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对数函数——两种不同案例的比较_对数函数教学案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4:29: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教学案例:对数函数——两种不同案例的比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数函数教学案例”。

对数函数

——两种不同教学案例的比较

1950年代,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引入我国,其中设计的五环节教学(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深入人心,至今仍然支配着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其中引入往往是数学教师最精心设计的部分。这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与现代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思想相一致。“温故而知新”课堂教学的开始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复习问题,让学生在对与新知识相关的已知内容的“温故”之中,水到渠成地学习新知识。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些以问题情境引入课题的方式的大量涌现。以下是两个不同有关对数函数的案例。

案例1(由指、对数函数之间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引入对数函数)教学程序:

教学实录(引入片段):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大家还能回想起它的图像与性质吗? 群生:回答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指数函数,你能用列表法将其表示出来吗?(叫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生:学生列表表示出指数函数(如下表所示)

„-3-2-1 0 1 2 3 „

„2 4 8 „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函数的概念,你能说出函数中的对应关系吗? 生:

师:现在我们将上述表格中自变量与应变量的位置调换,变成如下表格,你能说出y关于x的表达式吗?

„2 4 8 „

„-3-2-1 0 1 2 3 „

生:y关于x的表达式为

师: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他是否是一个函数? 生:是。

师:我们知道上述两个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互换,对应关系互逆,我们称他们的关系为互为反函数。

(教师要求学生做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研究,根据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的关联性,借助图象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案例分析:该案例的引入采取了为“温故而知新”的策略,而该案例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学生对函数的概念的理解透彻;(2)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而且对它的图象及其性质掌握较好。在此案例中,之所以将指、对数函数结合起来研究是因为这两个函数之间存在一种关联性——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结构更为完整,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教师在设计时,由两个简单的指、对数函数入手,从特殊推广到一般,使概念广泛化,这样为后面利用图象研究性质打好了基础。不好的一点是,在此设计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免反函数概念的引入,这是否加大了学生的负担呢,这种教学过程是否能够适用于所有学生仍值得商榷。而为了加深学生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师也在后面加了一些关于该概念巩固的习题,但是这样做是否有点冲淡了我们的主题——对数函数。

案例二(通过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探究习得新知识): 教学程序:

教学实录(引入片段)师:材料一: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些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碳14含量P与生物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求生物死亡t年后它机体内的碳14的含量P,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

(2)已知一生物体内碳14的残留量为P,试求该生物死亡的年数t,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 生:独立思考完成,讨论展示并分析自己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结论:(1)P和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2)P关于t是指数函数; t关于P是对数函数,它们的底数相同,所描述的都是碳14的衰变过程中,碳14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对应关系;它仍是一个函数,但不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函数,由于函数中有对数符号,我们称其为对数函数。

师:现在,你能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吗? 生:(叙述对数函数的定义)

师:强调对数函数定义的形式化,组织学生做一些练习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先让学生描点作图,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展示其结果,然后辅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探究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案例分析:在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先根据函数概念判断t关于P的模型是否是函数,由于这个函数学生以前从未见过,因而引出这样的函数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样的过度自然而然,学生在接受时也比较容易理解。

在对数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先让学生去做,然后再结合学生研究的结果,但是通过一两个函数图象,要说明一大类函数的性质,在说理上有些牵强,因而教师借助了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出函数的性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下面是教师在演示对数函数中底数a的取值不同函数单调性不同的片段: 师:当a在0-1之间增大时,大家注意观察图像的走势(如图表1所示)。生:都是向下走的。

师:当a大于1时,大家注意观察图像的走势(如图表2所示)。生:都是向上增长的。

师:你还能得到它们有什么共性? „„„„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并总结出对数函数的一些性质,这样就避免了由有限几个函数得出函数性质的牵强性,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

图表 1

图表 2

两种案例的比较:

案例1比较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学习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案例2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做数学的过程,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与案例2比较,由于案例1中始终贯穿了指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这一关系,因而学生在学习之前必须对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有较好的掌握;而案例中的知识几乎是单一的对数函数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学习负担小些,因而降低了学习这一节内容的门槛。从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来看,案例1中需要教师自始至终的引导,而且还要对反函数这一“脚手架”进行巩固练习;而案例2中,学生的做与教师的讲解相互结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这两种案例孰优孰劣是见仁见智的事,这不仅与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相关,还与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有关。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最适合学生及自己水平的教学策略,同时也要向他人多学习,借鉴,以达到更大的进步。

两种稳压电路的教学案例

两种稳压电路的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概念及两种稳压类型电路的特点。 2、掌握稳压电源组成及各部分作用。二、教学重点:1、直流稳压电源的概念及其作用......

审计案例比较

审计作业 1政府审计姓名:班级:学号: 日期:审计1102 1106700211 2014-5-21 王桂阳审计作业 1 政府与民间审计的比较分析一、理论篇 基本概念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构......

文化产业案例比较

湖南卫视湖南电视产业改革历程第一阶段:引入竞争机制,激活电视荧屏(1994-1997年)第二阶段:卫视频道上星,开拓全国市场 (1997-1999年)第三阶段:致力产业开发,进军资本市场 (1999-2000......

比较政治制度案例

比较政治制度案例1.二战胜利后,1945年11月戴高乐担任法国临时政府总理.但新政府成立不久.由于政见不合,戴高乐就与制宪议会内各政党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这场冲突涉及......

两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

两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如果说让我回忆我小时候的语文学习的话,文言文学习可能是最记忆犹新的内容了。其实学习方式却异常简单,主要就是在上课之前必须事先把原文按要求抄在笔......

下载教学案例:对数函数——两种不同案例的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案例:对数函数——两种不同案例的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