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困惑与优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数学课堂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困惑与优化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我们这里想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是近几年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课改为背景,不断探索、尝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即时的评估,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而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课堂中良好的“即时评价”因增添了许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了起来。本文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困惑和问题,阐述优化即时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即时评价 困惑 优化策略
一、对课堂即时评价的困惑
(一)评价缺乏,语言单调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许多优秀教师饱含真情、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往往可以激励学生。但在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中,常常听到机械地重复一些套语,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厉害!”……可以看出老师缺乏感情,甚至言过其实,缺乏对内容实质性的评价。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二)教师评价过分注重形式,且形式单一
发现不少老师采用了掌声,如总评价“棒,棒,棒,你真棒!”等模式化语言和加分等的外部奖励方法。采用这些办法促进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本是不可非议的,但在一节课中,教师不停地给“掌声”和“加分”,学生关注的更多的恐怕就不是学习内容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受到质疑。
(三)对学生一味表扬,不正视学生的错误
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这种展性评价。但是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孩子,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对于孩子的“错误”,我们要教给他们怎么做,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发展。但是有的老师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对于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上瘾;过多的表扬也会让学生无动于衷,更起不到鼓励的作用。
二、优化数学教师即时评价的策略
《标准》中提到:“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基于这样一个理念,要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即时评价”,我们就要遵循以下的原则,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维度入手,进行全面的“即时评价”。1 .激励性
《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
美。”尤其是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同学,更需要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积极的以激励为主的评价,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因为人在激励和鞭策下会不断地获得内驱力,从而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世界上有个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期望激励上进”。
这个效应源自一个希腊神话。
传说希腊有一个叫皮格玛利翁的王子,他非常擅长雕刻。一次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一个姑娘,在整个过程中他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随着那座雕像的日渐成行,他越来越喜欢她,对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雕刻完成了,皮格玛利翁发现他已离不开这姑娘了。每日每夜,他都守在姑娘身边,凝视它,抚摸她,对她倾诉。终于,上帝被感动了,让雕刻获得了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对一所小学中的 6个班的学生成绩发展预测,并把他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用赞赏的口吻通知学校的校长和有关教师,并再三叮嘱对名单保密。实际上,这些名单是他任意列出的。出乎意料的是,八个月以后竟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奇迹:名单上的学生,个个学习进步、性格开朗活泼、求知欲强、与老师感情甚笃。原来,这些教师得到权威性的预测暗示后,便开始对这些学生投以信任的目光,态度亲切温和,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相信能改正。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和信任使学生增强了进取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奋发向上,故而出现了 “奇迹 ”。这种由于教师的期待和爱而产生的效应,罗森塔尔借希腊神话中王子的名字,称为 “皮格玛利翁效应。”另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低,并不意味着失败。反之,如果回避失败,当你得不到高分时,就会失去信心,其次,教师必须向学生证明:勤奋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就拿上述的课堂实录1来说,对于生 1,教师好的做法应该是:“非常好,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且第一个利用添加辅助线给出了一个证明思路,为大家抛砖引玉。只是我们都不是很清楚你是怎么想的?能把你的证明思路详细地说一说吗?”不管这个学生是否能说出他的思路,都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争论,是对是错很容易看清楚。.真实性
要使评价结果有可信度,教师的评价就必须要真实!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们都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非常注意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知道要在课堂评价中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都在避免给学生施加不必要的压力,但是使用不
当就会适得其反,矫枉过正了。有些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夸大其辞,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在讲有理数混合运算时,一个从未做对过题的学生,5道题全都做对了,教师表扬了他:“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很兴奋,你在进步,我很为你高兴,加油!”表扬的话语令学生感动,学习更加有动力了。
表扬要有标准,要有分寸,要得体,要一视同仁。你的评价越真实,越有“透明度”,就越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时效性
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最有益的教师评价就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亲切的微笑和积极的态度,赏识着每一个学生,他会在每个时刻、每个环节,仔细倾听着每个学生的回答,在倾听中挖掘着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肯定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果,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指明学生应该纠正的错误,并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
但是,这并不等同于“立即”评价,老师要想做出“即时评价”,也一定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对教师是个考验,这个过程充满着智慧,要思考从怎样的角度、用怎样的语言、在怎样的时候进行评价,学生的优点是什么,问题在哪里,怎样评价,这样不仅对当事人(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还对其他听课的学生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只有把握好评价的最佳契机,“即时评价”才能到位,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绝大多数的学
生都能明白道理何在,才能真正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积极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课堂实录 1中,生 2给出解题思路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做:“你做得非常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正确的解题思路,而且很清晰,只是我和其他同学都有一些疑惑:你怎么想到要这样添加辅助线?有什么好处?能跟我们说说吗?”之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再重点点评。这样的好处是:使得学生清楚要将等腰梯形转化为已知的特殊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果学生想不到这么深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你怎么想到要过上底一端点作关于一腰的平行线?”还可以问: “你为什么只考虑了过上底一端点作关于一腰的平行线?”“辅助线这样添加之后,能把等腰梯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等等,可能这时有的学生已经就有思路了:考虑过下底的一点将等腰梯形向外扩张成为平行四边形。这样不仅为方法四埋下伏笔,同时激励了学生 2:“我的一个解题思 路引起老师和同学如此广泛的关注!”很有成就感,且对其他同学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等腰梯形的问题解决是要借助于曾经学过的旧知识,有意识地强化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多维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评价他们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诸多情况,所以多样化、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三维目标入手评价学生,是鼓励学生爱学、乐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上述课堂实录 1,三种方法给出之后,教师可以问:“大家对这个性质给出三个很好的证明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虽然老师进行了提示,但是,你们每一个人都认真的思考了,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谈自己的想法,现在想请你们再总结一下这些证明方法,看看有没有值得我们掌握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不仅总结知识,还总结思想方法,使添加辅助线的目的更加清晰,同时将基本图形进行了小结,为下一步的例、习题的教学打下基础。
在最后的课堂小结时,是否可以抛给学生一些问题:“等腰梯形为什么放在这里研究?我们前面研究过三角形,特殊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后才来研究等腰梯形,目的是什么?”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将本节课升华。我们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仅仅为了教给学生知识而在教学。
四、“即时评价”的方式
它的主要评价对象是学生,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更应该是学生自身。它的评价方式不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语言、肢体、无声)等等。.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课堂实录1〕
(背景:学生学习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后,教师出示了如下的一道练习题:)师: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请快速抢答,并简单说明判断过程.第一题: 8cm,4cm,5cm
生 1:这个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师:为什么呢?
生 1:我设第一条边为 8cm,第二条边为 4cm,第三条边为 5cm,4加上 8大于 5.师:大家同意吗?他说一个 4加上 8大于 5.
生 2:我认为应该是每两条边之和都应该大于第三条边
师:你认为应该验证三个不等式。对吗?大家同意吗?如果我们只验证一个不等式,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个题 5cm,9cm,3cm,如果光验证一个不等式,行吗?
生1(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抢着答道:这个不能摆成三角形.因为 5+3小于 9.师:是吗?可是 5+9大于3啊?
生1:定理说,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应该任意两条边才对.
师:这么说,你自己推翻了你自己的方法:只验证一个不等式?
生1:是的,不能只看成立的不等式,三个不等式中只要有一个不成立,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不能够构成.
师:非常好!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要有依据.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是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体验、领悟、积累的过程。多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互评
如果评价作为教师的“专利”,学生就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生生评价时,由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容易出现思想的交锋,学生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容易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评价能力,更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会珍重他人的优良品质,以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评价,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应当强调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必须给予综合性的评述,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统一到一个基点上。
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这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使评价成为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
例如上《菱形的性质》教学片断:
活动一 : 探究 菱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师生共同猜想的性质并进行总结;.推理证明 ,得到菱形的性质.活动二 : 菱形的轴对称性
学生口答.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探究菱形的性质,使学生体验并认识到类比法是我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方法,为后续正方形和梯形的学习做好学法准备.根据学生的心理,我进行了如下的延时评价:“经过双方思考,辩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探究菱形的性质,使学生体验并认识到类比法是我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方法,老师也从同学们的身上看到了乐于学习、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整堂课都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下而顺利进行的。
显而易见,延时评价这一评价方式的运用,是开展创造教育,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评价手段,它将伴随着教育改革,引导学生向创造之路大步迈进。
总之,评价要以学生为主,要优化小学课堂的即时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彻底改变过去“为评价而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现象,重视及时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即时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延时评价,对学生进行适如其分的评价,会使课堂不再枯燥,会使之成为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快乐殿堂。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王佩霞.对教学中激励性口语评价的研究[J].中小学数学,2006.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有效的课堂评价手册》(〔美〕罗伯特.J.马扎诺)(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小学教师教学实用基本功》(蒋宗尧)(中国林业出版社)《教育测量与评价》(胡中锋、李方)(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堂即时评价及改进课堂即使评价这种评价包括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的点评,其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活动的及时反馈,达到激励、调控和导问的......
学习《数学课堂即时评价》中的体会古蔺镇中学代克美 前几天我到泸州听公开课时,有位教师上《锐角三角函数》,当她每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后,都说:“你们班的同学太聪明了”、“真......
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没有掌声的舞台是悲哀,没有激励的课堂是失败,过去的课堂评价机制主要来源于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口头评价,然而这种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语三班:于乐峰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交流的特点,我们采取了研究型小组合作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策略》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