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课改应遵循五大原则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区域地理第一节课”。
区域课改应遵循五大原则
——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所涉及的“区域”主要是指以县(市)为单位的区域,下辖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区域课改”是指在县(市)区域内整体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为BHA130058),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初步总结出区域课改的基本规律。
一、综合性原则
在区域内进行教育改革,选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抓住了关键。课堂教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对与此相关的教育要素进行改革,不仅仅解决课堂的问题,而且要进行区域内教育的综合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否则,区域内的课改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举步维艰。
二、统一性原则
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涉及范围较广。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讲,涉及大多数的科室,如:教研室、教育科、督导室、教科室、教师发展中心等;从学校来讲,涉及高中、初中、小学;从学科来讲,涉及中小学的几十门学科;从人员来讲,涉及教育局大部分人员、各校领导和教师;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一,否则,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就会落空。
第一、思想认识统一。课堂教学需不需要改革,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认识。可以这样说,任何时代,教育都在改革,改革是绝对的,不改是相对的。改革的前期一定要通过不同的、多样的方式,使大多数教育领导干部、教师、家长、社会认识到: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只有大家的认识统一了,区域内的课堂教学改革才会减少阻力,才会形成学校、教师、社会、家长支持课改的合力。
第二、教育理念统一。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课堂教学需要改革,但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只有教育理念统一,大家才能走到一个方向,才不至于各走各的,甚至有的越走越背离教育规律、越走越脱离时代的发展。
第三、实践行动统一。既然是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那么区域内的学校和教师都要参与到课改的实践中来。在课改中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既要统一行动,又要避免“一刀切”。不然,有的改,有的不改,很多方面的工作无法评价和落实;当然,在课改的前提下,根据校情的不同、教师起点的不同、学科的不同,可快可慢,可先学习再行动,可边学习边行动,总之,注意处理好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三、统筹性原则
正因为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涉及范围较广,要有序有效推进课改,必须进行统筹管理和推进。
要分层统筹。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要搞好区域课改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将课题划分为若干个子课题,总课题组由一把手和各分管局长组成,子课题组由职能科室长负责,总课题组直抓若干个子课题,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学习,互相协作促进。
第二、学科教研方面的统筹。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研究部门要分学科统筹规划,根据学科特点部署安排,分点、分块、分期有序推进,重点做好学科方面专业引领。
第三、学校方面的统筹。课改落地生根在学校,每所学校要根据实情,从学科优劣势、教师起点、风格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差异性、有序性、有效性推进课改。
四、发展性原则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同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至少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强制入模、个性建模、灵活化模等阶段。
第一、强制入模阶段。课改初期,一定要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设计一个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制教师使用基本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活动,强劲撞击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方式方法深入人心,并变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本阶段的推进特点是强制性,但要建立起科学的舆论导向机制、培训提升机制、督导巡查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
第二、个性建模阶段。学校、教师消化吸收并熟练运用区域课堂教学模式,并能结合学段、学校、学科等特点进行变式,使模式具有学段性、学校性、学科性特点,形成有特色的学段、学校、学科模式。要让教师理解:模式不是公式,在实践过程中,模式内的基本要素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内容、课型进行删减、压缩、调序、拉伸、扩展„„,总之,模式是灵活的,不能机械僵化操作。僵化的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只要抓住了教学规律和本质,教学流程可以灵活变化、随机生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刺激教师的创造性,使其产生主动进行课改的内驱力。对于微观层面的内容,作为县区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多一点专业引领,多一点慧眼发现,少一点行政干预。
第三、灵活化模阶段。化者,消化、转化、变化,“化模”本质上是无模式,但它是凤凰涅槃浴火后的重生,是有式下的无式,是无式中的有式,极具个性化,不可复制、模仿,就像水,遇坑成圆,遇渠成线,遇石成花,也就是说当学校、学科、教师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后化为自己的特色、特点、教学风格,达到“一校一特色、一科一特点、一师一风格”境界。
五、多样性原则
教育内容的多维性,决定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如果把多维性的内容塞进一个形式里面去,就违背了最基本的哲学原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同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也要具有多样性。区域课改不能强求模式实施的统一性,不管什么样的模式的变式,只要体现改革的价值取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都应该包容、采纳。第一、学校文化的多样性。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有统一的课改文化,但是学校的学段、环境、师生的构成、文化的积淀等不同,决定了每个学校的文化要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这种个性是课改文化共性中的个性。
第二、学生社团的多样性。虽然每所学校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社团,但是学生需求不同、兴趣不同,学生社团要根据校情尽量丰富多彩,同时校本课程也要具有多样性,使全体学生个性张扬,全面发展。
第三、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包含有价值取向,但总体上还是形式。虽然形式可以反作用于内容,合适的形式可以更完美的表现内容,但模式终究是一种强有力又很脆弱的工具,“强有力”是指针对部分学科、部分教师、部分学生、部分内容效果特别好;“很脆弱”是说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适合所有学校、学生、学科、教学内容等,针对某些学科、学生、教学内容,可能适得其反,流于形式。因此,区域课改要在基本模式下开发出具有学段、学校、学科、不同内容的多种教学模式,使每位教师尽量多的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情使用相应的模式,集多种模式于一身,取多式为己所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后达到“有式胜无式、无式胜有式”的教学境界,这才达到教改的目的。
说课应遵循的原则(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是说课的基本要求,主......
介休市“一三四三”区域课改模式解读张鹏区域课改模式推出背景一、“课型教学模式”的局限性1、课型2、学科3、学段与年级4、学校与区域二、课程改革的必然三、“一三四三”......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同课异构”应遵循的原则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和行为都发生了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正由简单的模仿发展到本质上的创新,课堂教学正在从“形似”......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课改语文教学反思五,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