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咨询师案例分析(原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管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一例中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起的 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通过搜集整理来访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来访者进行鉴别诊断,制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结果进行评估。主要通过认知疗法分析影响来访者人际交往的不合理观念,挖掘深层原因,并通过模仿法中的角色扮演进行行为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来访者的人际交往问题。
关键词:人际敏感 认知行为疗法 模仿法 一、一般资料
梁某,女,汉族,17岁,甘肃某中学高三学生,身高1.58米,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亲外出打工(初中学历),母亲在家务农(初中学历)。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无家族精神病史。
张某是家中长女,另有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妹妹。足月顺产,父母身体健康,3岁上幼儿园,从小性格内向,成绩中等,高三因患脚气,怕别人知道后笑话自己,自觉疏远宿舍的同学,和平时要好的舍友有过小矛盾之后,常怀疑同学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孤立自己,变得敏感多疑,觉得内心孤独,主动前来咨询。心理测验结果: SAS 62(标准分)SDS 44(标准分)
SCL-90自评量表显示轻度的焦虑状态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烦躁,敏感多疑,无心学习,有时会睡眠不好,不知道如何处理。持续时间2周。
个人陈述: 梁某从小性格内向,朋友不多,读书认真,小学成绩中等,初中时成绩有所进步,并连续两年担任班干部。父亲7年前外出打工,每年回家2次,性格温和,平时通过电话联系。母亲个性要强,脾气暴躁,因忙于农活和家务很少顾及自己的想法。2周前突然发现自己患了脚气,觉得患这种病很丢人,不卫生,不敢告诉母亲,怕受到责骂,在班里和宿舍里也自觉地疏远其他同学,怕被人发现了会笑话她。只能通过喷洒香水来遮掩异味。1周前和舍友发生口角,受到对方的讥讽,之后觉得受到了大家的孤立,认为舍友们知道自己得了见不得人的疾病,在背后议论她。觉得内心孤独,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帮助自己,有时会偷偷哭泣。因此焦虑苦闷,敏感多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容易走神,睡眠变差,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梁某无法帮助自己摆脱眼前的困境,因此前来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到梁某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衣着整洁,举止得体,谈吐连贯,语速较快,有很强的倾诉欲望,但在说到具体疾病时,语气含糊。脸颊发红,眼神偶尔躲闪,手指不自觉地揉捏衣角。情绪波动较大,修复人际关系,改善不良情绪的愿望比较迫切。
求助者室友反映:来访者近段时间好像有什么秘密,情绪起伏较大,言语减少,在寝室刻意和舍友保持距离,性格也不像以前那么活泼,变得独来独往。
四、评估与诊断 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2周,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主要表现为:
1、患病的羞耻感
2、无端猜疑别人,敏感多疑、孤独
3、情绪不稳定,无心学习,睡眠不好 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患脚气病。
2、社会因素:在家中缺少关爱,与母亲交流不够。母亲性格要强,脾气暴躁,怕母亲责骂。
3、心理因素:来访者从小内向敏感,有强烈的“耻病感”,被“患脚气是丢人的病”这一错误认知所困扰,不敢告诉家人及时就医,怕别人知道笑话自己,讳疾忌医,并因此影响了人际关系。
看见同学聚在一起聊天就觉得是在谈论自己的病情,说自己的坏话,如果能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正视疾病并尽快医治,再恢复良好的人际交往,来访者的情绪问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
以上由生物因素、社会因素、认知因素引发的问题行为互为因果,相互交错,加重了她的负面感受,给她带来精神痛苦。及时采取干预,选择可操作性强、目的性明确、时效性明显、双方可以接受的认知疗法加以矫正,可以避免不良循环造成的进一步破坏。
五、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梁某共同协商达成口头或书面协议,初步确定
1、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1)改变其错误的认知,患脚气是很丢人的观念;
(2)鼓励与家人进行沟通,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3)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改变不良人际关系;
(4)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
2、长远目标:(终极目标)
促进梁某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1)咨询方法:认知疗法
咨询原理:认知疗法是临床咨询师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2)模仿法。
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角色扮演是模仿法的一种具体方式。该方法是由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扮演一个确定的情境,咨询师扮演求助者生活中遇到的人。这个方法常常由几个类似于生活中人际交往情景部分组成,用来帮助求助者学习和别人交往的技巧。
2.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相关的个人资料;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训练背景,出示从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诉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无。(学校规定不收费)
心理测验收费:无。(学校规定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操作原理:
1、通过谈话和语义分析使求助者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是因为自己对事件的负性不合理认知,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2、教会求助者学会与不合理认知辩论,驳斥自己的不合理认知。3、重建合理的认知。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4年11月06日。
1、目的:
(1)收集来访者的基本资料;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发现和确定主要心理问题;
(4)进行咨询分析,发现不合理认知。
2、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
3、咨询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来访者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定;
(2)用摄入性谈话法,收集临床资料,判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及改变意愿;
(3)采用SCL-90、SAS、SDS自评量表,并了解其成长过程,确定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类型;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5)确定咨询目标;
(6)了解求助者影响其行为和情绪的不合理认知;(7)鼓励来访者和家人沟通,尽快治疗脚气;
(8)布置家庭作业:请来访者回忆自己2周以来的情绪状况和想法,尤其是对所患疾病的态度。
第二次咨询
1、咨询时间:2014年11年13日
2、咨询目的:
(1)近一步加深咨询师同求助者的关系;
(2)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
(3)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认知的关系。
3、咨询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他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
(2)详细介绍认知行为疗法,让求助者认识到诱发事件并不会直接导致情绪反应,是她对事情的认知和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情绪反应。例如:不是“患了脚气病是一种丢人的病”,而是我头脑中“先入为主地认为脚气病会让人看不起并且觉得我不讲卫生”的不合理信念而产生过大的压力。
(3)布置家庭作业:
A、请来访者结合日常生活事件,继续反思并写下自己的不合理认知;
B、将咨询师查阅收集到的关于脚气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的资料送给来访者阅读;
C、将介绍有艾利斯归纳的11条生活中容易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的一本书借给求助者,请她详细阅读,并写出感想。第三次咨询:2014年11月20日
1、目的:
(1)学会合理认知与评价;
(2)发现负性思维的缺陷;
(3)引入并练习积极的、自我强化的陈述;
2、方法:
会谈法、认知疗法 3、咨询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对求助者的体验给予强化和鼓励。
(2)应用语义分析法,探究不合理认知的根源。例如:咨询师可以这样提问:“你有什么证据表明舍友们聚在一起时就是在说你的坏话?”“为什么得了脚气会被你认为是丢人的?那什么的疾病在你看来是不丢人的?这些看法是从何而来的?”(3)咨询师演示用应对性思维替代自我挫败思维的过程(4)来访者进行替代练习并巩固新的合理认知。
4、家庭作业
A、请来访者把自己与不合理认知的重建内容和过程写出来。B、记录舍友们聊天的内容,分析是否在议论自己 C、鼓励来访者尝试与母亲就其他事件真诚沟通 第四次咨询
1、咨询时间:2014年11月27日
2、咨询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巩固学习到的新的合理认知模式(3)尝试与舍友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
3、咨询方法:会谈法、模仿法、认知疗法
4、咨询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
(2)教会来访者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
(3)创设情境,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扮演人际交往情境,并互换角色,交流体验的感想,分析人际交往的技巧,修正来访者敏感多疑的态度。
(4)家庭作业: A、学习舍友之间相处的模式技巧,并记录下心得体会; B、送给母亲一份“感恩节”礼物。第五次咨询
1、咨询时间:2014年12月4日 2、咨询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心理测验评测咨询效果
(3)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3、咨询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4、咨询过程:
(1)追踪作业,反馈咨询效果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4)做了SAS、SCL-90心理测验,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
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改变了自己以前人际交往中的许多不合理认知,现在这些态度与想法已经不再形成困扰,情绪已经平复,和室友恢复了正常交往,月考成绩显示,来访者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结交了几个朋友,不再感觉孤单。2.来访者室友评估。人变得开朗许多,喜欢跟大家在一起。3.咨询师评估。
通过观察、回访,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来访者情绪状态良好,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更加悦纳自我。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2年8月第1版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案例分析题目: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例社区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社区服......
心理咨询师文章初中生学校恐怖症倾向的案例报告摘要:此文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一个初中女学生小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范文某女,36岁,已婚,有一女,10岁.自述性格内向.不会反抗.生气时,只好往肚里吞.丈夫脾气比较暴躁。3月前因做“美人K”丢失了一辆摩托车,直销......
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小学生学校恐惧的咨询案例报告。根据此求助者的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自己的主诉及家人的反映等情况......
一例女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女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进行咨询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