓“残夜”、“旧年”、“乡书”、“归

雁”来体会。

4.展开你丰富的想像,假设你便是诗

人,把你此时所见所闻所感,用你生

花的妙笔表达出来。1.听录音,正确把握诗的感情。

2.结合问题,自由读诗。

3.感悟诗意,通过合作、讨论、谈自己的理解。

4.放飞想像,动笔写作,读小作。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五、板书设计参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结合《爱莲说》一文,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说说这是一个怎

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7.

2.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个性练习设计

从课外搜集一此关于大自然的诗句。谈谈你对它的感悟。

教学探讨与反思

将诗人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学习,对学生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1.激情入境

2.指导析读2.赏析诗歌

3.指导自读3.体味赏析'

一、情境导入、情入境(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1.学生概括:体现凄凉、萧条、冷

落等词语即可。

2.闭上眼睛听节奏,想像创造秋

季的内容。

3.试创作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引

出板书)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

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

动地的事,_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

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

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引出板书)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1.背诵《关净沙》感受意境。

2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及抒发的情感。

3.学习诗歌《雁门太守行》。

4.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气势及所抒发的情感。

5.诗句导读。(师略加提示,生展开想像,自觉

体会其中的意境)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师作个别辅导)

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5.逐句理解字面意思。

6.大声朗读诗歌,再现意象

与雄浑的意境。

7.试背课文?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昧(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语:秋天里的诗感情委婉曲折,热

烈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季

节,感受又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

起来欣赏一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

员外》。

2.出示问题: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各自的特

点是什么?

(2)人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个季节的?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背诵全

时。

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

味诗境。

四、本课小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五、板书设计参考(略)

本课总结

《饮酒》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是诗人酒后偶然的提咏,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

饮酒。《次北固山下》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早春

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作者以色示物,以色

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通过其中一首诗来看作者,以“我读懂了”为题作文。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背诵全诗。

◆个性练习设计

将其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历史故事。

教学探讨与反思

加强诵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补充一些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对学生的学习会更有益。

25、诗词五首--饮酒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质疑释疑--感悟。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以下材料制作成课件:A.刘旦宅先生于1961年7月据陶潜《饮酒》(其五)诗意作的画。(见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第一册第104页的插图,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10月第1版。)B.陈老莲《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见于图文本《古诗三百首》第16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l版。)巴图文本《唐诗三自首》中《行路难》配图。(见该书1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D.图文本《唐诗三百首》第155页《临洞庭上张丞相》的配图。E.图文本《唐宋词三百首》第62页上《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配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录音机:有关五首诗词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1张,共五张。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初步接触五首诗词,并进行生字教学,重点教学《饮酒》。

一、导语设计

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人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而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给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补充《饮酒》的注释。

喧(xuān)金樽(zūn)珍馐(xiū)刈(yī)麦箪(dān)食饷(xiǎng)田

秉(bǐng)穗嶂(zhàng)人不寐(mèi)燕(yān)然

补充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A或B,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成为写景名句。王士禛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参见骆玉明对《饮酒》诗的鉴赏之说)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明意并小结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默写《饮酒》。

2.预习并熟读课文中其余四首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3.课外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

一、其三)。

[板书设计]

饮酒

陶渊明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重点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渔家傲》,另两首唐诗以课外自读为主。

一、导语设计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

(2)教师范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注意教师是否有背错的地方),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3)补充注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济:渡过。

仲淹的《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如伺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句是说:在燕然山上还未刻石记功,归家问题还无计可施。其实,这里的“计”应是“打算”

“做计划”的意思。是说:还不曾破敌为国立功,回家的问题还未考虑。这“归无计”应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如何理解?

明确:

“人不寐”指“守边的将士睡不着”。

“将军白发征夫泪”,此句中的“将军白发”与“征夫泪”可理解为是互文的修辞手法。由于长期守边,边疆生活又极其艰苦,敌人未破,军功未立,思乡思亲之情当然不能免去,将士们不免早生华发,也经常会流下思亲的热泪。但与前面那句“燕然未勒归无计”联系起来看,这并非是消沉之意、怨慨之泪,而是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壮之隋。

3.欣赏品味

品味名句: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上述名句的欣赏品味见前面的“课文研讨”相关部分。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一句写得精练而有气势。读着此句,眼前出现一幅边塞画:在人烟稀少的边塞,有一座孤城,两边光秃秃的重峦叠嶂,上空飘浮着缕缕青烟,悲壮的号角声和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城门紧闭,一片荒凉。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的名句,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句。它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以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相信困难终将过去,阴云当能消除,那种让你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的机遇在等着你。读了令人荡气回肠,精神振奋。

4.课堂训练

(1)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

(2)初步背诵《行路难》和《观刈麦》。

5.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分别介绍李白及其《行路难》和白居易及其《观刈麦》。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渔家傲》。另外,因课时关系将李白和白居易的两首诗作了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尽管如此,我们已初步感悟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宋词的风采,我们若真的是个旅游团,可真应验了“不虚此行”这句话了。不过,我们的观赏绝不是到此为止,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要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欣赏品味。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这五首诗词。

2.课外再找这五位诗人的一些诗词来读读背背。

25、诗词五首--次北固山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l)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岱宗决眦

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三、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

《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4.当堂背诵。

五、学习《望岳》

1.作家作品简介.20岁开始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35皈??ヒ??蝠使空牮迅??合????獭ㄩ??提皇????????????炳ˉ??抡??嬲ㄨ仆谘敝熏八盈??虮ゾ鲰佼宀伟饕仆缣接鼯??提牯??????桨蝓??炮颤而??并还????牲睕龊传??馨???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弊肿疟实摹

2.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3.背诵指导。

六、意境的赏析:

分组写赏析短文,堂上交流。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1,2,3题。A类

2.默写三首诗。B类

3.完成掌握语文的有关练习。C类

五首诗词

五首诗词我们的村官驾得铁牛收种忙,三餐便饭热心肠。荒村处处呈新貌,秃岭时时换彩装。促膝邻间和睦处,并肩贾客智诚商。今宵最是添欢庆,榜上有名高誉扬,春日登山石径连云穿碧空,天......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问江沙》暮江寒水几浣沙,星河白鹭落渔家。孤帆独载天涯客,逐浪东去穿巫峡。《道多情》落花红,痴情浓,奈何相逢太匆匆。挥尽泪,难入睡,为怕梦醒人不归。伊人眉,画不美,相思......

诗词五首诗词

诗词五首诗词鹧鸪天任凭风霜雪雨欺,夕阳若血晚霞熙。峥嵘岁月多奇志,荏苒时光添韵诗。淡泊愿,顺天时,宜将剩勇赋新词。骥骁伏枥犹存志,还欲牵鹰云上骑浣溪沙·换了人间蒋氏王朝一......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总课时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

诗词五首

九年级语文讲学稿 主备人:冷秀芬 审核人:语文备课组 课题: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两诗,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如......

下载诗词五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词五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