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V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小题1】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小题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小题3】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小题4】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小题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小题6】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小题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2.古诗文名句填空积累(8分)
【小题1】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小题2】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小题3】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小题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中的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时对亲人的难舍之情。【小题6】朋友对你的进步表现出吃惊的神情,你可以用《孙权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应他。
1.秋天的黄昏(10分)
⑴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⑵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⑶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⑷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⑸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⑹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⑺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⑻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⑼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 ——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⑽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⑾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⑿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小题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2分)
【小题2】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2分)【小题3】赏析第6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2分)【小题4】文章第6、7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5】第2段中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2分)
2.角落里的阳光(12分)
①1980年7月1日,我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讶地发现是个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双破旧的布鞋,看得出是贫民窟的孩子。
②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汤姆先生!我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 ③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是他的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其实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岁,是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是这种。弟弟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阳下等我四个小时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让他姐姐亲眼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我被他那种相信能够给予别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满足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④后来我又去了比尔的家,他的家比我想象的更为糟糕。比尔的母亲做清洁工。姐弟和母亲相依为命。比尔除了照顾姐姐外,每天还要去老人院做五小时的护理工作,他刚刚十六岁。⑤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我给超市的人事经理打电话,告诉他明天将有个很棒的小伙子到理货部报到。这次比尔没有拒绝,我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能胜任这项工作,况且它会给他带来比原来工作高三倍的报酬。⑥等我三个月后再去超市时,差不多每个员工都向我提起比尔。理货部说他能吃苦耐劳,活儿也干得漂亮;服装部则称赞比尔理的货比任何人都整齐而有条理;甚至连化妆部都说比尔永远有一张自信乐观的脸庞。
⑦比尔说,他一看见我的车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即使他在最阴暗的角落走路,人们也会发现他身上温暖、灿烂的阳光。⑧他会成功的,是的,我深信。
【小题1】小说标题“角落里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2分)
【小题2】第②段说:“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小题3】请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3分)
【小题4】小说的主人公是比尔,作者为什么在第⑥段中写超市员工对比尔的印象?(2分)
【小题5】 最后一段,“我”凭借什么来判定他会成功?(3分)
1.【古文阅读】 核工记
〔清〕宋起凤
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株。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②,负经卷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③,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④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⑤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⑥,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释]①雉(zhì):城墙垛子。②衲(nà):和尚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和尚。③小陀(tuó):小和尚。④浮屠:宝塔。⑤舣(yì):船靠岸。⑥半规:半圆。【小题1】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如延纳状B.距滩半黍C.舣舟处当寺阴D.杂疏星数点【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长五分许()(2)雉历历可数()(3)松下凿双户()(4)睡足徐兴乃尔()【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松外东来一衲,负经卷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文中介绍的桃坠雕刻的内容取唐诗《枫桥夜泊》之意。前半部分表现“姑苏城外寒山寺”;后半部分通过表现“夜半”,通过人的形态让人联想到“钟声”,通过点明是“客船”。
2.阅读下面文言文。(16分)【甲】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⑶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①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曾巩《墨池记》节选)
【注释】①强:勉强②徜徉(chángyáng)肆恣:纵情遨游。【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4分)(1)余幼时即嗜学()(2)县官日有禀销之供()(3)而尝极东方()(3)羲之之书晚乃善()【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小题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小题4】《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甲】文第⑴自然段就是用自己幼时的 与下文太学生形成鲜明对比。(2分)【小题5】【乙】文作者认为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1分),【甲】文作者的观点是(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分)。联系学习实际,说一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的启示。(2分)
1.(一)梅 花(4分)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小题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小题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4分)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寓意是什么?(2分)(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要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2)有一天,毛毛虫问蝴蝶:“我要怎样才能变成一只蝴碟?”
“要成为蝴碟,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气冲出束缚你安全、温暖的茧。” “那不就是死亡吗?”
“表面看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差别,有的成为蝴蝶,有的因逃避而死亡。”
某些时候,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事情才变得困难。关键是要有勇气冲出去!冲出去,才有希望。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一篇,600字左右。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2),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曹刿论战》中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者也 。 (5)得道者......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在使用“文化”概念时含义往往不同。《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A.人类改造客观世......
南安一中2018届高三年期初考试政治学科试卷命题者:陈月清 审核者:李传兴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1-8课。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
诏安一中高二上学期 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
福建师大附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A卷(50分)一、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20分) 1.默写(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悟已往之不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