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15年春季学期《中央银行学》
课程设计论文
题
目: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组
长:王芳
小组成员:梁亚 荆新蓉 王彩恒 李玉敏
专业班级:金融1301班
完成日期:2015.06.10
成员
王
芳
荆新蓉
王彩恒
李玉敏
梁
亚
201318110119
201318110127 201318110125 J201318110131 20131811011
2目录
Ⅰ.摘要.............................1 Ⅱ.一、中国货币政策报告概述.........2 Ⅲ.二、货币信贷概况.................2 Ⅳ.三、货币政策操作.................4 Ⅴ.四、金融市场分析.................11 Ⅵ.五、中国宏观经济展望.............15Ⅶ.六、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18 Ⅸ.七、参考文献.....................19
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摘要: 2014 年,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
货币信贷 金融市场 宏观经济
一、中国货币政策报告概述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发布的有关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深入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阐释货币政策操作,并披露下一步货币政策取向。《报告》正文包括五个部分: 1.货币信贷概况 2.货币政策操作 3.金融市场分析 4.宏观经济分析 5.预测与展望
正文中穿插专栏,或介绍背景知识,或对经济、金融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分析。附录包括四个部分: 1.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 3.中国主要经济和金融指标 4.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和金融指标
二、货币信贷概况
(一)货币总量增长平稳适度,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出现变化
年末基础货币余额为29.4 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末高1.1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3 万亿元。货币乘数为4.18,比上年末高0.10。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7%。其中,农村信用社为8.5%。2014 年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发生了变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和其他流动性支持工具)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渠道。
(二)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少增,季末波动有所减小
受货币基金快速发展、表外理财持续较快增长以及10 月份以来股市明显回暖等因素影响,2014 年以来存款分流效应较为明显,人民币各项存款更多转化为货币基金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随着强化存款偏离度监管要求效果逐步显现,存款三、四季度末波动性减小,9 月和12 月最后一天存款分别新增6998 亿元和3288 亿元,同比分别少增4342亿元和6743 亿元。外币存款余额为5735 亿美元,同比增长30.8%,比年初增加1084 亿美元,同比多增800 亿美元。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年度增量创历史新高
201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86.8 万亿元,同比增
长13.3%,比年初增加10.2 万亿元,同比多增8223 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快。年末余额为81.7 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比10 月末高0.4 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5 个百分点。
(四)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变化
从全年社会融资规模整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人民币贷款占比明显上升。第二,外币贷款增量低于上年。
第三,债券和股票融资大幅增加,拉动直接融资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第四,表外融资同比大幅少增。
(五)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总体走低,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所缓解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综合运用数量型、价格型工具,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2014年末,银行间市场3 年期、7 年期AA 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5.85%和6.34%,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50 个和1.27 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
2014 年,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显著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2014 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190 元,比2013 年末贬值221 个基点,贬值幅度为0.36%。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4 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5.26%。
(七)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平稳发展
2014 年,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保持平稳发展。初步统计,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6.55 万亿元2,同比增长42%。
三、货币政策操作
Ⅰ)货币政策操作
2014 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1.中国人民银行深入分析不同阶段流动性供求变化的特点,按照稳健货币政策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合理安排操作工具组合,有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既保证了流动性总量的适度充裕,又促进了流动性和货币市场的平稳运行。
2.中国人民银行密切监测各阶段市场利率走势变化,合理把握并适时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有效引导市场预期。3.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二)、适时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创设中期借贷便利
1.为加强和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014 年1 月,中国人民银行在10 个省(市)开
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向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2.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 年9 月创设中期借贷便利,向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 三)、实施定向降准,调整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
1.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建立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的正向激励机制
2.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 年起对存款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将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并原在同业往来项下统计的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 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纳入各项存款统计范围,上述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计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四)、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
2014 年各季度,人民银行均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并进一步完善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规则,根据有效信贷需求状况,在参数调整上向支农支小较多的中小金融机构,以及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倾斜,更有针对性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小微企业、“三农”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贷款比例,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五)、新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工具,加大再贷款、再贴现力度,支持优化信贷投放
1.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 年初调整再贷款分类,设立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新设的支小再贷款,并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主要发挥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
2.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工作。六)、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1.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及信贷政策的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创新组织、机制、抵押品、产品和服务模式,将更高比例的贷款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在各项措施综合引导下,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小微企业、中西部地区等的支持力度增强。
七)、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1.针对实体经济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结合物价等变动趋势,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 年11 月22 日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2.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一是金融机构利率管制有序放开。二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断健全。三是同业存单发行交易稳步推进。
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中国人民银行继续采取措施推动人民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
九)、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1.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汇报》,拟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实行最高50 万元的有限赔付,以低费率起步,将保费建立存款保险基金。
2.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深化。2014 年7 月,国家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获批开业。同时,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为棚改提供依法合规、操作便捷、成本适当、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
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简政放权和便利化取得新成效。1.是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下降。2.是支持外贸平稳发展措施不断深化。3.是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稳步推进。
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
1.是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推广到全国。
2.是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试点逐步扩大。3.是“走出去”资金运用渠道进一步拓宽。4.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扩大。5.是资本项目便利化措施有效落地。
此外,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体系,提高对外汇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统计制度。
Ⅱ、政策效应
1.降息显露成效。
央行于2014年11月22日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据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较9月下降了20bp;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2%,较9月下降41bp;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5.67%,较9月上升45bp;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25%,较9月下降71bp。而12月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67.26%,也较9月下降了4个百分点。
2.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发生变化,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渠道。
在此次报告中,央行指出,2014年全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供给基础货币约2 万亿元,同比多增2.1 万亿元;外汇占款供
给基础货币约6400 亿元,同比少增2.1 万亿元;此外,财政存款同比少增超过5000 亿元,也相应同比少减了基础货币。关于外汇占款作为传统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出现趋势性减弱的情况,市场已有共识,但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正式提出、并着重表明2014年下半年的公开市场操作和2015年2月的存款准备金下调均有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意义又有不同。
3.在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中,央行继续强调国内经济的“新常态”特征,并显露出对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性更深的担忧: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过程中各板块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分化,受美国经济走强影响美元将进入加息通道,但具体时点和步伐还不确定,欧日货币政策将持续宽松,但节奏和力度也都有不确定性,政策分化的溢出效应加大,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可能进一步扩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也比较多,环境复杂多变”。而随着CPI同比涨幅的持续回落和PPI同比降幅的连续扩大,央行对于物价形势的判断也发生了变化。在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还设专栏探讨了油价下跌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4.关于货币政策基调的表述,本季报告较上季出现了一些措辞改动。
具体来说,去掉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以及“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和“更加注重松紧适
度”。央行此次专辟一段就如何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总量政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四点要求,简单概括来讲,就是既要“稳增长”,更要“调结构”和“防风险”。
5.M2同比增速适当,2014年年末超储率提高。
2014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22.8万亿,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对此央行表示,“当前M2增速仍高于名义GDP增速3个百分点左右,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由此,可知当前货币增速的放缓幅度尚不足以成为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依据。报告中还披露了,2014年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7%,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高出0.3个百分点,属于相对充裕的水平。
6.报告透露,2014年央行总行在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目前试点地区初步建立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基本制度、操作规程和央行内部评级数据库,并开展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操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5年,央行将逐步推广分支行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
四、金融市场分析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总体平稳
1.从融资主体结构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型银行作为市场资金供给方的作用进一步突出,二是中小型银行、证券及基金公司的资
金需求持续增长
2.货币市场利率运行平稳。上半年总体下行,受季节性等因素影响,6、7月份市场利率有所波动,12月份有所上升,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2月新股密集发行、股市持续升温,同时在外汇占款净下降、年末备付增加等因素作用下,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3.利率衍生品交易较快增长。
(二)债券发行规模显著扩大,收益率曲线大幅下移 1.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2.银行间债券市场指数呈上行趋势 3.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大幅下移 4.债券发行规模显著增加
5.创新推出项目收益票据、碳排放收益债券等产品 6.债券发行利率总体明显回落
(三)票据融资快速增长,利率呈下降趋势 1.票据承兑业务小幅增长
2.票据融资余额快速增长,票据市场利率呈下降趋势
(四)股票市场指数明显上升,筹资额大幅增加
1.股票市场指数前三季度走势总体稳步回升,四季度快速上升 2.股票市场成交量大幅增长 3.股票市场筹资额大幅增加
(五)保险业资产快速增长
(六)外汇掉期和远期交易增长较快
(七)黄金价格波动较大
2014 年,黄金市场价格先扬后抑。上海黄金交易所整体运行平稳,交易规模大幅增长。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规范发展债券市场,推动创新,完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 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引导符合条件的信托产品、券商资管计划等私募类非法人产品及农村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规范投资银行间市场,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类型。
(二)规范外汇市场发展,稳步推动黄金市场对外开放
将业务监管原则和银行展业原则相结合,规范外汇衍生产品发展。丰富外汇期权等汇率避险工具。
(三)证券市场改革开放取得较大进展
一是《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发布,优先股试点稳步推进。二是沪港通正式启动,加强了两地资本市场联系,将对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是《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发布,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正式
出台,实现了上市公司退市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常态化。
四是《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发布,适当降低了准入门槛,并从业务范围、强化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对期货公司进行了规范。
(四)完善保险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一是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改进了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允许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投资优先股、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
二是加强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完善了保险资金投后管理,并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发布《关于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制定保险机构及保险销售(经纪)从业人员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资格和业务规范,防范销售误导,保护消费者利益。
五、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一)、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1.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这一进程仍未完成。
我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从增速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等角度看,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更趋明显。传统增长引擎趋缓,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同时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就业状况整体稳定,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增大,创业浪潮正在兴起,国内资本的全球配置也逐步加快,表现出新趋向和典型的结构调整期特征。
2.当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面临着不少老矛盾和新挑战。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过程中各板块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分化,受美国经济走强影响美元将进入加息通道,但具体时点和步伐还不确定,欧日货币政策将持续宽松,但节奏和力度也都有不确定性,政策分化的溢出效应加大,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可能进一步扩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也比较多,环境复杂多变。3.受多重因素影响,价格涨幅下行。
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产品销售价格指数较上季下降1.5个百分点,同时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上季下降了3.8个百分点。此外,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仍在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产能,也会加大物价尤其是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而经过前期较快上涨,目前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依然较强,物价预期还不很稳定。总体来看,影响物价形势的既有需求面因素,还有供给面因素,与经济结构调整也紧密相关,物价回落还可能对市场预期和经济主体行为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全面客观看待,并密切监测未来可能的变化,在应对上区别
对待、抓住重点、多措并举、统筹兼顾。
二)、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在变化,而其核心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必须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总量政策之间的关系。
(一)是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宏观总量政策要把握好取向和力度,提高调控的灵活性,要在基础条件出现较大变化时适时适度调整,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
(二)是经济可能在较长期间里经历转型和调整过程,传统增长引擎减弱与新兴产业发展并存,面临淘汰过剩产能与扶助新兴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
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同时,要进一步促进结构优化,用调结构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结构调整过程中难免出现一定的风险暴露,既要看到其中有市场出清、结构调整的积极信号,也要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防止出现金融体系的大幅波动和顺周期问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是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必须在提升生产效率
和经济活力上下功夫,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对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发展金融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适应经济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重点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活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也有助于拓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和空间。
六、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
七、参考文献
1.“简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杨为敩,盛旭 _《债券》 _ 2013年05期P61页;
2.“保持定力主动作为 货币政策优结构”——马腾跃_《中国金融家》_2014年06期 P15页;3.“货币将保持适度流动性”——曲成_《今日中国:中文版》_2014年04期 P51页;4.“货币政策与企业财务风险变化”——季伟伟,陈志斌,赵燕_《上海经济研究》_2014年05期 P17页;5.“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任晓_《决策与信息》(下旬刊)_2015年01期 P21页;
6.“M2高企还意味着什么”——李建国_《中国新时代》_ 2014年04期 P24页;
7.“央行表态稳健基调下保持适度流动性”——刘振冬_《党政干部参考》_2014年05期 F0003-F0003页。
2015年,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面对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
附件1 科普大篷车申报事项须知科普大篷车申报工作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提出配车申请的单位应具有良好科普工作基础,能够落实科普大篷车采购的自筹资金以及每年所需的车辆运行经......
2001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第一部分 货币政策措施及执行2001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
《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读后感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0901 谢倩文读了《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总体的感受就是: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8年7月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新情况,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