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二级案例分析报告”。
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小学生学校恐惧的咨询案例报告。根据此求助者的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自己的主诉及家人的反映等情况,对其症状进行了评估和诊断,并制定了相应的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经过三个阶段的咨询,取得了预期效果。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曲某,女,6岁,汉族,小学一年级学生,出生于X X。
2、个人成长史
曲某是独生女,第一胎,足月顺产,母孕期无异常,出生体重2900g。幼时发育正常,讲话走路与同龄儿相仿。身高1.2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平时性格内向、敏感、任性,依赖性强。母亲做水果生意,自幼与母亲、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全家对她宠爱有加,她对母亲也很依恋。适龄入学,入学时母母亲考虑到要忙于生意,爷爷、奶奶已年迈,难以照顾,所以决定送她去市较好的一所寄宿学校就读,2周后转学到我们学校就读。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3、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
精神状态:情绪不稳定,少说话、表情紧张,每提到上学,便烦躁不安、眼泪汪汪甚至大声哭闹,赶紧要躲藏起来。
身体状态:有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上的异常反应。如恶心、发热、出汗,失眠、做恶梦,有时还腹痛、腹泻。
社会功能:因害怕上学,拒绝上学,每次来到学校大门口就大哭大闹,不肯下车进学校,在老师和同学苦口婆心地劝说下才勉强回到教室读书。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主诉: 近2周来,因害怕学校而焦虑,恐惧,睡眠差,经常做恶梦,并从梦中坐起,嘴里喃喃自语。尤其是每到星期一早晨上学时出现腹痛并伴有恶心想呕吐,周六和周日情绪明显好转。曾到两家大医院检查诊治,都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个人陈述:“不想去学校,害怕学校和老师。”“在那里晚上睡不着觉。”“我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三、观察和她人反映
1、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洁,年貌相符,身高1.2左右,体态正常。母亲牵着她的手来到学校咨询室,进门后紧靠母亲坐下,脸上很不自然,一直低垂着头。跟她说话时,她一声不吭,还是低着头,两手不停地抠弄着指甲。母亲提醒她,要有礼貌地回答咨询师的话,这时,她一脸惊恐地看着咨询师,又大声地哭起来,躲在母亲身后。
2、母亲诉述
孩子从小到大,还算乖巧,很少打针吃药。虽然有时有点任性、依赖,但平常都较听话,考虑到我们忙于生意,爷爷、奶奶已年迈,所以才决定送她去本市较好的一所寄宿学校就读,也好让她学会独立,谁知刚去的那天晚上就开始打电话回来,哭着说不想在那读书,不喜欢那里的学校和老师,我们以为这是小孩刚离开母亲的正常反应,过一段时间适应就好,两个星期过去了,她还是不适应,而且还常说自己有恶心、发热、出汗等现象,夜里有时会失眠、做恶梦,带她去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医生嘱咐回家多休息,注意饮食卫生。没办法只好转学回来这里就读。
四、评估与诊断
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2、鉴别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理,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听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该求助者对学校的恐惧情绪,与她的处境相符(不适应全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制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和恐惧情绪,而这些情绪症状是由现实因素引发,且仅局限于去学校上学,尚未泛化,持续的时间2个星期左右,对社会功能稍有影响,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不明显。
(2)社会原因:不适应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制度,而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不能很好适应环境;被焦虑和恐惧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缓解;人格特征:内向、敏感、依赖性强。
五、咨询目标的制订
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咨询师在同其母亲及本人协商后,制订了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减少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对学校及老师的恐惧心理。
2、具体目标
最初每天由母亲陪同走进校门,走入教室上课;课后学会跟同学交往,做游戏,减少对学校和老师的恐惧心理。同时,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发现进步,及时奖励,坚持按时上学。
3、终极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帮助她成为一个有自信心、能独立适应学校、社会的阳光少年。
六、咨询方案的制订
1、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对求助者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咨询原理如下:
(1)正面、积极引导教育
咨询原理:通过与求助者会谈,告诉她学校和老师并不可怕,学校就像个大家庭,老师就像我们的母母亲,同学们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在这里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除了上课学知识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故事,课后还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一起度过我们快乐的童年„„通过积极的正面引导交谈,让求助者放松情绪,重新认识学校和老师,并体会在学校中的快乐。(2)阳性强化行为疗法
咨询原理:主要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条件反射方法,对求助者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奖励,以强化良好行为的获得,提高求助者的信心。
2、向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要遵守咨询室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尊重咨询师,遵守约定时间,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如约应提前通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说明自己的受训背景;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一个月,每周两次,共六次,定在一、三下午,五点至六点,每次一小时。
咨询收费:免费
七、咨询过程
整个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1)时间:2016年9月17日、9月20日。
(2)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确定主要问题;进行咨询分析。
(3)使用方法与技巧:摄入性会谈、积极正面引导(4)过程:
①、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②、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③、确定咨询目标。
④、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正面引导求助者去思考、去体验学校生活,想想在学校里有那么优美的环境,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有团结友爱的同学,在这里不仅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听到丰富多彩的故事,课后还能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求助者经过思考,体验到学校里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让她重新认识学校和老师,体会在学校中学习生活的快乐,从而把对学校的焦虑和恐惧慢慢缓解。
⑤、布置咨询作业:让家长与老师商量:要求教师与同学尽量能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给孩子鼓励与帮助,让孩子体会学校及班级的温暖。
(5)达成目标:求助者的上学恐惧情绪有所减轻。
2、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1)时间:2016年9月24日、9月27日
(2)目的:加深咨询关系;让求助者能轻松地走进学校,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3)使用方法和技巧:采用会谈法、阳性强化行为疗法(4)过程:
①、刚开始由母亲送到学校门口,如果求助者不哭不闹,情绪平静,见到老师和同学们不紧张、不恐惧就给予奖励一张“笑脸贴”。
②、以后只要求助者每天能按要求按时上学,就作一次奖励记录。③、五次奖励记录后,母亲陪求助者去买她喜欢的洋娃娃,十次奖励记录后,母亲陪求助者去游乐场玩。
(5)达成目标:求助者两周下来能坚持上学,得到了奖励,又出去自己喜欢的地方玩了一次,心情舒畅多了。
3、第三阶段:巩固阶段与结束
(1)时间:2016年10月4日、10月12日(2)目的: ①、巩固咨询效果;
②、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帮助她成为一个有自信心、能独立适应学校、社会的阳光少年。
(3)使用方法与技巧:采用会谈法、阳性强化行为疗法(4)过程:
①、反馈咨询作业:根据完成情况,求助者已能主动全天上学,在家长和老师学生们的配合下,她终于感到学校的温暖、有趣,对学校的恐惧心理已基本消除。
②、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巩固与母亲、老师、同学的关系。
③、基本结束咨询。
(5)达成目标:求助者能按要求天天上学,开始有了许多伙伴,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提到上学不仅不害怕了,还开始喜欢上学了,特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并且在同学中也有了许多朋友,比在家里好玩多了,学习成绩还赶到前十名。
2、母亲评估:求助者比以前懂事多了、省心多了,自己的事能自己做,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不再那么内向、任性,学会与人交往了。真让人高兴。
3、老师评估:能按时到校上课,跟同学们相处得还可以,欣慰的是:课堂上能听到她回答问题的声音,课后能看到她灿烂的笑容了,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4、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已能够每天按要求上学,情绪稳定,独立性增强,对学校和老师的恐惧已消除,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咨询师文章初中生学校恐怖症倾向的案例报告摘要:此文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一个初中女学生小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
一例女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女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进行咨询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确定......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案例分析题目: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例社区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社区服......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 文章题目:一例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姓名: 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一例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范文某女,36岁,已婚,有一女,10岁.自述性格内向.不会反抗.生气时,只好往肚里吞.丈夫脾气比较暴躁。3月前因做“美人K”丢失了一辆摩托车,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