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单元教学教法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方法分析”。
第二部分 教学教法分析
一、关于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材内容分析
阅读课文是单元的主体。以叙事性作品为主:包括写人、记事、状物、写景四类。
叙事性作品教学的个性要求。
1.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
2.通过人物刻画、事件叙述、景物描写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表达的方式,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描写 4.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一单元 话题 自然奇观
训练重点: 欣赏课文展现的自然美景,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方法。
关键词: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
——揣摩时间顺序 如《海上日出》:课文描写了哪几种景象?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如《暴风雨》: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暴风雨的?分别写了那些景色? ——揣摩抓住事物几方面特点来写的顺序
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2领悟观察和描写方法 观察方法
①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的状态下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首在把握一段真实。如《暴风雨》描述的是某次令人惊悸的暴风雨之夜。
② 长期观察法。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如《海上日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旨在提炼最为典型的特点。——体会描写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如《海上日出》: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冲,说明很有力量力。破,是跨越了阻力,势不可挡。跳,有生命的张力。将看似没有生命的太阳写得生机勃勃。)
如《暴风雨》: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如同”“宛如”“犹如”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请你也试着用这些词语写几句话。
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恶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1)这些词语的运用,是比拟句的标志,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可感。(2)“如同”、“宛如”、“犹如”,比以往所学的比喻词“像”、“好像”、“是”更为丰富,也更有层次,表达效果更具有文采,朗读效果更为悦耳。——领悟描写中对比手法运用的。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课文写的是青海湖,为什么要写道这些著名的湖泊。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撼,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推翻了。
第二单元 话题 书的故事
训练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感受。关键词:
1典型的写作特点: 如:《钟楼读书》中“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一句在课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从全文角度来看,是反复;从具体的语段来看,是叙述加抒情的表达方式。
——有领悟有特色的构段方式并尝试仿写的 如:《钟楼读书》中“先概括写事实,再具体写想象或感受”的典型段落。读书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我好像......关键词:
2领悟谋篇布局特点的如《钟楼读书》中体会用中心句、关键线索串联全文内容(“一线串珠法”)如《意外》中体会“设置悬念、卒章显底”的方法:
读完课文后,才知道“我”遇到的是高尔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安排独具匠心,既符合事情发展顺序,使事情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文章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
第三单元 话题 爱国情怀
训练重点: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关键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 如《丰碑》:课文多次描写“狂风”“大雪”,这有什么作用?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没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狂风”“大雪”不仅描述了当时的环境,也起到了渲染故事发生的悲壮气氛。
如:《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课后练习以“我是中国人”开头,写几句话。在课堂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及其串联全文内容的作用,即强化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祖国骄傲、自豪的情感,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并将之运用到语言实践中来。
第四单元 话题 神奇的宇宙
训练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关键词: 想象,自己的看法
教学措施: 引导学生熟读,美读,充分利用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教给一些联想,想象的知识;引导学生课外扩展阅读经典童话,神话故事。
第五单元 话题 童年往事
训练重点: 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和人物写人叙事,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关键词:——领悟人物外貌、动作和场景描写的方法
如《傻二哥》: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一两段话。
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自额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如《童年的小花狗》:联系课文,发挥想象,将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其中省略的内容就是要求学生联系语境写人物外貌或事件发生的场景。)
——领悟直接抒情的方式 如《我的老师》:课文中有不少语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怀念之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和人物写人叙事 《我的老师》叙述了7件小事: 1.佯装发怒。2.教授跳舞。
3.带领我们观察蜜蜂。4.教我们读诗。
5.我们对老师的依恋。
6.正确处理“我”与同学的纠纷。7.睡梦中去找老师。
7件小事前面5件略写,后2件详写。
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和人物,作为刻画人物形像主体,字里行间充溢着学生对老师的一往情深。
第六单元 话题 人与动物
训练重点: 了解观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内涵。
《隔窗看雀》
关键词: 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
例如:“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楚。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作者隔窗看远处的麻雀,对观察物作由远及近、由广阔到集中的视野调节,对于获取大背景中某一细部的独特之处很有用处,这些独到之处的发现,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确定观察的重点;
难点:1 你怎样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两个层次来理解
1麻雀是忙碌,平庸的。文中相关语句很多,声音,外貌,能力,很普通。不停的跳跃,飞翔,也非常忙碌。“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麻雀飞得不好看,但是不羞愧,经常在飞;麻雀的叫声,很一般,但是它并不感到羞愧,还是在用它的唧唧喳喳来表达它的欢快。它也是可以不羞愧不自卑的。虽然卑微,但还记得自己的责任:孵蛋,育雏„„虽然卑微,但是坚忍,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在冬天里,麻雀要忍受大自然和人类或者其他动物对它的伤害,其它鸟类早已不见踪影。而麻雀“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
难点:2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下面这段话的精妙之处。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妙处;1麻雀比成了标点,形象,生动,精准。
2标点用在句子里的作用是隔开句段,停顿,休息。麻雀也像标点,在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闲趣。
3本段共有三个分号,四个分句,很整齐,为我们描述了麻雀停落时候的四组画面,写得富有节奏,充满诗情画意。
第七单元 话题 戏剧电影
训练重点: 在读一读,演一演中了解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自己的学习乐趣。
戏剧(剧本)的特征
-------凝练地反映生活。
------个性化的剧本语言。------有集中的矛盾冲突。------结构布局安排巧妙。
《小兵张嘎》、《智斗》、《皇帝的新装》 教学策略:
1必要的戏剧知识简介,帮助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或其他手段,了解完整的戏剧情节和准确的时代背景.2.整体把握人物形象,寻求分析人物形象时不同的切入点和方法。(1)了解文本的形式特点,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可通过默读、浏览,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形式特点;
教学设计应将“某某是怎样一个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身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等认识人物特点的问题的探究作为教学的起点、终点和中心问题。从初读感悟、精读分析到读后评价,要引导学生形成对人物的立体化认识。
(2)着重指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揣摩台词和潜台词,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智斗》的教学:
一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把握全文,理清剧情。
二理解阿庆嫂是怎样和敌人斗智,体会剧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建议在学生了解剧本基本剧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运用比较发现的方法,来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发现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人物对话中的潜台词。朗读训练时要把握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
戏剧可从剧情的矛盾冲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变化处入手,如《皇帝的新装》中,“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1)这句话是剧情的焦点,是剧情得以展开的立足点,也是课文的文眼,2)这句话是骗子行骗的幌子,它切中了皇帝和老大臣、官员爱慕虚荣的要害,使骗子能行骗成功。
3)它增强了剧本的戏剧效果和讽刺效果。
3.灵活运用表演尝试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领悟文学的魅力。---学习剧本必须把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学习表演。教师的示范指导必不可少,让学生产生兴趣,声情并茂的表现。表演能否达到预定要求,关键还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问题、对人物性格的把握问题。
第八单元 话题 和平友爱
训练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生活。
各类文章教学要点小结:
(一)关于写景类课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整体感悟画面。
----要引导学生落实全文的初读工作,整体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做好重点段的阅读工作,整体感悟画面的意境美。
----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味词句运用之妙、领悟描写之功、揣摩表达之序。
2.重视课堂内外的沟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应注意调动和激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下工夫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后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领悟到的方法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表现生活,多提供练笔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写人类课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初步感悟人物形象。2.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逐步丰满人物形象。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人物所处的环境细细体会;-----引导学生紧扣词句,设身处地、切己体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3.交流、表达阅读感受,全面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朗读、说话、写话等方式表达感受,把“人物”的形象“立起来”。
(三)关于状物类散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读书的学习兴趣。2.将学生的初读变为“熟读”,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要点。3.领悟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人与动物的深情。
----阅读之时,不忘作者身处何时何地;读懂之后,不忘品味描写之精妙;----学完一篇,不忘将前后课文进行比较,领悟不同的观察方法和描写特色。
如:《游天然动物园》的重点观察和拟人描写,《隔窗看雀》的定点观察和借物抒情就很不相同。
4.落实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目标,实现读写的积极迁移。
-----可开展文体形式和语言转换练习,如《游天然动物园》的导游词、《麻雀的自述》等。
二、关于古诗诵读和现当代诗歌、歌词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教材内容分析
从诗歌内容上看,本册所选的古诗词大多属于侧重绘景的山水田园诗,但各自的表现手法却不尽相同。有的采用拟人手法,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将景物人格化,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有的长于对偶,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以民歌清圆的调子写句,极有吸引力;有的运用对比和衬托,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动静结合,使诗句平添了许多生趣;有的善用夸张,如“千里莺啼绿映红,酒村山郭酒旗风”,“千里”一词,活画出江南春色的辽远,景象繁荣,而意境全出。2.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把握诗歌的特征,了解其特殊的教学规律。------诗歌的形式技巧。
诗歌的外在形式。“诗歌打破日常语言运用的散体文形式,视觉上分行排列,句式整齐,听觉上则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合于音律。”
诗歌的内在形式。“与诗的外形是相融合的,使诗情、诗意、诗味得以感性显现的表情形态,即诗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等。”------诗歌的情感韵味。
对诗歌的解读,最重要的不是“诗歌写了什么景、说了什么事”,而应感受、领悟作者透过景与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把握诗歌的情感特征和情感变化,是阅读诗歌的重点。(2)发挥诵读的优势,保护“诗言诗语”和“诗情画意” 要重感悟,轻分析。
(3)破解关键意象,感悟内在诗情。
——在诗歌解读上求深寻美,力图使学生对文本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产生探究的兴趣,如《寒食》的解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
------破解关键意向。古诗词中有一些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景象,应指导学生深入感悟,必要时应作讲解。如“柳色”“长亭”含送别留恋之情,“断鸿”“寒鸦”有寂寞冷落之感,又如“西风”与悲哀,“大漠”与豪壮,“明月”与思念都是诗歌的特殊语言。若几种景物几种一处,往往是诗人别有用心的“因情设景”“因情造文”。
——设计整体性的、有启发性的、有弹性的问题,检测学生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和诗境的把握,教师相机予以点拨提升。
如《渔歌子》:熟读之余,问:下雨了,诗人还在哪里在干什么?为什么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于是,可引导学生描述景物,体验诗境,感悟诗情,深入学习全诗。
——指导学生将画面描述得越清晰,越动人,学生的画面感就越强,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越丰富。
三、关于作文教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习作”,主题分别是:《我喜欢的季节》、《我开的小店》、《饭桌上的故事》、《看图作文》、《给老师“画像”》、《难忘的礼物》、《我的研究报告》和《我成功了》。
与上学期不同的是,在习作类型上,重点安排了写纪事作文,共5次,安排了2次想象作文,还安排了1次写研究性报告这种应用文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本阶段的课堂作文训练重点: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抓住重点,运用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感受写真实。(3)修改自己的习作。
2.本册教材对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
(1)能抓住重点,运用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感受写真实。
如,第2单元《我开的小店》:“把你觉得重要的方面说清楚,说具体,其它次要的内容可少写或一笔带过。”
如,第3单元《饭桌上的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生动具体地记叙饭桌上发生的事或听来的故事。”
如,第4单元《看图作文》:“除了描写对话之外,还可以写一写它们的神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
如,第5单元《给老师“画像”》:“注意描写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也可以写你当时的心理活动。”
如第6单元《难忘的礼物》:“对礼物进行细致地描写。” 如第8单元《我成功了》:“详写克服困难的过程,突出自己的具体做法及心理活动。”
(2)能有条理地叙述、介绍。
如,第3单元《饭桌上的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生动具体地记叙饭桌上发生的事或听来的故事。”
如第8单元《我成功了》:“有条理地叙述这次令你难忘的经历。”(3)学写研究报告。
见第7单元。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用好用足本册教材,组织读写训练。1.“教读”时时不忘“教写”,落实阅读教学的重点。2.师生共读“单元习作提示”,落实习作教学的流程。第二,抓好关键步骤的指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明确作文教学的任务:
在小学高年段,内容与形式应并重。“写什么”与“怎么写”同样重要,越往后,“怎么写”显得越重要。2.明确课堂作文教学的要素
(1)获取写作素材,提前解决写作源泉的问题。-------经常性开展口头、书面形式的交流活动,交流生活见闻,交流奇思妙想,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提前考虑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提前观察生活,提前开展活动,提前搜集资料。
(2)随机心理诱导,着重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3)精心组织评改,着重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评改策略:
①
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有机结合。
②
评改要求,应从字词的对错,语句的通顺,好评佳句的引用,上升到习作的结构,段落的衔接等范畴。
如第七单元《学写研究报告》的作文教学设计: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范例《京剧脸谱研究》,认清研究报告的结构,打消学生对写研究报告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写研究报告的热情。2让学生自由地读范例后交流:研究报告该写些什么? 3请学生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列举出来,越多越好。
想想这些题目中哪个题目是自己最想研究,有最有条件研究的,开展研究。选材应有实践操作性,是他们关注的乐于去做的,且具有积极意义,如:班上有多少近视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避免近视的措施有哪些?再比如:孩子们生日想要什么?喜欢的物品种类 压岁钱 学习用品 图书 服装
装饰品,各有多少人,占多少比重,现在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4学生写完研究报告后,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自豪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请别人提点意见。
四、语文乐园
教学目标(基础部分)
1.加强字、词、句的单项训练,感受词语的丰富多彩,接触成语王国,辨析一字多义的现象。
2.认识了解各种关系的复句,体会双重否定、反向句和感叹句的表达效果。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部分
第一部分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字词类,感受词语的丰富多彩,接触成语王国,辨析一词多意现象。
第二部分 读一读,用加点词语写句子。认识各种关系的复句,体会双重否定,反问句和感叹句的表达要求
第三部分 读一读 记一记 古诗文名句,要求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积累,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第四部分 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学策略:
第一题 常规要求:读一读(字词类),你发现了什么?
难点:发现规律,奥妙以后,点到为止吗?举例:语文乐园4
1.读一读。找出词语的内在规律。
高瞻远瞩 深谋远虑 神机妙算 精益求精 好高鹜远 老奸巨滑 诡计多端 吹毛求疵
2积累。
① 比赛背读。
② 提问式解答帮助记忆和梳理。3运用。举例:(语文乐园六P/106)你知道这些词语可以比喻什么吗?领头雁 和平鸽 金凤凰 报春燕 吉祥鸟 百灵鸟 千里马 孺子牛 变色龙
读一读。理解这些词语可以比喻什么后,创造语言氛围,帮助学生运用。
第二题 读一读,用加点词语写句子。例句分析:(语文乐园二 P/33)
因为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他学习效率很高。.... 知识的海洋是辽阔无边的,所以学习是无止境的。安徒生老爷爷坐在马车..上,脸上好像有一种宽慰的微笑,因为,他已经知道国王和臣仆们赶到城里去..了„„
①
均是带有明显关联词的复句。②
同一单元的复句都进行了归纳,如第一单元,均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语文乐园二,均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③
关联词,由固定的一对词,转化到可以一个,可以一对词的灵活模式。练习常见问题:
: 转折句:虽然他考了一百分,但是他从不骄傲。
△ 会写,但是写得不深入,没有层次,或是背相关的例句,没有创造力。△ 没有运用到写作等更为深入的范畴,无法扩展实践。解决途径:
1多多开展口头训练,在常态中有意识的使用关联词,是语言更有条理,更具逻辑性,使之具备一定的语感。
2仿造例句的句型,提出具体语言要求,例如,好词佳句。修辞手法的的运用。
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继续培养表达的能力:------练习“讲故事”,要讲得生动有趣;
------练习演讲,表达真情实感,并能配合表情和动作。第二,培养倾听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作好交际准备,多方搜集资料。
1.从内容上作好准备。如《我喜欢的书中人物》; 2.从要求和方法上作好准备。如《感动我们的人和事》《请帮帮我》; 第二,创设交际情境,引发互动欲望。第三,摸清学习起点,体现训练层次。
1.教师要心中有标。区别于日常会话和对外汉语教学。2.教师要目中有人。多倾听,多援助。3.教师要手中有法。多示范,多鼓励。第四,拓宽实践途径,提高交际能力
六、关于探究与实践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
(二)遵循探究实践程序,落实活动过程。
第一,过程和方法比结果重要。
第二,整合其它活动课程资源。(课程、时间、内容、方法、学科教师)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内容简析本单元以“名著之旅”为主题,安排了《少年闰土》《凡卡》《孔明借箭》《战风车》《童年乐趣》5篇文章,均选自中外名著名篇,为学生叩开......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这组的主体是“作家笔下的人”,围绕这个主体,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和《金钱的魔力》这三篇课文来表现作品中的人,不同的作品,不同......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开场白1.抱着直接获取、拿来就用心态而来的教师很可能会失望的,因为任何一位专家都不可能比众多教师的思路宽,方法多,......
第四单元 生活在地球村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一、复习课文。1、《将相和》一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