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穆斯林葬礼》之张弛有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穆斯林葬礼书评”。
评《穆斯林的葬礼》之张弛有序
在我短暂的读书生涯里,曾遇到这样一部书:它让我在紧张忙碌的中考备考阶段爱不释手,一回到家就捧起书如饥似渴地阅读,甚至于吃饭时左手扶书,右手抓筷;让我在日后阅读过其他大量作品后依然为其深深感动,不能自已。这部书就是《穆斯林的葬礼》。
多年来,当别人问起,我总是说不清喜欢的原因,也道不明爱它的理由。直到今天,我在大学课堂上学习了写作课,明白了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具备什么要素,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过渡衔接,才惊讶地发现这些要素都是它所具备的。下面我就来着重谈谈它的结构。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在章目的处理上充分体现了言之有序的要求,遵从严密而又流畅的线性表达顺序。全书以序曲“月梦”开篇,尾声“月魂”作结,中间分为“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恋”、“玉归”、“月落”、“玉别”共十五章。全书以时间为序记叙了玉器世家几十年间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刻画出了以韩子奇和韩新月为主人公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以玉为题的章节是从男主人公韩子奇的角度来写的,讲述了京城著名玉石老板韩子奇传奇而壮阔的一生;以月为题的章节是从女主人公,也就是韩子奇的女儿韩新月的角度来写的,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有着神秘身世、高贵灵魂和悲剧性命运的人物。全书中每个章节内部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推进的,这有助于我们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对全书主旨的把握。而与此同时,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来感受人物的心路历程也实现了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有效的精神交流,使文本的结构安排所包含的内在逻辑结构形式与人们认识和反映事物的内在思维方式相统一。
单纯注重结构的合理性而忽略内容的表现需要并不能真正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因为结构安排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文本思想内容得到更好的彰显,结构安排是否利于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是评价文本优劣的重要尺度。因此,作者在全书的大框架上又通过“月”和“玉”两条主线的演进、时代场景的转换,今昔比照,使读者能伴着男女主人公的成长脉络一同前行,深入体会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对主人公的性格与命运做出正确的解读。这样的行文安排充实了文本的内容,增强了内容的表现力,不仅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可感,而且通过时空的不断转换,使时代特征更为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符合结构基本原则是对写作文本的最低要求,而在此基础上,体现结构的审美效果成为我们更高的追求。因为文本结构是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对于能否更有效地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作用。在这个方面,此书更是可圈可点。
序曲“月梦”从中年归国的梁冰玉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梦境般的图景。通过对博雅宅宅院建筑结构的描述,我们可以依稀感到这座宅院曾经有着怎样非比寻常的历史和传奇的命运。这也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她以梦的轻灵和飘渺将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中,又因梦的虚无与迷离感使读者对此宅院产生好奇心,开篇即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一章“玉魔”和第二章“月冷”分别记述了梁子奇临行拜师学艺与韩新月即将升入大学。预示着两个青年人即将展开各自生命中一段崭新的生活。接着,在之后的篇章里,作者有意将新月美好而浪漫的大学生活与梁子奇曲折而坎坷的早年经历进行对照,分别写出新月成绩优异、天性温柔、举止大方和韩子奇出游英国、幸免于难、劫后归国的人生命运。但当把“月”篇与“玉”篇分开,再将“玉”篇置于“月”篇之前时,这无不又是一部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巨著。且此书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高潮迭起,让人在紧张而急促的节奏中不禁赞叹作者霍达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奇特的艺术构思。在最后一章“玉别”里,新月的死推动全书逼近了尾声,呈现了这个庞大玉器家族没落的最后一抹余晖。我们看到这样一颗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整个家族的前途、命运一片渺茫,甚至于隐藏多年的秘密都瞬间失去了意义。
大潮落下,故事中的人物都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同时观者也是悲痛不已。于是作者又不失时机续写了一个尾声,描绘了一幅冰月归国和月下琴声托思的画面,与全书在开头时以冰月视角展开的画面相照应。这就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本结构的完整匀称的特征,同时又遵从周严缜密的逻辑关系和脉络清晰的创作思路,实现了整体结构的和谐统一,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不仅如此,《穆斯林的葬礼》还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除了前文提到过的两条线索,双重层次以外,疏密与虚实也是本文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它使文本内容的表现更具有错综变化的效果。例如结尾处,作者又一次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梦境般的场景。夜幕中,两个灰黑色的影子立在新月的墓前,直到暮色四合也不愿离去。这唯美而飘渺的场景让你既对结局存有一丝美好的祈愿,又更加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效果。且结构上首尾呼应,虚实结合,使文章在收尾的同时,引发读者的无尽遐思和感怀。
《穆斯林的葬礼》就是这样以其独特的艺术兼思想魅力吸引着我,引领着我,使我在写作的道路上严格遵循言之有序的写作原则,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真善美的个人品质。
时代与宗教的碰撞评《穆斯林的葬礼》‚本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一个身材高高的中年男子在一棵树旁,脸色沉郁,神......
《穆斯林葬礼》后记用了两宿读完了,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这两夜就像是经历了两个世纪那么长,似乎看尽了人生百态、喜怒哀乐。似乎在旅游,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这些人,有时又似当......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葬礼是人生最后一次礼俗,因而受到民间重视。穆斯林的葬礼也是如此,最后一次相聚,最后一次不留遗憾的完美道别。早在唐代,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迁入辽西义县,也把穆......
读后感之《穆斯林的葬礼》我认识霍达,是从语文课本里的名着引读开始的。那时还在应付紧张中考的我,便对《穆斯林的葬礼》有着由衷的好奇。终于,中考之后,慢慢舒缓自己急促的心情......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报告一、书名《穆斯林的葬礼》二、作者:霍达三、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四、内容大意作品描写了一个回族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