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诗词五首 渔家傲》教学案 语文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渔家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过程与方法
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
二、简介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三、简介写作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四、诵读古诗,畅谈体会:
(一)诵读(节奏
情感
意境)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
4、集体朗读。
(二)谈体会
指名学生谈
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朗读,来谈谈对本词的初步体会。
五、再读古诗,独立思考:
1、朗读词的上阕,说说词中所写的塞下那些秋景,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2、朗读词的下阕,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合作探究:
1、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渔家傲 秋思》中的哪一个句子?
2、说说诗中也写到了哪些塞外景象?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边塞题材的诗词呢?
七、当堂完成:
背诵《渔家傲》
1、自由背
2、同桌互背
3、竞赛背诵
板书设计:
渔家傲
雁
边声
景
千嶂
长烟
景交融
落日
孤城
思家忧国、壮志难酬之情
荒凉、萧瑟的西北边塞之景
由景入情、情2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在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
《渔家傲》原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教学目标① 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②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难......
第30课《诗词五首》夯基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1)曾不事农桑( )___________________ .(2)岁晏有余粮( )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将磨洗认前朝(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