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县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景泰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25小题
共50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
1.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徳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2.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该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了劳模精神 ①促进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③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④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第二届《中国成语大全》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2016年2月1日,在冠军决赛当晚收视率位居全网第一。该节目在央视热播的同时,在互联网上也掀起了成语狂欢。关于成语,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表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近年来,随着中塞两国政治经济友好往来的不断深入,塞尔维亚兴起了强劲的“中国风”。汉语、丝绸、茶道、戏曲、武术、筷子等最具中国元素的符号在塞尔维亚倍受喜爱。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受追捧
①为中华文化的海外输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②使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③体现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得益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家的资本投入而言,浙江省并不优越甚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浙商凭借“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体现了文化 ①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力量②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思想文化的繁荣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民族振兴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 粱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古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
A.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B.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
C.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1.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千古佳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人的思想认识 D.这些作品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共同价值追求
12.阎肃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词作家,被称为文学艺术界的常青树,被评为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阎肃说:“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唐诗、宋词、元人小令、明清散曲是一个大海,去游泳吧。读多了,看多了,背多了,写歌词比较得心应手。”由此可见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传统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③要古为今用,全盘吸收传统文化 ④我们应充满文化自信,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3.2015年5月,3D版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上映,让人“脑洞大开”,借助3D技术,演员表演的战斗场面更加炫目,兵器抛出屏幕的视觉效果,更是激发了观众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人看到京剧狂拽酷炫的一面。这表明 ①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②戏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6年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以及中央电视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5年11月20日,由北京市海淀区和廊坊市联合主办的“匠•艺——2015北京海淀、河北廊坊非遗项目联展”在北京王府井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通过展出两地非遗项目精品,宣传和展示海淀区以及廊坊市10年来非遗保护成果,重磅打造非遗文化精品,促进海淀区和廊坊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唤醒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央视网持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在乡村酒吧,习近平同卡梅伦一起品尝当地啤酒和炸鱼薯条;在中英创意产业展上,习近平观看两国艺术家带来的歌舞表演。习近平指出,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②文化作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④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8.“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图形整体呈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即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标示出社区对特定地域的依着关系。这一标识创作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 ③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一直不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20.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文化的传统之中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2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日峻螬嵯峨,状水日汪洋澎湃;蔽苇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重读抗战家书》收录了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32封,时间跨度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该书真实展现了全民族抗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历史图景。在现时代,抗战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③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民族精神决定我国的综合国力 C.民族精神可以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 D.优秀民族文化植根于民族精神中 25.习近平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某校组织高二学生写《弟子规》读后感引起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弟子规》中讲述的守则与规范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礼仪之举,是当下已经缺失并且亟待传承的传统文化。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摧残孩子的心灵,是利用传统文化否定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
(1)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12分)(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小学生守则》自200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及其身心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守则必须及时修订。
材料二: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达成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该《守则》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版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能“高大上”,又能“接地气”,深受欢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回答新版《守则》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阅读《中华世纪坛序》中的一段话: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回答为什么“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10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深深感动了国人。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8分)
(2)请用女排精神创作两条座右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发人深省,字数20个字以内。(4分)
衡阳县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半期考试政治科试卷(理)时量8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分,共60分) 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在使用“文化”概念时含义往往不同。《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A.人类改造客观世......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1.C(A、拓tàB、驽núD.坍tān )2.B(A.迁徒__迁徙C.一愁莫展__一筹莫展D.提心掉胆__提心吊胆)3.C.(A、伯劳、燕子各分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B......
嘉峪关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Ⅰ卷 阅读题命题人:宋丽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
福建师大附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A卷(50分)一、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20分) 1.默写(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悟已往之不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