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程安排表
我想,我的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星期一
由于这一天前学生都经历了星期天,所以,这一天的语文课可以安排学生谈假日见闻为主。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不拘一格的发表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疑,交流各自的人生,那将是一堂生动而温馨的课。
如果说要布置作业的话,那么,让学生写下这堂课的见闻就是很好的作文训练。
课后,学生间可以进一步交流各自的经历,作为课堂交流的延续,师生亦如此,不亦快哉。
星期二
如果说学生可以每星期看一部电影的话,我觉得星期二将是一个不错的日子。我不知道学校会不会赞同我的想法,但是我认为电影是现代人的梦想,如果未来的社会需要一些真正的拥有梦想,拥有纯真,拥有真诚的人的话,如果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存在被令人窒息的世俗和功利的色彩所包围,不希望市侩和贪婪充塞我们的街道的话,那么我想电影对于学生是必要的。在电影的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名字不仅跟大师,艺术家有关,更是跟美,善良,良知,独到见解联在了一块。比如:斯皮尔博格,阿巴斯,法斯宾德,托那多雷……
课后作业我想不必我布置,学生一定会很乐意表达对于电影的见解,也不排除他们因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来找我抬杠电影的可能性。
星期三
我觉得这一天应该让学生读点书,作点功课了。教材需要读,我觉得比较好的方式是一节课读一个单元的课文。因为教材的选文原则是同一性和对比性。这可以让学生对于类型题材相似的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并且产生兴趣。读读想想,想想再读读,想了读了,再有疑问,或想表达阅读的感受,就想找人交流,教师安坐讲台后,办公桌前,随时恭候大驾。
总有一些作业,跟课文相关的,可以在星期三当天做,作不完没关系,明天做,再作不完,也没关系,不过利用这个机会,做老师的就可以提醒他们用心了,或者可以乘机挖苦几句,更开心的是可以理直气壮的打他们的头(打的动作要具有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意蕴),反正在老师讲评期限内完成即可。勤奋的学生提前完成,还可以做其他功课;总把希望寄托于明天的学生会因此而落后别人;要加油啊。今后社会的竞争还挺激烈的。可以适时的给学生以这样鼓励。
星期四
可以把这节课留给学生使用。
并不是自修课。
以小组为单位,由每小组每周各策划一堂有意义的语文课。形式不拘。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展现出来即可。朗诵会,辩论会,成语比赛,读讲比赛,书法比赛,阅读比赛,作文比赛,诗歌比赛,背古文比赛……反正我所想到的学生都可以做,我没有想到的,只要有利于大家的语文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可以。
我这时在哪呢?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找一个角落不读个昏天黑地兴哉乐哉才怪。如果有哪位学生能为我奉上清茶一杯,那可就谢天谢地了。
星期五
学生都忙了一个礼拜了,这天该轮到我忙会了。其实也并不太忙,根据需要,或安排一个单元测试,或安排讲解一下星期三的功课,这时很有必要的一种安排。让学生准备好一本笔记本,分门别类的作好笔记,这种做法多少有应试教育的印痕,不过我依然很乐观的看待这样的做法。要让学生把接受正规的语文知识作为快乐的事。
*
星期六
说实话,我不愿意在这一天为赚取那一份加班费而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来上课。
如果学校非让我上不可,那么,我必须提出抗议。如果第二次抗议无效,那么我将以各种合理而正当的理由拒绝上课。事实上,我最终的抗争的结果我知道并不能使我如愿以尝的不上课,这一点我很容易理解,那只是又一次理想和现实的调和,本人即将而立,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我所抗争的理由是如何在现实之中尽可能的维护理想得以实现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在我看来是存在的。
事实上,学校为了让我放弃坚持某种正当的行为而不得不接受我其他的正当而富有理想的做法,我的上课也因此有了更大的自由。那么,就让这种自由稍稍减却学生周六上课的苦楚吧。如果他们能以此为乐,那我一周的工作将得以圆满。
以上便是我一周的课程安排。以此作为工作的希望和理想。愿与学生共同拥有美好的感觉。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直到快乐。直到永远。直到花红。直到雪白。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我想,我的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语文课,我是这样上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实施以来,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点滴的进步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并以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为例,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我这样上语文课 (教师随笔),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语文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语文得多读、多背、多写”,这样的箴言听得不少。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书上要求背诵的,我要求学生背诵;书上没作......
钱梦龙:我这样上语文课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一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后来渐渐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