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和国学教育不同_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7:49: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读经教育和国学教育不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

读经教育和国学教育不同

我推动读经以来,只倡导家长和老师教孩子读经,而且只是呆呆的读经。如果家长老师有兴趣学习,我也只希望他们呆呆的陪孩子读经或呆呆的自己读经。我从不想邀请什么学者作国学演讲。因为我知道不只儿童听不懂,家长和老师如果不读经,听了也不懂,懂了也没什么用。

当然,有些办教育培训的人会请国学专家去演讲,但这种主办单位大部份是办国学的,不是办读经的。如果是读经的培训,请国学专家去讲课,往往都把读经的氛围弄乱了。

办国学和办读经,都是出于对文化的关怀,都是很好的,我一向是不予分别的--今后也是--在此时代,欲为华族文化尽其挽救之力,合力都来不及,何苦再妄加分别?但如客观地要做严格的分别的话,亦稍有特色可寻(所谓特色者,只是一种在理论的认识和操作的手法上有倾向的不同,非本质的不同)。

办国学的人有两路,一路是从前清的蒙学教育传承过来,一路是从西方的体制教育转型过来。其办学的人自有原初对教育的观点,未能全部化解,今再加上读经,欲两得其美,故其用心比较强,想法比较多,教学目标比较广,教学活动比较热闹,如:要从识字开始,要从蒙书开始,要教礼仪规矩,要讲解文义等等。所以教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有学问,以便在传授知识给孩子时不会传错,又要有品德,以作学生的人格表帅。所以老师常要需要受培训,以增长其能力。而此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成事,所以就要求老师要严格地自我要求。

若办读经,则很简单,只要肯咿咿呀呀的教孩子念,陪孩子读,所以阿猫阿狗都能教,所以很少需要培训,如果要培训,也只是加深其对老实大量读经理念的认识,保任他老实大量读经的信心而已。

一些国学大师,一般是主张国学教育的,或去演讲的地方是偏向办国学的,或所遇到的向他们请教的家长老师是教国学的,所以一定会感觉到老师家长的素质比对起国学教育的目标,其差距太大了,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简直是缘木求鱼,且有后灾,那可真是令人大大烦恼的。

但如果是只读经,则家长老师当下的素质,即与其教育目标相符--家长老师都很谦虚,都自知是无学无德之人,故不敢说自己要来传学问示德行,乃只是孜孜于将古圣先贤豪杰俊秀的典籍佳篇传接下去,左手拿来经典原文,右手原件转交给下一下,即完成其万世圣圣相传之任务,何等简易,故若真老实大量教读经,愈教愈轻松,愈教愈愉快!而我相信人性本善,天下没有不思长进的人,本来没有素质的这些家长老师们,因为孩子读经,他们也多少读一些,至少也侧闻一些,在经典长期的熏陶下,素质也愈来愈高起来--这不只是意测,也已日渐证实。

一般国学大师,一般很热心教育的人,若不很明白读经理论和实务,未清楚思考过教育与时代的复杂问题,一马平川的想教育就该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完美呀!几乎都会如此担心,如前些年我遇到钱逊教授。提出教材要精选,教法要深入人心,教师要先培训出足以胜任此大业的一个大团队等等。我说,等到那时,中华民族都在哪里了,谁还来教读经?

观此,则我最初的判断是不错的,所举这些担忧都是教国学者的毛病--也只有教国学的人才会有这些毛病。

所以教读经吧!老实教孩子读经吧!教孩子老实读经吧!家长和老师自己也老实读经吧!国学大师们,也倡导老实读经吧!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这个这样的时代里,不要有太多的妄想。孟子说:养生送死而恐不暇,奚暇治礼义哉?文化断丧百年,今天才有一点苖头,连一点底子都还没打定,就烦恼孩子不懂这个,没学那个,哪里又没学好规矩了,哪里又不像个圣贤样了。。并且担忧老师和家长都还没培训好,不有一批坚强如圣人的队伍,怎可轻易教孩子,传国学?--这些太多的要求,其实是不如理,不应机,不踏实的,都是虚妄!不仅因为其期待不可能达成而虚妄,乃至于这些想法传播出去了,会让人不能明辨国学教育与读经教育的分别的 1

人,感觉原来读经是一场儿戏,将障碍许多老师和家长不愿或不敢给孩子读经,则障人智慧之罪上达于天,下入于地,永不可赎。故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

天下的事没那么复杂,不需那么多的担忧。可担忧者,只是小孩没老实大量读经,家长和老师自己也不老实大量读经。

孩子老实大量读经了,现在令人担忧的家长和老师的这些毛病(包括无德无才功利和卑贱),将来孩子长大了就会自动消失(这些读经长大的成人,必将比较有德有才而且比较不功利,人品比较高贵)。

家长和老师大量老实读经了,也会渐渐有德,有才,较不功利,较不卑贱。于是如果听到一些国学大师真货实学的演讲,就不会听不懂,也就不会没兴趣了。

所以国学大师们如要免除其烦恼,唯一的办法是:推动成人和儿童老实大量读经,不要再去解经,说国学了。否则,他们的烦恼必定如影随形,永不得解脱。此不是自找苦吃么?

不过,我也要多反省,为什么我认真倡导读经教育,并没倡导国学教育,而自以为是遵从我的倡导的人,却转去教国学,而且比例相当多。那些人往往自已要求自己要德能兼备,且立志要培养出德能兼备的孩子,乃至于认为当下就要看到孩子的德能兼备才对得起孩子。于是常常反头过来批评我,说我的理论太简单,没照顾到孩子的身心灵,过去现在和未来,知识品德和艺能,没教出完美的孩子。因此,那些人做起教学来听说并不轻松。

但还是有那么大比例的人都往那条路去了。

我一定在什么地方错了?

王财贵教授北大国学社答问

听众问:

我在美国生活二十年,回到中国来,因为我们非常爱国,爱中国文化,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学到这个,所以我想来这个读经班。我自己在美国的一个小学,做过义工,体会到一个特别大的特点,是我们比较缺乏批判性思维。西方人比较强调这个逻辑的思维,批判的思维,西方认为这个批判性的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从小学什么东西的时候要去理解,会去质疑有没有道理,觉得自己接受么,然后他们会和父母沟通。这样子呢,我们会观察到他学生文化基础很差,但是他的这一套,这种批判性思维、创造力,这个系统是经过训练的,他的这个人,在大学的通才教育出来以后,有个解决问题基本的能力在里面,所以呢,感觉到他有一定的创新精神……那么咱们这个读经的系统呢,读经典,背经,根据教授的见解,我们怎么样呢?也有这个方面的创造力的培养吗?这点我还没有领悟到。我们现在领悟到的是,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中国文化,因为我们觉得自己的中国文化是非常伟大,我们先把传统文化装好了,我们再吸取西方的那些东西,这样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我们。但如果读经教育的话,在这个创造力方面怎么实践?

王财贵老师:

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特别的成就,这个也关系到他们的教育,从小就培养认知这方面的能力,思辩,理解,运用,综合,批判,创造,这是一系列的文章,都是由于人类天性中本有理解的能力,而且可以做最恰当的理解,所以他对别人不恰当的理解会有反应,会进行批判。刚才讲过了,西方人在这方面的开发是相当精到的,西方的这种能力我们要学。但是放在教育上,怎样增强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批判创造能力?我看西方人并不见得就做得尽善尽美,他们只知道这是有用的,重要的,所以从小就训练他们,其实,从整全的人格发展来说,他们只走了一偏的路。刚才讲,要理解,要运用,要综合批判,甚至要创造,那是理解力发展以后,而理解力是在13岁后才正式发展的。13岁之前,是吸收能力发挥的时候。美国人不教儿童吸收伟大的智慧,从小就要他理解,小孩子能理解什么呢?理解小猫小狗。所美国人就教孩子小猫小狗的事,那是不合人性的。一百年来,中国也学美国的教育,也教小猫小狗的事。人家不对的,我们却完全学来了,甚至连学也学不像。所以,现在反省教育问题,我们应从人性上反省起。人类有两大基本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都要好好开发。对于理解力,儿童在那么小的年纪,他的理解能力是不好的,我们只好放任他去,他理解得很浅也无所谓。所以美国的教师让孩子随便发表,讲错了,讲得很肤浅,老师也不会责备,这就是美国孩子长大以后所以敢思考敢发表的最大原因──保护孩子的理解力,不受破坏,以待他将来长大时,有真正的发挥。但中国人不会思考,不是从小没有给他思考的训练,是从小就被压抑了,中国的老师不让孩子自由的思考,专用很深的科学课程来压迫他,学不会,责备他,于是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不敢思考的习惯了。因此,中国人不会思考,不是语文背太多,而是数学科学教得太深,家长和老师又要求太过所致。所以,现在我们的教育,该记忆的就要记忆──13岁之前,让他把人类最伟大的智慧都吸收到肚子里面,只记忆,不强求理解,也保护了孩子的理解心灵,不受破坏,到该理解的时候,他就自己会去理解;尤其在吸收记忆的时候,促进了脑神经的发展──脑神经就是理解的交通管道,理解力的主体建构,主体建构建构得好,将来就好用,读经的孩子增进了聪明,等他慢慢张大,理解力将自然有良好的表现,不必从小就训练理解力。而且读经的孩子,他的性情是和平中正的,他比较不会偏激,不会片面,不会先入为主。这个孩子不仅理解能力好,批判能力也强。所以,不要以为美国人所拥有的思考批判能力就值得羡慕了。以我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他不仅记忆力超过美国的孩子,他的思考力批判力,也要超过美国。假如只跟着美国走,我们中国也会象美国一样,民族生机日渐衰退。

听众:

可是我还是有一点关注,就是这个小孩儿,因为读经的时候,读经是古文吗,和我们这个社会是有差距的,这个东西,他就是背下了的,他不可能完全理解。我就是担心他会养成这种习惯,有些东西不太理解,但背下来就算是完事了,所以他就是没有在理解上有一个习惯……因为我也在国外看到中国学生的情况,就是:到美国以后,他批判性思维建立不起来了,已经太大了。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件事,如果他背背背,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要担心他形成了一个如果背下来了就好,理解不理解没有关系,如果他养成了这个习惯后,你再让他去批判,他做不到,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王财贵老师:

我要提醒你一点,你的孩子是活的──你一定要记住──一个活的生命,越长大是越喜欢理解。尤其长大到13岁 以上,基本以理解为他的生命的核心,所以你不要怕他不去了解。而一个教导读经的人,该背诵的时候尽量让他背诵,该理解的时候就给他理解。你所看到的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我们体制学校教出来的。一百年来,我们体制学校的教育是──他不理解的时候,硬要他理解,我们只考他体制那一套,他只好只学老师教的那一套,自由的思考习惯被障碍了。等到他能理解的时候,他因为没有读经的根基,没有广阔的心胸和高远的见识的底子,到时没志气,没理想,心灵是死的,只能混日子过了。总之,不是小时侯只教读经,不教思考,才把我们的学生教得不会思考,而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教他理解不来的思考,不教读经,所以他才一辈子不会思考。

(听众:年龄大了以后,习惯养成的……)

王财贵老师:

习惯不是因为小时候背书造成的,是因为他的思考受控制,他做太多的习题,被制约了。我们来看看读经的孩子,怎么学习思考:比如说数学吧,数学不是训练思考的吗?读经的孩子怎么学数学的?有一个父亲带着孩子来看我,跟我说:这个孩子现在6岁,不让他上小学了,为什么?因为他从幼儿园就开始读经,一面读经,他就一边教他数学,到6岁的时候,他把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都算完了,还要上小学吗?这位家长说因为读经,记忆力好,又认字,阅读能力强,提高了理解力。

我建议整天8个小时读经的私塾,既然很少时间做别的功课了,学数学有两种模式──跟

进法和搁置法。跟进法是:如果家长和老师,希望私塾里的学生数学也不要落后,可以每个礼拜用2或3个小时教数学,就能跟着上了,甚至比一般的孩子还好,可以超前学习。另一种模式是搁置法,数学是那么简单的学科,不学就会的,所以数学的教学方法是:不教,不学。就是先搁置下来,不学习。到了适当的时候,再给他学习。例如,小学一二三四五年级都不学数学,五年间大量时间用来读经,到6年级,才开始学数学。有人会怀疑,如果五年间不学数学,不学思考,他不是不能思考了吗?但是,他真的不会思考吗?刚才说过,人类的生命,自然往思考方面发展,理解能力越发展越强,只是记忆能力越发展越弱了。所以你不要怕没有思考训练,就不会思考,只要大人不压抑他,他就会思考。所以埋头读经5年的孩子,到了6年级时,他做数学,那时他13岁了,天性的理解力已经正式发展了,他又满肚子都是学问,才给他做数学,怎么做?从1年级开始做,从2+2=4开始。他多久能把一年纪的数学学完呢?大概只要一天。所以,我们体制内的1年级的孩子,都浪费了一年。读经的孩子一天就学完,而且一路走下去,都是自己学习,都是完全理解,不是在老师和考试的压迫下的一知半解,这才是真正的理解力的训练,而且完全自我理解地做数学,你会看到他做数学,是满心欢喜的。

所以真正用我的理论的私塾,基本上是不教数学的,数学全部自己学。他会,就让他学上去,不会,就让他停在那里,甚至再做做以前的题目,有时忽然就心领神会了。假如有4年级的孩子来全天读经,他要学数学,我们就问他说,4年级数学会不会?他说会,那你就做5,6年级的数学吧,做到你不会做的地方停下来。假如他说,4年级我不会,3年级会不会,不会,那就从1年级2年级学起。所以数学是不可以按照年龄来分配的,读经私塾的每个孩子的数学进度都不一样,但都一百分。现在整个中国体制学校教数学,按照年龄来分配,那是极度不合人性的。美国虽然也有年龄的分配,但是美国老师比较放任,他们随便做,无所谓。所以读经团体,数学的教育法跟美国人反而相像,甚至比美国人还要精到一些──因为美国人太放任了。所以将来中国人的思考力会比美国人还要强,我们要培养的是世界一流人才。尤其加上读经的功力,继承中国古人,超越古代的中国人,继承西方,超越西方,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理想。我不是要大家光只读经,把西方的学问摆在一边。今天的主题不是讲过吗?在大时代里,我们中西都要学。所以,你不要害怕。我希望你对于读经的理论深入了解,才不会有这些疑惑。问这类问题的人太多了,因为大家都关心这个问题嘛。都已经都解决了,从哪里解决?从人心人性解决。

听众:也就是说因为小孩子是有理解能力的,他在背经过程中,他还是会试图去理解,是吗?

王财贵老师:

对啊,对!你不要烦恼他没有理解批判能力,尤其他将来,已经有很深的文化教养了,他掌握中西的伟大智慧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批判才是高质量的。你看美国孩子学批判,那些小学生做批判,乱批判一通,只是美国老师知道,孩子就是不懂嘛,童言无忌嘛,所以让他胡说,胡说久了,随年龄长大,学问增多,或许就不胡说了(其实,学问如果没长进,一生总还是胡说)。我们中国老师就不准他童言无忌嘛,一定要照老师的讲嘛,这就造成了灾害了嘛!再如,教小学生作文,教得忒认真,也是祸害。一个小学生如果会作文,作的比别的小学生好,又有什么大用呢?那文章能够流传一百年吗?所以,没有意义!总之,用心训练儿童的理解,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他吸收能力这么强,为什么不给他吸收?美国的教育是偏颇的,是要失败的,你等着瞧好了!

季谦先生讲课录:说担当

(哲萱按:2004年12月3日 讲“佛性与般若” 节录......前面讲因果不二门,略)

......如果就着逻辑当然有因果了,因就是因果就是果,从圆教来看才是因果不二,为什幺一定讲因果不二呢?因为要保住万法,保住因,使因跟果不相脱离。因跟果脱离是在修行历

程中所分别出来的,如果是真实的看众生,真实看因果的话,果本在因中,那为什幺还有因呢,因从哪里来,因从迷而来,迷就执,执你就说他实,你就一步一步,成就到最后是果。其实果并不在因之外,只是把迷的因证悟了,而悟也是在迷中悟,所以到最后只归于主体的迷误,而不是归于客观的因果,这叫因果不二。完全讲这个道理,非常有启发性,所以叫唯心论了。真是唯心论哦。唯识宗也是唯心论,万法唯心造。这个也是,客观的一切你所认为的真实,其实不是,都是由你心迷悟的程度分别出来的。讲这个道理,大异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完全不一样的看法。所以这里很有启发性,而这两方面都是真理。一个现代化的世界,或者说中国文化的发展,一定要往这个地方去,一定要综合这两方面,好好处理这两个问题。这真是人类大问题,所以现在讨论这些学问很有意义,这完全从心灵上说的。这就是要透显一个无限的心灵,在无限心灵关照下才是因果不二,在有限心的关照下,一定是有分别的,所以这是无分别说,你所见的世界是由你的心所规定的,你的心有分别,世界就有分别,你的心无分别,世界就无分别,无分别就是无限,无限就是成佛,听起来好像很远,其实很近,因为众生皆可成佛,这句话还蛮远的,说你就是佛,你说我不是我不是,你不敢承担你是佛。

所以阳明教学生,别人问说,什幺是圣人,阳明就说,人人心中都有尧舜,人人本质都是圣人,他就指一个学生说,你就是圣人,你就是尧舜。学生说不敢不敢。阳明说,你本来就是,为什幺要谦虚呢?(笑)你就不敢承担。所以“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你就不敢承担,我们承担不起来,所以你要有所承担。其他事也是这样,成佛当然是大承担了,不要说成佛了,你就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当然是大功业,但是这大功业,也像一点浮云过太空嘛,所谓尧舜事业只如一点浮云过太空嘛,没事的。但是这样也要有担当,何况成佛成圣呢,更要有担当,所以心灵没有担当,垮在那个地方,一切以现实为标准,“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就没担当。所以人生要有担当,这不容易的,常常要看这种文章,不要把自己埋没了。

学生问:(略)

先生答:认识清了自然会有担当,但是谁认识清了呢?从知识上认清有时还不能真的认清,要从智慧上认清。那智慧上如何认清,这就更难一点。知识可以讲明的,讲明了当然有益于你智慧的开发。但这个智慧要能够发出来,不一定有知识就有智慧,智慧要发出来,有时候还要看一看——这很难说——看一看他生命的品质。

当然,教不可已矣,教可以让他更早开发,教不能停的,学不可已矣,学也不能停的,只是这不能保证,但是如果没有呢,前途更加渺茫。所以圣人不能保证任何人都成圣成贤,圣人能做的就是,教不可已矣,学不可已矣。所以你说怎幺去担当,怎幺去了悟?你从各个角度都可以了解了,从阳明的良知最好理解。

良知就可以让你“不迁怒,不贰过”,立刻让你成圣成贤,你假如真能这样就可以了,担当自己的生命。如果还是迁怒、贰过,你就不能像颜渊这样,为自己的生命承担。所承担的是生命的博达,生命的复杂性。所以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能修德讲学就是君子啊,君子就是希圣希贤哪。那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不是“忧”呢?一个人能否把它当作“忧”而念兹在兹呢?这就不容易。所以“哀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不对”就不回答,这子路也怪,平常是最爱讲话的。那人家问他说你的老师何许人哪,他居然不回答。他为什幺不回答?他这个时候反而是不敢回答。如果问颜渊,他大概会回答,问子贡,大概也答一遍,问子路,子路就不敢答了,子路以下,更没人敢回答。所以这个“不对”是对的。子路如果回答就错了,因为子路是自己认为还不能够了解老师,所以子路不敢答。子路有勇敢的时候,有不敢的时候,这才是真勇敢。

好,子路不对,那幺子曰“汝奚不曰”——子路说,老师,今天哀公问我,你是何许人,我居然回答不出来,请问以后问到这个问题怎幺办?——孔子就说,很简单啊,你为什幺不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就这幺简单。那幺“发愤忘食”,我们想一想,我们有发愤忘食吗,好像还是吃饭比较重要吧,(笑),“乐以忘忧”,平常是不乐的,不乐的时候可能还蛮多的,有人是不乐的时间比乐的时间多,不乐的深度比乐的深度强,所以能够乐以忘忧也不简单。为什幺你会不乐呢?“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因为你为自己的生命担当不起来,所以有忧,所以乐以忘忧不简单。所谓“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假如“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你都可以很清明,不为现实性所拘束,就不简单了。“不知老之将至”,这点我最差了,刚才还去染头发,(笑),所以愧对孔子,不要讲了,越讲越惭愧(笑)。

很有意思。怎幺叫担当?先担当起自己,然后担当起一个家,“身修而后家齐”,但担当起一个国家天下,这叫作担当。冉求说,“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这句话也很好。这也可以说担当,不是不喜欢,他喜欢还不错了,不是不悦子之道,是力不足,担当不起来。老师怎幺说呢?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所以说到担当不担当,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自我衡量一下。孔子并不是一个太过虚妄的理想主义者,他也能同情一般人,悲悯众生啦,所以假如力不足,你就中道而废吧。看到这座山这幺高,想我爬不上去吧,那幺现在登山的规则不是要你一定爬到哪里,而是你尽你的力爬,看你爬到哪里,所以力不足者,到中道停下来。谁知道自己力足不足呢?要试试才知道。所以在实践中来体验自己的力量。但是现在不是,冉求就说我力不足也,孔子说不是,现在你画地自限了。这句话不是很有意思吗?这很严格的。所以孔子教学生很严格,但是又用很温和的口气说,那你说他口气很温和,听起来,如果你深深了解又觉得不简单,所以圣人之言非常柔和,但是非常严厉。所以“望之俨然,及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是“厉害”的厉,但不是疾言厉色的意思,而是非常的有锐劲,非常有劲道,非常正义气然,或者说在这个地方鼓舞性非常强,强到你承受不了,这叫“厉”。

如果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不仅是成君子,乃是成圣成贤了。所以颜渊说,“既竭吾才”,不容易啊。“既竭吾才”他就没有“画”,所以看弟子智慧的高低,讲一句话就表现出来了。冉求说“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颜渊就说“仰之弥高,鉆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既竭吾才”,他这个“既竭吾才”的意思就是随时前进的,勇猛精进,他就没有“画”,这不是很切实的人生智慧的写照吗?所以这里每句话都很实在。人的心灵,从古到今,无论中国人外国人,人的心灵真的有这幺多层次,每个人想一想就知道自己在什幺层次上,如果有这样的反省,他就一定可以受到启发,没有自我反省,就不能受到启发,所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们现在在说冉求,再说子路,再说颜渊,已经说了三隅了,最后一隅是你呀,所以要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更糟糕了。

读经教育和国学教育不同——王财贵教授

读经教育和国学教育不同王财贵 我推动读经以来,只倡导家长和老师教孩子读经,而且只是呆呆的读经。如果家长老师有兴趣学习,我也只希望他们呆呆的陪孩子读经或呆呆的自己读经。......

读经教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中文经典:《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易经》、《诗经》、《书礼春秋选》、《唐诗三百首》、《诗歌词曲选》、《孝弟三百千》、......

读经教育的好处

读经教育的好处一、读经教育的好处:1、增加记忆能力。2、增加识字能力。3、增强理解能力。4、增加独立能力。5、增强语言表达能力。6、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7、加强道德修养......

读经教育理论浅谈

读经教育理念入门之“六小篇”王财贵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www.daodoc.com目录季谦先生, 文礼书院创始山长, 全球儿童读经教育首倡者 ..............................................

读经教育,我和儿子共成长

“读书,改变人生”征文—— 读经教育,我和儿子共成长始兴电信分公司陈伦娟在儿子刚出生时,我有幸得到一套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的《三岁缔造一生》、《阅读点燃智慧》早教丛书,心......

下载读经教育和国学教育不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经教育和国学教育不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