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 级:2009级国贸四班 姓 名:刘秋云 学 号:200941916423 课程论文题目: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学 生:刘秋云
(东方科技学院2009级国贸四班,学号200941916423)
摘 要:绿色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具有双重性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消极的一面,已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绿色壁垒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从政府、产业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壁垒;外贸出口; 影响;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环保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由于环保问题而引起的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在这种新形势下,发达国家为维护其经济利益,接环保之名实行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筑起绿色壁垒,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
绿色壁垒是贸易领域内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名义,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设置市场准入障碍,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一种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包括绿色关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标准[1]。发达国家筑起绿色壁垒,既可以得到国际消费市场的认同,又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从而取得实际利益[2]。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产物,其产生、发展和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国际贸易法律条款存在漏洞,使绿色壁垒具有合法性
根据《关贸总协定1994》第20 条“一般例外”条款,成员国有权以“保障人民、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或“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理由而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3];根据1994 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 协议),成员国有权在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根据1994 年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 协议)的“预防原则”,成员国在找不到充分的“科学证据”时有权根据获得的有关信息临时采取某种卫生或植物检疫措施[4]。分析以上法律条款,我们不难发现,法律条款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尺度,给予了各成员国充分的发挥和操作空间,从而使各成员国拥有了一定的特权,同时也为绿色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其具有合法的国际地位,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获得贸易利益提供了机会。
(二)科技经济水平存在差异,使绿色壁垒具有生存空间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科学技术发达,特别是在环保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作支持,并拥有完善的法规、标准、评定、认证系统,因此形成了一套牵涉面广、关联性强、运转效益高的绿色壁垒体系。根据欧盟的统计数字,其技术壁垒法律法规达300 余件,统一认证体系有9种,详细的技术指标、规定超过10万个。美国设有认证体系55 种,日本有25种[5]。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水平较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绿色壁垒的数量极少,设置标准极为低下,而且孤立零散、不成体系,导致维护效率极低。正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经济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在绿色壁垒林立的世界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地位,而发达国家则是变本加厉的推行绿色贸易保护政策,为绿色壁垒提供了的生存空间。
(三)绿色环保意识存在差异,使绿色壁垒具有发展潜力
发达国家为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去购买获得绿色标志或绿色技术认证的产品,从而促使生产商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以达到环保的目的,实施了严格的绿色贸易措施,推行了高标准的绿色标志制度和绿色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多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有着非常强烈的环保意识,有数据显示,84%的荷兰人,89 %的美国人和90 %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伴[6]。但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诸如绿色食品、绿色家园、绿色产业的呼唤和需求意识相对还比较淡薄,消费观念还处于从传统的温饱型消费向健康型消费转变的初级阶段。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绿色壁垒正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命为幌子,迎合了世人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心理而大行其道,使其具有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影响
2001 年末,中国正式加入WTO,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限制作用大为削弱。然而,随着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绿色壁垒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涵上的广泛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匿性[7]。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行动较早、环保技术先进、环境标准严格,其国内市场严格的环境要求、标准逐步形成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正给我国外贸出口产生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
(一)绿色环保技术要求日益增高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制定的绿色技术标准高得惊人,远远脱离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越过这些技术门槛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绿色壁垒的影响很大。不仅如此,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已有的绿色壁垒的基础上,不断对其加高加固,绿色技术指标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日本将从中国进口大米的农药残留含量,从原来的 56 项检测指标增加到 104 项。欧盟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 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 29 种新增到62 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 0.11—0.13ug/kg,其技术要求之高,以至于欧盟国家自己的产品也常常达不到这一指标。日本为了限制中国菠菜对其出口,2002 年4月公布菠菜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101mg/ kg,这项明显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措施,大大高于国际通行标准(美国、欧盟和 CAC标准为0.105mg/ kg)[8]。
(二)涉及产品范围日益增广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的范围呈不断扩大之势。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中国出口产品几乎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我国一些传统出口产品农产品、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发达国家日益苛刻复杂的环保技术标准的严峻挑战而面临出口困境,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的绿色市场准入,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的过程方法、包装贮运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于环保的因素,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成为了受到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绿色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农药含量的检测项目多达134 种;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残余农药检测项目达62 种;日本对我国大米的检测指标增加到116 项[5]。2002年1月,欧盟以氯霉素残留问题为由禁止从我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1997年后,美国出台了禁止进口我国禽肉的规定,还对我国的水产品、蜂蜜等产品设限;2002年,日本对我出口的大蒜等产品每批都加验农药残留相关指标[9]。2002 年1 月,欧盟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的进口。2002 年,山东省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因为个别批次农药残留超标而遭到日本政府的全面禁运[10]。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绿色壁垒而面临严重的威胁,出口市场日益萎缩。
在纺织服装产品方面。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一系列指标诸如PH值、甲醛含量、偶氮染料、颜色坚牢度、重金属残留物、农药残留物、防霉变物质、防静电剂等指标;若超过其限值,则以此类纺织品或服装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而被限制进入其市场[11]。比如,我国江苏省某服装企业出口到欧盟的30 多万件夹克衫,因拉链的含铅量高于其标准而被退回,造成上百万元的损失。
在机电产品方面。继欧盟于1996 年规定进入该市场的工业产品必须进行CE认证后,澳、美、加、德等国也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等实行认证制度[12],并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 标志的产品入关,对我国出口造成了极大困难。总之,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初级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不足,受环境保护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法规的影响[1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 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因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80 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 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
(三)绿色壁垒实施国家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相继对我国实施绿色壁垒,引起了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加入,致使对我国绿色壁垒实施国家日益增多。1998年9月11日,美国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必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包装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违规货物将整批禁止入境,这使我国1/3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随后,加拿大也采取了相同的措施。英国于次年2月1日起实行此项标准。不久,欧盟也宣布对从中国离境产品的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 ,实施新的检疫标准。2002 年1月,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口,随后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德国、荷兰等国则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沙特阿拉伯也暂停了中国此类产品的进口[8]。
(四)外贸出口损失日益增大
绿色壁垒披着环境保护的合法外衣,大行贸易保护主义之道,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据统计,仅1997 年至2002年的5年间,我国出口因遭遇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就达400 亿美元,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 %左右。加入WTO 后,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比加入世贸组织前更为严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技术标准。调查表明,2002 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 %的出口产品遭遇到绿色壁垒限制,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其中食品土畜产品出口受到的损失最大,有近90 %的企业受限,造成损失约90 亿美元。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在我国加入WTO 的前几年,我国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壁垒每年造成的损失约70多亿美元。加入WTO 后,受绿色壁垒的影响,仅2002年我国出口贸易的损失额就高达约170 亿美元[8]。
(五)国际竞争力日益削弱
发达国家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显著提高,从而弱化了相应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了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欧盟启动的ISO14000 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求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我国出口产品包括农产品、食品、纺织服装产品、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为了达到进口国对商品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接受名目繁多的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在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宣传等方面要作更多地适应性调整。基于此,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间接费用以及直接费用将大幅度增加,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并且增加其不确定性,使我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从而大大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如1998年,美、加决定对我国出口货物的木质包装进行检疫处理,按其苛刻标准,仅木质包装如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成本将增加20%,这将严重地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2]。
三、我国外贸出口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一种严峻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随着国际绿色壁垒的增强,我国的出口贸易应该转变理念,不断健全绿色保障法律体系,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开发和引进环保技术,降低能源与材料消耗,有效控制污染源,大力发展环境产业、绿色产品。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之下,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竞争力,实行环境和贸易良性发展的生态贸易战略,实现从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实现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从政府层面看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以全民环境教育为基础,逐步树立“诚实、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道德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需求”,摒弃“奢侈浪费、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我们既要认识绿色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意义,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于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二是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随着我国产品的环保科技含量的提高,环境壁垒的制约作用将不攻自破。三是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以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突破绿色壁垒。四是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加强环境和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互认,推动我国环保技术的全面提升。积极推行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制度,加强专业权威认证机构的建设,切实加强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合作与互认,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五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执法从环境税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使之向绿色产业倾斜,鼓励清洁生产;环境立法应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犯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在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成本间的关系,达到环境保护与降低生产成本目标的“双赢”。
(二)从产业层面看
一是大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从强调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转变到重视改进中国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持续投资和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和产品创新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二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紧运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和换代,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使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大力扶持绿色环保高科技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开创阶段,典型的幼稚产业,具有潜在的动态比较优势,具有外部经济和学习效应。政府应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和我国国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给予扶持,增加环保投入,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的过程中,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实现引进技术的二次开发[14],建立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环境保护技术体系,推动我国环保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环保产业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
(三)从企业层面看
一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手抓,积极推进环境成本内部化。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企业应将环境与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一方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促进环保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利于绿色消费和环保市场的发展。二是积极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绿色标志。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是我国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通行证,对于身受其害的我国农产品、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等企业更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主动开展相关认证工作[15]。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遗憾的是,虽然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企业对此却不够积极主动。ISO14000 系列中有关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审核的5个标准,自1996 年10月颁布到1997 年底一年间, 欧洲就有1207家企业通过认证,而我国截止到目前为止,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仅1 000 余家, 且其中大部分是三资企业。国内通过认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家电行业, 更多的企业仍在IS014000 认证之外徘徊。绿色标志的实施将更加促进绿色消费浪潮的发展,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三是转变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环境价值。从环保耗时费钱的传统观念转变为环保挣钱的新理念,努力坚持高环保标准,以生态技术为中心,推行清洁生产,改造传统产品的环保功能;积极开发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变“以价取胜”、“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优质优价”,力争以品牌、质量、信誉等非价格竞争因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把动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有实力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树立我国出口产品的环保形象[16]。
我国外贸出口产品屡屡受阻绿色壁垒,表明我国的环保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必须重视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提高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竞争力,为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国民生产和消费的安全。我们不能只看到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对外贸易短期内造成的损害,只重眼前利益,一味逃避,而应该全方位行动起来,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绿色标准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普及环保意识,增大环保投入,推广国际标准,扶持绿色产业,增强设置和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加强环保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共同促进全球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宝珍.“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J ].世界经济,1996,(12).[2] 田旭.“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我国的战略对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1。(1).[3] 徐争辉.关于我国外贸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若干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4] 朱晓勤.WTO 与绿色壁垒:若干法律问题分析[J ].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3).[5] 陶忠元.绿色壁垒的中性透析及其启示[J ].国际贸易问题,2003,(9).[6] 徐敏.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 ].华东经济管理,2006,(11).[7] 吴建华.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对策[J ].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2).[8] 武振.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 ].当代经济研究,2004,(5).[9] 金霞.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青岛市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02).[10] 李吉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10).[11] 施用海.“绿色壁垒”与纺织品贸易——纺织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4).[12] 吴克烈.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2,(5).[13] 关春柱.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07).[14] 高峰,刘福祥.“入世”对中国环境贸易影响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2,(2).[15] 莫莎.欧盟东扩在环境领域的影响及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1).[16] 汪国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1).
写作提纲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写作提纲我将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为切入点,剖析绿色贸易壁垒的标准以及意义,结合我国主要出口货物类型、出口国家等基本数据。分析出绿色......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年论文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论文作者姓名: 学号徐亦达2008241051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许红(讲师)论文提交日期: 2011年07月 01 日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
内 容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个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广泛性,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陈小洁绿色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 易领域中,进口国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 立法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标准与法规,对来自国外的......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