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写辞职报告应遵循的原则
写辞职报告应遵循的原则
辞职报告又称辞职信、辞职书、辞呈等。它是员工向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的请求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实用文体,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或企事业单位人才管理和人事工作环节中常用的一种事务性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4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这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正常而便捷的方式就是递交辞职报告和批准辞职请求。由此可见,在现代社会人才流动的过程中,辞职报告的写作和求职信一样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辞职报告的写作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具体化的原则
从法律意义上说,辞职报告的写作和辞职请求的得以认可,决定着劳资双方现有的劳动合同关系的解除,体现出当事双方对《劳动法》的充分尊重,劳资双方的相关义务和责任都必须以此为基础来承担或解除。而且,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流动呈现出越来越自由、方便和多元化的特征,但 “慎始善终”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辞职报告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准则。虽然要求言简意赅,但它在写作时,对相关内容的表达强调具体、清楚、明白。比如,对自己“个性化”请辞理由的陈述就要写得具体明确。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离开心安理得、不留遗憾,又是对自己曾经效力过的单位关心和负责的体现。又如,请求离开的'时间安排要具体可行,而且要尽量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确定离开的时间,同时也注意给自己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可以由自己提出具体的时间,也可以采用征询对方意见的方式来确定。此外,对自己离开前后的相关工作的安排要具体细致,尽量争取把因为自己的离开所带来的工作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辞职报告的写作中要强调,在辞职请求未获批准以前,自己依然是单位的一员,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会尽量清楚明白地做好相关业务的交接;还会做一回好老师,带一带接替自己工作的新人,把自己在任职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业务资源,例如客户资源、业务网络资源等大方地留在这里等等。
二、情感化的原则
辞职报告的写作和辞职请求的得以认可,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关心。
对于情感化原则我们不能做庸俗化的理解,它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性化的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呼唤人性的回归和人性的美好。“忠厚诚恳”、“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善良宽厚”等永远都是美好人性中光彩夺目的内容。因此,用规范化的辞职报告这种形式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实际上就是把一种冷若冰霜的人事更替行为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的色彩。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写作辞职报告的时候,做到以情驭文、以情动人。这种“情”包括了辞职者对单位的感激之情、歉疚之情和关怀之情等等。纵使是一笔带过,也足以让对方感到温暖。其中,“感激之情”主要针对单位给自己曾经提供的业务培训、自己在单位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所建立和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等。对于任何一个辞职者来说,相关的业务经验和人际关系作为一种永久性的“财富”,都是即将离开的单位所给予的,是一种“隐性”的收获,是自己“厚积薄发”的基础,可以使自己一生受益不尽。因此,饮水思源,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出辞职,借辞职报告的一角抒写自己的感谢之情始终是非常必要的;“歉疚之情”主要是对自己的离开为单位所带来的损失和不便表示由衷的歉意。原单位接受和认可自己的辞职请求,在很大的程度上出于被动,必须用很长的时间和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请辞所带来的损失。此外也包括对即将离开的单位的
“关怀之情”。不管自己今后要面临多少新的选择,曾经付出过的、曾经得到过的、曾经服务过的、曾经依赖过的,都曾是自己在人生历程中所留下的足迹,岂有不关怀之理?比如说,自己对单位的现状有什么具体看法、对单位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以附件的形式写出来,也是体现自己忠厚诚恳和重情重义的好方式。
当然,情感的表现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因为感激之情表达得过于热烈会让人觉得言不由衷,不舍之意表达过于缠绵又会让人觉得虚假造作。
三、艺术化的原则
辞职报告的写作必然要面对“写什么”特别是“怎么写”的问题。因此,这种艺术化的原则首先体现于对辞职报告写作内容的选择。比如就辞职的原因来说,自己之所以请辞,一般都和所在的单位、部门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有些可能还是令人不愉快的。而且对于对方来说,自己的辞职原因可能也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在写作的时候,有些“个性化”的原因不妨写得明确一点。比如在对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强调更进一步深造和锻炼的必要性;对自己生活上的困难或者其他方面的特殊情况,而且单位又不能有效地帮助解决的问题可以直言不讳。但有一些原因没有必要直截了当地写出来,比如自己和单位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自己对单位的运作模式和经营方法的批判与反对意见,或者是自己和单位曾经有过的不愉快等。
其次,在具体写作的时候,态度要诚恳,措辞用语要使对方能够接受。如果想借辞职报告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怨恨,那是一种不妥当、不明智的做法。不但会让对方不高兴,而且还可能给自己以后的名声和工作带来不利。如果你实在想一吐为快,可以考虑换一个环境和方式。措辞用语要简洁精炼、委婉动人。另外,在语体的选用上最好是白话语体,语言平实达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堆砌辞藻,把辞职报告写成为文采出众的抒情散文,这样就难逃卖弄之嫌。
最后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选择这种规范的请辞的方式,但是,在结束一段工作经历的时候,尝试着写一份精彩的辞职报告递交上去。也许,自己会从中得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第2篇: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第3篇:121、原、燃料工艺性能试验应遵循哪些规定
原、燃料工艺性能试验应遵循哪些规定
水泥厂设计应进行原、燃料工艺性能试验。进行原燃料工艺性能试验,是水泥厂正确选择原料和配料方案,确定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及保证优质高产低耗,提供科学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它不仅是水泥厂设计的依据,也是水泥厂主机标定和指导水泥生产的依据。
原、燃料工艺性能试验宜遵循下列规定:
(1)原、燃料工艺性能试验宜进行实验室规模试验。新的原料品种及工业废渣还应经半
工业规模试验。
(2)主体设计单位应根据资源条件和生产方法等提出正式取样要求(样品种类、质量要
求、样品重量等)。
(3)试样应有充分代表性。对石灰石原料应考虑影响矿石质量的各种因素,如硅化、白
云岩化、岩浆岩和变质岩、岩溶充填物及覆盖物等。
(4)在原、燃料工艺性能试验项目中,应包括可破性、易磨性、磨蚀性、易烧性、挥发
性等;采用辊式
第4篇:握手应遵循哪些礼仪
握手应遵循哪些礼仪
握手是社交礼仪中常见的一种礼节,握手这一动作看似简单但里面包含许多不同的意思。下面分享一些关于握手方面的礼仪。
握手的基础礼仪常识
1、速度与时间
伸手的快慢,说明自愿或勉强,握手时间一般3~5 秒。
2、主动与被动
主动要求与对方握手是表示尊重与友好,但要视具体环境、对象、气氛而定,并非每个人都主动伸手。
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出手后才握手。如果女方不伸手,男方就只能点头或鞠躬致意。如果男性是女性父辈的年龄,男性先伸手是适宜的。
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离别时,应由客人先伸手,表示再见。主人先伸手等于催客人离开,不礼貌。
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者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出手。
平辈相见先伸手者有礼、主动。
3、握手的力度
握手要紧,表示诚意或感激之情,但不要握
第5篇:家庭教育应遵循几条原则
中学生家庭教育应遵循哪几条原则
一、以身作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他们往往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影响极大。家长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做人做事树立榜样,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家长尽量减少喝酒、抽烟等一些应酬活动,多培养孩子参加一些室外活动和游戏等。
二、目标鼓励。表扬鼓励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家长对孩子的好思想、好行为、好成绩及时肯定,可以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表扬一般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还要指明孩子好在哪里,或哪些地方比过去有了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批评要慎重,不能把孩子当作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