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1_黄鹤楼送别免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1:26: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黄鹤楼送别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黄鹤楼送别免费”。

25、黄鹤楼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品读诗文,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轻轻走入离别之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一起读题:黄鹤楼送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谁送谁?(板书:李白 孟浩然)

3、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一对风流潇洒的诗人即将分别,此时此刻,此地此景,他们的心情如何呢?打开课文,快速浏览,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板书:依依惜别)

4、“依依惜别” 就是说他们——?可换成哪些词?谁能把这深厚的感情送进这个词?(指导读:难舍难分,建议要读慢些。)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谊。

二、扣文眼,初步感受惜别之情。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看屏幕,齐读“藏”。藏的是什么?(埋在心里的依依惜别之情。)

3、既然是“藏”,愿意让对方知道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感悟“有意”、“不去触动”、“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

4、他们这样做是因为——

(只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情,故意拖延分别的时间。)

5、指导朗读。

师:是啊,离别是他们此刻最柔弱的心弦,谁都不愿触动,唯有 将这份离别之情深深地藏在——(心底!)越藏越——(深!)

师:这“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谊啊!谁来读出这一份情谊?

6、齐读第二段。

三、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

1、过渡:然而,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 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指名读)

2、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李白的话,用心触摸每个字、词,细细品味,从李白的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生自由读)

3、会读书的同学能够从人物的语言读进人物的心里,不仅读懂李白的话,更读懂李白的心。说说你从哪儿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4、交流:

(1)从六个“您”和“夫子”“兄长”“老师”“请”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2)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他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诗篇、人品)

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诗?(指名背诵)

杜甫是这样评价——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的诗句句优美,每句都值得代代相传。所以李白说,您的诗篇——

李白不仅敬仰孟浩然的诗篇,还敬仰他的人品。李白这样赞美孟浩然 ——出示《赠孟浩然》(包括注释),指名读诗。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注释: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结合注释,能看懂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什么人格吗?(抛弃荣华富贵,远离官场,不羡权贵;远离世俗,淡泊名利)

这样的孟浩然怎能不令李白敬仰呢?齐读《赠孟浩然》。

其实李白何尝不是如此呢?用王勃的话来说,他们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假如你就是李白,送别你的兄长老师知己,读出你的敬仰之情吧。

(3)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你还能读出什么?(感情深,不忍离去)

从哪儿知道的?指名读最后一句。

是啊,在交通便利的现代,今天分别了,也许明天就能再见面,而在交通落后的古代,这一别极有可能——这一别也许就是永别,带着这种感受,你再读一 读李白的最后一句话。

(4)指导朗读:这杯中盛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不舍之情)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酒中,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读李白的话。

5、引读: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到——出示:“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言下之意是什么?孟浩然何尝忍心与好友分别,但作为兄长,此时更多的是在——安慰李白。你来安慰一下李白,指名读。

6、总结:刚才,我们从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中又一次感受到了他们之间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这真是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

7、分角色朗读。现在,这边的同学是李白,这边的是孟浩然,再次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再次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吧!(配乐)

四、巧练笔,真切体验依依别情。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范读第4节,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请抓住关键词谈谈。

2、生谈感受,师点拨,再次品位依依惜别之情(1)环境: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看着杨柳依依,李白此时心里怎么样?(借景抒情)沙鸥点点:怎么理解?(2)动作:伫立 凝视

什么是伫立?伫立前面还有个词(依然)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李白是在欣赏江上美景吗?是在仰望蓝天白云吗?他站在江边干什么?

什么是凝视?作者为什么要用“凝视”呢?

3、这离别之情就在久久的伫立中,李白似乎还有许多话要对好朋友倾诉呢?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在书上写上几句。

4、让我们一起听听诗人的心情。岸边杨柳依依,目送孟浩然的船越去越远,心里默默地说——(指名说)

五、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意。

师:真是烟花含情,孤帆载谊。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全诗,齐读)

1、学到这儿,这首诗的意思大家懂了吗?指名说。

2、老师不禁有个疑惑: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尤其在古代,为何江面上只有一只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一个“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传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让我们一齐深情地读读这首诗。

3、在这烟花三月,送别好友前往扬州,多想一同前往,面对滔滔江水,再次深情地吟诵到——

六、总结延伸

1、李白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千古流传,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令人感慨万千。同学们,课文学完了,纵观整篇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他们之间这种依依惜别情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环境描写抒发感情的)

2、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来千古名篇。出示收集的送别诗,感受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附: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李白(依依惜别)孟浩然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过程课前:话送别,吐真情。(背景音乐古筝曲《送别》)1、同学们,自古以来,送别都是一个伤感的话题,你们经历过或者见过送别的场面吗? (过度:1、当时你的心里的滋味怎......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一、古诗导入。3分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送别了孟浩然后,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化作了一首诗,这首诗......

黄鹤楼送别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1、2两个自然段,初步......

黄鹤楼送别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黄鹤楼送别,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黄鹤楼送别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鹤楼送别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