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研究_标志被动句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01:43: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世说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标志被动句”。

《世说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研究

摘要:《世说新语》一书口语性较强,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因此被称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时间上,《世说新语》上承上古汉语,下接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被动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对于《世说新语》中所有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统计调查,研究《世说新语》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中古汉语初期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世说新语》有标志被动句对比分析《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遗闻逸事小说。全书基本上是用当时流传的口语写成,是研究中古汉语非常珍贵的材料。本文对《世说新语》中具有被动标志的所有被动句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从汉语被动句发展史的角度,比较研究《世说新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从而窥见中古汉语初期汉语被动句式的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

在《世说新语》中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即在谓语动词前后借助虚词表示被动意义的被动句,一共出现了66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于”字式;2.“见”字式;3.“为……所”式;4.“被”字式,现分说如下。

(一)“于”字式

仅出现如下两例:

(1)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雠,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世说新语?方正 第五》)

(2)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世说新语?识鉴 第七》)

“于”字被动句出现得很早。但因为介词“于”本身不能表示被动,在被动式中,它只能放在用于表被动意义的谓语动词之后引出施事者或处所,而且“于”字被动句还不易与表示处所、时间的“于”字相区别,所以,用“于”字来作为被动句的结构标志是有很多缺陷的。因此,在“见”字式、“为……所”和“被”字式以其语法功能完备而普遍用于汉语中以后,“于”字式就大大地减少了。因此同属中古时期作品的《百喻经》和《颜氏家训》两书中一个“于”字被动句也没有,《搜神记》仅见1例,《世说新语》也仅见2例。可见,《世说新语》等中古初期的作品对“于”字被动句的使用是很有选择的,而且这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少用或者不用。

(二)“见”字式

共有5例。这5例中的“见”字都是直接放在动词之前帮助表示被动,其特点都是不能引出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3)陈述为大将军掾,甚见爱重。(《世说新语?术解 第二十》)

(4)既下,说司马孝文王,大见亲待,几乱机轴,俄而见诛。(《世说新语?谗险 第三十二》)

(5)欲会,恐见执,进退无计。(《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

(6)我自是天下男子,厌,何预卿事而见唤邪?(《世说新语?假谲 第二十七》)

(7)“……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世说新语?贤媛 第十九》)

用“见”字作为助动词和“为”字句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为”字和被动词的中间可以插进一个关系位名词(即施事者),而“见”字和被动词的中间不能插进一个关系位名词。

在《世说新语》中没有“为”字式,而出现的是有“为”字式发展而来的“为……所”的形式。虽然“为”字被动句是先秦常见的被动式之一,但由于这类“为”字式表被动的语法功能不如“为……所”式完备,所以,当“为……所”式被动句在战国末年产生以后,这类被动句就逐渐被“为……所”式取代了,因而这类“为”字被动句在两汉以后就比较少用了。

(三)“为……所”式

共有29例。例如:

(8)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世说新语?德行 第一》)

(9)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世说新语?言语 第二》)

(10)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世说新语?方正 第五》)

(11)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世说新语?雅量 第六》)

(12)庾太尉少为王眉子所知,庾过江,叹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世说新语?识鉴 第七》)

(13)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曰:“少为王敦所叹。”(《世说新语?赏誉 第八》)

(14)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世说新语?伤逝 第十七》)

(15)诸葛宏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世说新语?黜免 第二十八》)

(16)高柔在东,甚为谢仁祖所重。(《世说新语?轻诋 第二十六》)

(17)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峤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世说新语?方正 第五》)

(18)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四隅。既为苻坚所禽,用为侍中。(《世说新语?言语 第二》)

此式中的介词“为”引出了施事者,助词“所”置于被动词之前,强化动词的被动意义。这样,“为……所”式表被动的语法功能就十分完备了。所以,此式自战国末年产生以来,经过两汉的发展,到中古初期,使用就更加广泛了。《百喻经》全书共计63例被动句,“为……所”式有26例,约占总数的41%;《搜神记》全书共计66例被动句,“为……所”式有36例,约占全书被动句总数的54.5%;“为……所”式在《世说新语》中,也占到了全书被动句总数的43.9%。由此可见,中古初期用得最多的被动句是“为……所”式。

(四)“被”字式

共有30例,占全书被动句总数的45.4%,细加区别,可分为两小类。例如:

A类:

(19)孔融被收,中外惶怖。(《世说新语?言语 第二》)

(20)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世说新语?文学 第四》)

(21)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世说新语?方正 第五》)

(22)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世说新语?雅量 第六》)

(23)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小字镇恶,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世说新语?豪爽 第十三》)

(24)许侍中、顾司空俱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同。(《世说新语?雅量 第六》)

(25)贾充前妇,是李丰女。丰被诛,离婚徙边。(《世说新语?贤媛 第十九》)

(26)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世说新语?尤悔 第三十三》)

(27)袁悦有口才,能短长说,亦有精理。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世说新语?谗险 第三十二》)

(28)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世说新语?贤媛 第十九》)

以上诸例都是助词“被”直接放在被动句之前帮助表示被动,未出现施事者。这类“被”字句在《世说新语》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在30例被动句中就占了28例。

B类:

(29)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彪下几为林)。(《世说新语?方正 第五》)

(30)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木包)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世说新语?言语 第二》)

如果说A类诸例的“被”是由动词虚化为助词,放在被动词之前帮助表示被动,其表被动的语法功能还不是很完备的话,那么,B类诸例的“被”字则发展为介词,可以引介施事者放在被动词之前帮助表示被动了。这说明“被”字式发展到中古初期,已经能够充分地满足人们用“被”字式来表达语义的需要了。

“被”字式是中古以后汉语被动句的主要句式。但在上古汉语被动式中,它又是出现得最晚的一种被动句式。在其最早出现的战国末期及其继续发展的两汉时期,“被”字还不能引介动词行为的施事者,只能作为助词放在被动词之前帮助表示被动。例如:

(31)今兄弟被侵,……知友被辱。(《韩非子?五蠹》)

(32)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33)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

(3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贾列传》)

(35)错卒以被戮。(《史记?酷吏列传》)

(36)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37)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论衡?感虚篇》)

直到汉末,才偶有能引出施事者的“被”字句出现。蔡邕《被收时表》:“五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这是后世人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个例句。发展到中古初期,能引出施事者的“被”字句产生了质的飞跃。除了以上所举的《世说新语》的例子外,中古初期许多作品都出现了引介施事者的“被”字句。例如:

(38)(刘)焉被大火烧城。(《三国志?蜀志?二牧传》)

(39)吾被皇太后征,不知所为。(《三国志?高贵乡公传》)

(40)亭长大怒曰:“昨忽被县召来,……。”(《搜神记?卷二十》)

(41)此女意在于君,被父母凌逼,嫁与刘祥。(《搜神记?卷十五》)

(42)墓上人皆笑之,被石酒气冲入鼻中。(《搜神记?卷二十》)

(43)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百喻经?债半钱喻》)

(44)如彼愚人,被他打头。(《百喻经?以梨打破头》)

(45)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颜氏家训?杂艺》)

(46)若官未通显,每被公私使令。(《颜氏家训?杂艺》)

(47)举体如被刀刺。(《颜氏家训?归心》)

由此可见,汉语中出现得最早的被动句式――“被”字句,在中古汉语初期已经发展完善了。《三国志》《搜神记》《世说新语》《百喻经》《颜氏家训》等著作中的用例,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2]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蒋绍愚,江蓝生.近代汉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柳士镇.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7]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8]柳士镇.《百喻经》中的被动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985,(2).[9]唐钰明.汉魏六朝被动式略论[J].中国语文,1987,(3).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精选7篇)由网友“今天想吃芒果”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受用!篇1: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由于英汉......

被动短语≠被动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被动短语≠被动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高中文言文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文言文中的句式也是变幻多端,正确把握文言文句式,对于提高我们的文言文翻译速度非......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文言文被动句解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世说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说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