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义中老李_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1:53: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义中老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

啥是意象?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忽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意象和意境

意象: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思乡、羁旅诗、闺怨诗 边塞诗、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悲慨、凄清 雄浑、苍凉 恬淡、典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荣格如是说

原始意象即原型——无论是神怪,是人,还是一个过程——都总是在历史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形象。这类意象赋予我们祖先无数典型经验以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们是许许多多同类经验在心理上留下的痕迹。

一.送别场所及相关意象 1.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 河伯》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一.送别场所及相关意象 2.长亭

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一.送别场所及相关意象 3.灞上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送别亲友常分手于此。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诗里经常是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灞陵行送别》 一.送别场所及相关意象 4.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阳关”。一.送别场所及相关意象 4.阳关

一.送别场所及相关意象 4.柳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一.送别场所及相关意象 5.劳歌

史料记载,南京城南有一个劳劳亭,是著名的送别之地。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我国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诗句之意。“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

——骆宾王《送吴七游蜀》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二.植物类意象 1.芳草

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二.植物类意象 2.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芭蕉》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44 二.植物类意象 2.梧桐

唐诗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恐怕当算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居于梧桐之上,此诗以梧桐树干的高挺清拔声响远播,暗指诗人志趣的高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植物类意象 2.梧桐

桐木也可指品行高洁。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孟郊《秋怀》

桐木是制琴的美材,峥嵘的桐木制成的美琴却弃置不被用,借此寄托了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

桐花也能对超凡的才能起衬托作用。李商隐在表现韩冬郎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才能时写道: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传说中凤凰喜栖于桐花遍野的丹山,所以桐花便成了俊才的生活背景。

二.植物类意象 2.梧桐

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因此诗人常有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怀想。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晏殊《清平乐》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耿玉真《菩萨蛮》

萧索之秋梧桐叶落,人去京师,闺中人怎不怅然失望?柳永《玉蝴蝶》中有“梧叶飘黄,谴情伤”之句,渲染出秋的萧疏、清幽和衰飒。把梧桐与秋联系得最好的是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的味,秋的落寞以及无穷的艺术美尽情显现。二.植物类意象 2.梧桐

傍晚时分,落叶飘零,希冀飘零,心绪零落,最易想念未归之人,所以诗人常将梧桐和秋雨、秋声联系起来表达哀情。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 以梧桐表闺怨的集大成者应是李清照: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意象不断叠加,意境逐步沉郁,写景议论自然交融。二.植物类意象 3.松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二.植物类意象 4.菊花

菊花也称黄花。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

①隐士的象征:从被陶潜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陶渊明《和郭主簿》 ②斗士的象征:这自然要找黄巢算账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咏菊》 二.植物类意象 4.菊花

③伤感的象征。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④高洁品格的象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二.植物类意象 5.莲花

①君子之花。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②佳人之花。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二.植物类意象 5.莲花

③爱情之花。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 ④怀旧之花。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三.动物类意象 1.杜鹃

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杜鹃啼叫声象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陵驿》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辛弃疾《定**》 三.动物类意象 2.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

——李商隐《隋宫》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 三.动物类意象 3.蝉

①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三.动物类意象 3.蝉

②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与蝉在诗中所代表高洁不同,寒蝉通常表达悲戚之情,用于离别的感伤。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三.动物类意象 4.猿啼

常被诗人在诗词中引用,抒发诗人悲伤的情感。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行者闻之,莫不怀土。故渔者歌云。

——袁山松《宜都山川记》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三.动物类意象 5.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三.动物类意象 6.鸿雁

①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长安秋望》

三.动物类意象 6.鸿雁

②大雁、青鸟:《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说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补充:喻指书信的其他意象 ①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②尺素、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和“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四.器乐类意象

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

何处吹笳薄暮天,寒垣高鸟没狼烟。

——杜牧《边上闻笳三首》 五.自然类意象 1.云

①用云表达一种欣赏自然的情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王维《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五.自然类意象 1.云

②用云表达一种或超脱、或孤傲、或坦荡、或宁静的情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天平山下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居易《白云泉》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陶渊明《咏贫士》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 五.自然类意象 1.云

③云连绵不绝,云是思念。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杜甫《恨别》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刘长卿《请仙怨》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徐干《室思》 五.自然类意象 1.云

④云漂浮不定,常喻指游子、孤客。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自然类意象 1.云

⑤云象征时间的流逝。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五.自然类意象 1.云

⑥云高远而美好,常喻指理想或理想的地方、境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⑦云形状不定,变化莫测,常喻指世事人事的变幻无常与虚空。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王维《酌酒与裴迪》

五.自然类意象 1.云

⑧云是恶势力和奸佞小人的象征。早在西汉时,人们就曾把浮云遮蔽 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 离间,让皇帝受到 蒙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⑨其他。如爱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等。五.自然类意象 2.月

①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②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③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④展示广阔情怀(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义中老李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啥是意象?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忽变相,手中之竹 ,又......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摘要:登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属于特定的生活生产的需要,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文化蕴涵。然而在诗中,登高却由一种日常习俗变为一种具有多层意蕴的复合......

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分析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关键字:意象 月亮 李白 杜甫“意象”是一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是作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台湾诗人余光中有着深深的中国的情结,他的《等你,在雨中》这样写到“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重点部分)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

下载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义中老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义中老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