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它是一种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化,是与老百姓的情感方式密不可分的民间文化。有月相伴,就有精神的自由飞升,就有诗兴,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所以,从古到今,文人骚客们总爱对月吟咏,写出了许多与月有关的名篇佳句。而这些诗人们笔下的月,由于个体生命体验的不同,在诗人们的笔下,又体现了不同的意蕴。
一、爱情的使者
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世间只有情难诉,而最富有诗意的男女爱情却总要向那一轮圆月诉说,月亮成了爱情的证明,成了寄寓男女相思之情的多情之物。“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明月千里寄相思”,只有“月亮代表我的心”,也才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自古以来,月亮、爱情、诗就这样难分难解。
二、乡情、亲情、友情、家国情的纽带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思乡的名篇之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望月思乡,于平淡之中见出款款思乡之深情。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唱出了杜甫的万千思乡、念人之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又是李白对好友王昌龄的切切关怀与思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是照我还”吟出了诗人心中因思念而起的疑问。而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弟共享明月,正是思念至深至切的体现,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丁楼”对满月的期盼,也正是满腔相思之情的外露。在这些文人骚客的笔下,已难以分清究竟是月有情还是人有情。
三、高洁志行的寄托
月悬于天,何等高洁,何等神圣。月就这样以它特有的气质又成为了人们理想的寄托物,诗人们更是借它来言志抒怀。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向世人展示了自己诗仙的豪情与洒脱。而诗人的梦中,竟能“一夜飞渡镜湖月”,诗人的诗兴由此而发,壮怀由此而起。而他的“举杯邀明月”之举,更见出其孤独之中的高志亮节。
四、历史的见证人
千百年来,月始终高悬于空,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它历览无遗。世事变迁,唯有月如故。也正因此,诗人们以他们那细腻的情怀,以月为证,写出了自己对历史对世事沧桑的独特咏叹。刘禹锡《石头城》中“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城已空,潮寂寞,唯有旧时月仍在,昔时的繁华在这皎洁的明月的映照下早已烟消云散,诗人的咏叹却伴着明月流传了下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月之永恒使它成了人事变迁、朝代更迭的见证。
五、优美情境的创设者 皎洁清丽的月光如流如泻,才有了夜的风情和韵致,才有了夜的悠远和宁静。静夜之中,才有了诗人精神的自由飞升。借着这些弯月、弓月、钩月、残月、圆月、月牙、月船、月轮等等,诗人的诗兴才出,诗的意蕴才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好一幅清幽僻静的山水美景图。“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与人的和谐相处,不言自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壮阔雄浑的画面跃然而出。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了月的朦胧,才有了情人幽会的浪漫情韵。
月的这些意蕴,是诗人们所赋予的,但也正应其可寄寓如许多的意蕴,清辉遍洒的月又成了文人骚客们的宠儿,相信这一脉月文化也将随着我们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永远流传下去,也许在将来的时候,人们又会赋予它新的情韵。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班级: 姓名: 学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这是苏东坡的浅浅吟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青莲居士俯仰之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明......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月亮,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为什么众多诗人对“月”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系......
古典诗词中的咏月意象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体形式,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或托志,或怡情,或喻理,或讽世,可谓用心尽也。在......
中国古典诗词常 用意象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
「专题」中国古典诗词意象-落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是植物美丽的部分,但是,对于植物来说,开花并不是目的,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