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生哲理哲学名言”。
柏拉图人生哲学与佛家哲学的比较
柏拉图的人生哲学主要是从「生」、「死」这两方面确定了生死轮回是人存在无可避免的必然处境,而人之所以要堕入生死轮回之中完全是基于自己对欲望的渴求及沉沦,不愿过合乎正义的道德生活,故此现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学习哲学、追求真善美、由肉体上的「爱」开始层层超升突破,转化为对精神上的爱,追求真、善、美的理型。这样去作哲学的实践,净化自己的灵魂的话,死后必定能够脱离肉体的束缚返回理型的真实世界之中,获得最终的解脱。这种由现实人生要面对生死轮回的处境而追求生死解脱,超越生死轮回的思想跟佛教同出一辙。以下尝试将佛教的轮回思想跟柏拉图的思想作一简单的比较。
1.“人”作为存在主体的构造
佛教(原始佛教):人是由四大(地水火风)及五蕴(色受想行识)所组合而成。当中有物质性的元素(四大及色蕴),亦有精神性的元素(受想行识四蕴)
柏拉图:人由灵魂及肉身这两部份组成,灵魂是精神性,肉身是物质性的。而人的肉身是由火、水、气、土这四大元素所组合而成。两者均认为人是由精神性及物质性的元素组合而成,佛教的四大跟柏拉图的四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人之所以要轮回的原因
佛教(原始佛教):被贪、嗔、痴等无明烦恼障蔽,不断起惑造业,这便要偿付错误行为的代价:生死轮回。
柏拉图:被欲望、罪恶拖累、渴慕虚荣、耽于逸乐,甘于过比较卑贱及非哲学的生活方式。两者都是以自己生命中的不良因素作为轮回原因,大家都是自作自受的。
3.贯通三世的轮回主体
佛教(原始佛教)说无我,只是以业作为贯通三世的媒介,后来瑜伽行派吸收部派的思想而安立阿赖耶识作为轮回主体。
柏拉图:以精神性的灵魂作为贯通三世的轮回主体。佛教是无我的轮回思想,柏拉图是有我(灵魂实我)的轮回思想。
4.轮回的界域
佛教认为众生是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中轮回转生的。
柏拉图认为人会在畜生、昆虫及人这几类个体生命存在的形态中投胎,在人这界域中分为九等高低不同的投胎。在轮回的界域上,佛教比较丰富,基本上,柏拉图只划分出人及畜生二趣。
5.超越生死轮回的方法:
消极方面:
佛教(原始佛教):受持五戒、十善。柏拉图:不犯错,不作恶因。积极方面:
佛教(原始佛教):修八正道、积习善因、以求解脱。
柏拉图:学习哲学、以「爱」去追求真、善、美藉以净化灵魂。两者的方法虽有差异,但目的都是一致的。
6.解脱的境界。
佛教(原始佛教):超出六道、断除生死,证入涅盘境界。柏拉图:灵魂脱离肉体的束缚进入理型界的真实存在。彼此的目的地虽有不同,但是同样有超越生死轮回的要求。
从上述的比较可见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所讲的十分相似,尤其是在精神上大家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认为人自己行为上(生命中的恶及烦恼影响)的偏失引至到生死轮回,最终的理想都是要在现实人生上好好修行,突破自己生命的局限,最终脱离生死轮回的束缚。不过,在某些地方,如轮回的原因、轮回主体的具体运作及轮回的界域这几方面,佛教的论述是较柏拉图的要精密。佛陀所处的年代比柏拉图要早二、三百年,当时柏拉图有否机会吸收到佛教的轮回思想呢?这有待历史学家去作进一步的考证。虽然,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的相比是较为逊色,但是柏拉图不竟是哲学而非宗教家,所以他的不足是可以理解的。柏拉图能够以哲学的角度去探讨前世今生的问题,并为现实人生确立方向、价值和意义,这已是柏拉图哲学的一大成就,这亦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价值所在───起了指导人生、安顿人心、确立人生超升方向的宗教意义。
柏拉图的人生哲学可以放在过、现、未三世的时间框架中以生死爱欲作为切入点来加以分析讨论。三世其实是处理三个主要的问题,在生死的交互循环之中引发了「生从何处来」及「死往何处去」这两个问题。前者是生命的起源问题,后者是终极归向,终极关怀的问题。对于生命的起源,柏拉图提出了创造神创造之说,指出神不单创造人的肉体,还创造了人不朽的灵魂,亦对人的结构加以分析。对于生命的终极归向问题,柏拉图提出了灵魂脱离肉体束缚而重返理型界永久实存的主张。在处理了生死及轮回的问题之后,便可安立现实的人生,突破生命的局限而展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活出有意义的人生,在现实人生中,柏提图提出「爱」与「欲」这一对概念,提出人人皆有欲望,如果沉沦于物质享受及欲望之中,生命必定会下堕并沉沦于生死轮回之中,相反地,如果人能够遏制肉体上的欲望、突破肉体的爱而将之升华为精神上的爱,透过哲学的追寻而获得智慧,把握真、善、美的埋型的话,生命必定能突破局限,层层升进,待灵魂完全得到净化后便可摆脱肉体的束缚而与永恒真实存在的理型界相契相入,进入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虽然柏拉图有关生死轮及超越解脱的思想没有佛家那么精密,但柏拉图不竟是一位哲学家而非宗教家,所以他的学说较佛教逊色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柏拉图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考而能起着指导人生,安顿人心的宗教功能,这是柏拉图人生哲学成功及值得被肯定的地方。
参考书目
1.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2.杨绍南着《人生哲学概论》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6年3月初版第七次印刷
3、希尔贝克、伊耶著《西方哲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我的二十一条人际准则”什么叫人生哲学?人生哲学是可以谈论的吗?有道是“天机不可泄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阅尽沧桑,有着多变焦传奇人生的王蒙如是说——是的,人生哲学,这......
我的人生哲学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总会在不知觉中低下头,在路上,在餐桌,在草地……他应该不爱笑,总是沉默着,也许他不那么受人欢迎,但他,是一个独特而深邃的他,他站在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
人生哲学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股市里的现状:股市里的高手们不断的上贴,写出自己的股市心得,当预测超前时,当时都会不断的遇到反对的声音,有些股民,你......
第九章人生与爱情爱情:是指人类特有的高尚的真挚的情感,是男女双方在平等的条件下形成的彼此仰慕的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彼此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深沉稳定专一的感情。 爱......
[人生哲学]摘要1.中国“哲学”一词,原是由日本人西周,于明治六年,即公元1873年,由希腊文“爱智”翻译而来。2.凡是探讨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根本做人之道的学问,便是人生哲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