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市场与政府的经济关系”。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成思危
十八大报告有两句关键的话,第一句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近几年来,确实有人对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要坚持这个方向。
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用市场经济手段来提高效率,用社会主义制度来保障公平。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为此我们就必须认真地学习其他国家几百年来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组织方式,和好的管理方式,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来加以运用。因此我国现在有了股份制公司、股市、期货、风险投资等等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事物。
但是另一方面,要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特别是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此就一定要推进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正在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向努力。从“有法可依”方面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我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十年期间,可以说参与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经济立法,包括物权法、破产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反垄断法、公司法(修订),证券法(修订),专利法(修订)等等。
经济法包括三大类别,一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二是规范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三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可以说我国都具备了。但关键是在于执法,而执法的关键是在于政府官员要依法行政,俗话说就是依法治官。如果政府官员不能够遵守法律,不能够认真地执行法律,依法治国就落不到实处。十八大报告里第二句关键的话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现在有一种误解,有的人说西方就是纯粹的市场经济,甚至有人说是西方经济学家是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西方最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他在书中就明确指出:所有的社会都是既带有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的成分的混合经济。从来没有一个百分之百的纯粹的市场经济(见萧琛主译的《经济学》第18版第7页)。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市场主要应发挥好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主要应发挥好保障公平公正的作用。而这两只手之间谁强一点,谁弱一点,各个国家是不一样的。
我们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大体上分三种类型,第一类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例如美国、英国等,政府对市场管得较少;第二类称为莱茵模式,例如德国,法国等,政府管得稍多一点,第三类称为东亚模式,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政府管得更多一点。我国政府管得比东亚国家又更多一点,政府对于市场一贯是处于强势的。
由此可见,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配合得好,会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配合得不好,市场的效率就会下降,而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损害。因此十八大报告将这个关系作为核心问题提出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这方面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第一,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就是说尽管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不应违反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规律。第一是不应违反价值规律,政府补贴和限价都只能是必要时的权宜之计,不可能也不应该作为长期的政策。
例如前几年我国对汽油限价,有时比境外便宜,香港、澳门的人开车到深圳、珠海来加油,不但把油箱加满,还把带来的塑料桶加满;外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到我国着陆都要求加油。这不仅扩大了需求,使供求关系更加紧张,也造成了经济利益的外流。
补贴也是如此,几年前有一度猪肉涨价,实际上这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中,只要猪肉涨价自然就会刺激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不需要政府大量补贴。在这种情况底下,政府只需要补贴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因为低收入人群对猪肉涨价确实承受能力有限。如果补贴给生产者(养猪的农民),可能会过度刺激猪肉的供应,实际上也等于政府补贴了所有的消费者,包括从外国到中国来吃猪肉的消费者。实际上,补贴给生产者的结果,会促使猪肉供应超过需求,猪肉的价格下降。这时候不但增加了财政的支出,反而使得有些养猪的农民最后受到了较大的损害。
第二是不应违反供求规律,市场需求不是由主管部门的官员主观的预测和臆断来确定的,而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在这方面也有一个例子,本世纪初我到浙江调研,听那里的同志说,当时他们从市场上感觉到电力缺乏,需要建设新的电厂。但是有关部门的官员说,按照弹性系数计算,我国的电力足够了,不同意建。结果是杭州有的工厂由于缺电只能一周开四天工;有的居民家里空调因没电开不了,夏天只好跑到防空洞里去避暑。这就说明我们官员的主观臆断,有时确实和市场实际需求有比较大的脱节,这样也会造成经济效率的下降。
第三是不应违反竞争规律。市场经济是鼓励竞争的,因为只有竞争才有进步,才能最后使消费者收益。显然,已经占有市场的企业是不欢迎竞争的。以前有一种提法是“反对重复建设”,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单纯反对重复建设的话,就会限制新的竞争者进入。后来这个提法改为“反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就对了。只要新的竞争者合乎条件,又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就有可能迫使较差的、成本高的企业退出市场,最终使得消费者收益。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关键作用就是要反对垄断,鼓励竞争。反垄断不是一般地反对某个或某些企业占有垄断地位,因为有些行业本身门槛就比较高,不可能让很多企业进入。但关键是要反对这些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是反垄断法应该加以制裁的。
第二是改革审批制,我国是审批事项最多的国家,近年来虽然做了不少改进,国务院发布了六次减少审批事项的规定。但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审批事项还是不少,有报道说超过1000项。
审批在不少情况下实际上是政府对市场的不公平。审批的权力在政府手中,批不批都由政府来决定,不批的原因也不一定告诉申请者。民间流传一段俏皮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有人加了一个横批,“不服不行”。后来又有人加了个备注,“说你行的人要行”。
虽然不可能完全取消审批事项,但实际上有很多事项是不需要审批的,对市场自己能调节的,企业能够自主的事项,审批只是加强了政府的权力,限制了市场的效率,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腐败。近年来建设、交通等部门腐败事件频出,当然有腐败分子个人的因素,也有制度上给他们机会的因素。
为此要大力改革审批制,减少审批事项,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审批改为核准或者备案。所谓核准制,就是政府把条件公布出来,在规定的时间里答复申请者核准与否,如果不核准,应当说明原因。所谓备案制就是申请者报备就可以去做,出了问题政府再查处。现在我国有些备案制实际上还有点变味,备案后还要主管部门同意,实际上是变相的审批制。要真正下决心改革审批制,就应当像邓小平说的,政府不应该管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我国政府机关历经多次精简,还是机构臃肿,人员众多,主要是因为政府管事太多,只“精兵”而不“简政”,肯定达不到精简的目的。
第三,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中央不断强调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从对国民经济有益的补充到必要的补充;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提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十七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在国务院颁布的“非公经济36条”中提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十八大报告中有一句话特别明确: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表明应当依照《宪法》和《物权法》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对待非公有制经济。
第一,同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就是在土地、资金、包括贷款等等方面,要一视同仁,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过去尽管说一视同仁,但是还是有“玻璃门”现象,国有企业在市场准入、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方面所得到的支持比非公有制企业要多得多。如果让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同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将会大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根据《物权法》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的市场主体都在统一的市场上运作并发生相互关系,各种市场主体都处于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权利,遵守相同规则,承担相同责任。应该允许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要尊重市场的竞争规律,只有公平竞争才能够使得那些成本低,效益好的优秀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能够使消费者最终受益,同时也能够在股市中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使得这些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融资,来加速其发展,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
第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任何企业都不能用违法的手段侵犯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是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另外十八大报告里还有一条,对非公有制经济讲的,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这一点也是首次提出来的。以前提法是鼓励民间资本参股中小金融企业。这次的提法不仅承认民营金融机构是合法的,而且还应加速发展。
我担任民建中央主席时曾经在2005年做过调研,提出要建立社区银行,因为一方面民间有大量的资金没有投资的出路,另一方面小企业需要资金又借不到钱,大银行不愿意借给民营小企业钱,因为有政治风险,市场风险,交易成本又高。而社区银行就可以为社区内的群众和小企业服务。社区银行最了解社区的情况,又没有历史包袱,要是有人失信了,他在社区里是无法立足的,在美国就有大量的社区银行。
要办社区银行,要有两条政策,第一条,实行存款保险,使存款人放心。在美国10万美元以下的存款户是强制银行给以保险的,我国的存款保险从93年开始提出,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因为国有银行认为不愿意因付保险费而增加成本。建议先要求社区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大银行不愿意可以暂缓实行。
第二,允许适当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这样才能吸引社区的人来存款。2005年时民建中央在国内外做了很多调研,建议在温州和天津先搞社区银行的试点,但是由于当时条件不成熟,有关部门没有同意。现在建立社区银行的条件基本具备了,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综上所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实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期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能够迅速地将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化为行动,真正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学支部张晓春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
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里程,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以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6日 08:00来源:《求是》作者:郑新立字号:【 大 中 小】【打印】 我要评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
尊敬的党组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勾画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笔者认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