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宗教对美国的影响”。
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姓名:李旭
学号:107040007
4专业:教育学
班级:07级2班
摘要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而重视教育的思想也始终在民众中处于主导地位,民主、共和的观念在教育领域中深入人心。在美国,作为两种调控社会秩序的手段,受教育的程度定义着人们的行为,而宗教规制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本文探讨宗教对美国教育领域的协调作用、共同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宗教;教育;影响
宗教作为调控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教育在人类文明以来一直没有消失,反而是更加深刻的定义了人类的行为,规范了人类的制度,使人们生活有了秩序,因此有人群的地方就必须有教育;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因此有苦难的地方就需要有宗教,以表达人们对尘世的超脱与对来世的向往。宗教与教育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并共同维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具有宗教内涵的美国社会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宗教在维系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帮助贫困民众、稳定社会结构和推动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宗教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更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
(一)美国宗教教派众多,呈多元化特点
美国宗教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是众多学者们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却观点各异。王恩铭教授认为,美国宗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宗教派别多;二是政治与宗教分离。刘澎教授认为,美国宗教有四个特点。美国宗教最主要、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基督教新教为主导;美国宗教是多元的;美国宗教具有层层向下的“草根性”,也就是说,各宗教团体把眼睛瞄准基层;美国宗教以各种方式发生变化。本文则重点谈一下美国宗教的多元化特点。
1.宗教种类众多
在美国,各式各样的宗教教派都能生存,全世界各地出现的宗教几乎在美国都可以觅到踪影。这意味着很强的宽容:不仅是主流宗教内部的相互宽容,而且主流宗教对各种非主流宗教也很宽容。美国是世界上宗教最多的国家,至于究竟有多少种,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有的说美国将近有300种,有的说近900种,还有的说有1200种。据统计,从1965年到80年代中期,这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在美国就涌现出近500个新兴宗教。
2.教派的组织形式及崇拜的仪式多样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青年的朝圣活动已不再局限于去教堂、寺庙和礼拜会堂,而是逐渐趋向多元化:“其一是定期参拜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圣地,表明归属,求得心灵的慰藉;其二是朝拜大众的圣地,这种朝圣近似观光,如参观著名历史人物活动过的遗迹等,这种朝拜能否发挥宗教作用值得怀疑,但至少有了解国家历史的作用;其三是更广义的文化传承作用的朝拜活动,如去迪斯尼乐园等,当然,这种朝拜表面上与宗教无关,但实质上也具有宗教性质。”
(二)宗教对美国人的影响
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里根总统在1984年1月3日一次有关宗教的讲话中指出:“上帝是我们生命的精髓”,这仅25分钟的讲话就被25次掌声所打断。
1.宗教对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当今美国的信教人数众多,宗教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美国的钞票上印着“我们信仰上帝”,美国的国歌里写有“上帝保佑美国”。刘澎教授曾在书中写道:“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大约6个人每天祈祷,有4个人每周去教堂„„今天,美国有1200多家宗教广播电台播放宗教节目,美国的宗教报刊杂志有5000多种,宗教音乐的音像制品销售量远远超过了各种流行音乐。”在美国,周末去教堂的人比看体育比赛的人多,美国人每年贡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要比花费在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这三大联赛上的资金高出十几倍。
2.宗教对美国人思想道德的影响
宗教对规范美国人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国家里,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淡漠,人们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孤独感,也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教会活动使人们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互表友爱,为他们带来心理慰藉,产生归属感。宗教信仰可以唤起人们的道德感,劝导他们抛弃恶习和邪念。人们如果真正信仰上帝、敬畏上帝,便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道德操守,做到言语诚实、行为规矩、做人谦逊。宗教信仰可以使许多人戒掉酗酒、吸毒等恶习,经常参加教会活动也能使许多人避免犯罪。
3.宗教对美国人接受教育的影响
宗教对美国的文化教育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活动着大量的学生宗教团体。美国85%以上的私立中小学校的学生就读于教会学校。而且许多美国人都习惯了在周末去教堂接受免费的教育,这不仅包括学习圣经等宗教教义,还包括语言和一些自然科学。周末宗教教育董事谢弗曾说:“战争使人类恶化,追求生活的人正转向道德和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表达精神需要的基础。”而且,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许多著名的美国大学最初也都是由教会创办的。
根据我个人的旅美经验,我发现,在绝大多数美国学校的介绍手册上,学校的教堂都变成了本学校的地标性建筑,甚至是大学所处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教堂作为宗教的一种载体,已经变成了美国社会的文化的一种神圣象征。另一方面,在教育领域中,教堂也扮演着神圣不可捍卫并且宗教教育至上的角色与地位。
4.法律调控与宗教影响对美国人接受学校教育的影响
美国的法律规定在乡镇设立学校,责成居民出资办学,并对不出资者给予巨额罚款。还要在人口多的县份,以同样方式设立高一级的学校。城市的行政当局应当督促家长送子女入学,并有权对违抗者处以罚款;如果继续违抗,社会便承担起家长的责任,强制收容和教育儿童,并剥夺其父亲的权利。另外,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教育文化的国家,对学校、对教师在紧急情况下的责任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没有履行职责的教师虽不算是触犯刑律,但如果教师因为失职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通常都难逃学生家长的法律指控和赔偿要求。
此外,由于绝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教堂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理想的教学场所。学生们在教堂学习要比在普通教室中上课更加认真、严谨。显然,宗教在学生精神上的隐性约束与控制制约着学生的随意性,虔诚的态度也体现在了学习的有效性。
二、客观理性的看待宗教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当前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约占75%。在我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在1亿多宗教信徒中,青年人约占1/3,人数达到了3 000万~4 000万人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青年信教在国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高等学校,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
首先,宗教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对大学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我们知道,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宗教中一些有益的理念和教义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的升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佛教、道教的五戒、十戒就是要求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贪欲,要扬善抑恶等,这些与我们日常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基本相符。此外,“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对信徒具有心理调适和心灵慰藉的功能,能消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因遭受挫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起到平衡心理,慰藉心灵的作用,这正好可以满足部分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经常要面对学习、生活乃至社会上各种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当他们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时,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失落感和焦虑感等,有些大学生就会求助宗教,通过信仰宗教缓解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无奈和恐惧,稳定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内心平衡、安宁和和谐的效果。
其次,宗教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为:
1.滋长唯心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宗教却认为,神创造了宇宙并主宰着宇宙。对神的信仰和崇拜,是各种宗教信仰的中心和基础。因此,在世界观上,宗教是一种以神灵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种神灵观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根本上是相抵触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口,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大学生由于认识分辨能力比较弱,加之对宗教神秘色彩的好奇,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宗教唯心主义的影响。
2.滋长消极的宿命论。世界观上的有神论必然导致人生观上的宿命论。宿命论认为人的富贵贫贱、生死祸福,乃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神安排的,都是天命注定而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被神创造出来的,人就应无条件地服从万能的神。宗教宣扬的“宿命论”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倡导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直接对立的。大学生们如果不能认清事物发展 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正确看待人生命运的差异和变化,特别是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时不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就可能容易受到宗教宿命论的消极影响。
3.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与高校的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而宗教常会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比如,在我国一些民族高校大学中,就出现过信仰歧视、教派纷争,给校园的稳定带来严重后果。可见,宗教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广泛的,我们要在深刻剖析大学生信教深层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构建。
三、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特征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信仰宗教又会呈现出与其他人群不同的特征:
1.文化崇尚多于教义皈依。与其他群体有所不同的是,多数大学生这一群体更注重从文化层面来体会宗教。宗教能够吸引高校学生首先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文化性和自身的艺术韵昧。“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三大宗教都拥有各自独特而庞大的理论体系,都是集文化的大成者。”们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且有相对完善的教义、教规、理论,其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 ;另外,宗教活动场所也充满了艺术性,类似金字塔式的教堂设计,配以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无论其外部形式还是其内部构造无不给人一种神圣、庄严、肃穆和美的享受,黑格尔说,宗教“经常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其次,宗教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关注人的存在、发展、价值、尊严和自由,解决人的精神层面困惑。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宗教产生的兴趣的原因在于宗教所
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2.功利冲动多于理性选择。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动机大多具有功利性和非理想性特点。在北京某高校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心灵上的寄托”,“祈求平安,希冀有关好的未来”。认为宗教对人有一定的帮助,能给人以安慰和精神寄托。而对于参加宗教活动的形式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少人定期参加宗教仪式,甚至有人从未参加过宗教活动,很多人是在遇到事情之后才去求神保佑、诵经祈祷。这表明大学生选择宗教的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在于自身的困惑、苦: 和特殊的精神需求,从宗教中寻求和获得的心理安慰的价值取向明确,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对于宗教的理想追求相对比较淡薄。
3.表层认知多于深层思考。宗教信仰,无论是对于信仰者还是对非信仰者来说,它均体现了人的价值选择,体现了一种人生观,这和丌J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调查表明,许多大学生信教者对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认识不足,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宗教的仪式、规范、理念行事,宗教在道德、人际交往和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调整作用相对不明显,大学生所具有的宗教信仰特征不突出,对宗教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上,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可以说大部分信教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
参考文献
[1] 刘澎 著:《当代美国宗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 唐华 著:《美国城市管理——以凤凰城为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3] 张澍军 主编:《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4] 郭义贵:“法律至上与美国社会”,《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0)
[5] 冯春凤:“美国宗教与法律的悖论”,《世界宗教文化》,2000(3)
[6] 沈碧莲:“宗教:解读美国政治的新视角”,《现代国际关系》,2002(8)
[7] 可非:“美国:最有宗教情怀的世俗国家”,《世界知识》,2006(09)
宗教对美国青年的影响每个社会都有其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美国社会推崇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是凝聚了西方基督教文明精华的基督教伦理精神。正是由于有强大的宗教基础,美国才......
《宗教学》结业论文摘要: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而广泛的影响,渗透进人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
宗教对政治运作产生的影响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作为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人类在繁......
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宗教维系着氏族社会的秩序,孕育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最初社会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阶级社会,宗教一方面......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daodoc.com当前的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下)王作安二、正确对待宗教问题的若干认识前面讲了这么多情况和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我们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