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马说》导学案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分享了《马说》的导学案,欢迎阅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读
1、韩愈知多少。
2、对说这种文体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流畅朗读:注意生字,注意断句。
2、情感朗读:注意语速,注意顿挫,注意情感。
三、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
2、点拨并明确个别词语的含义。
3、不理解的词语写在下面
四、合作探究
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2、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命运怎样?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因?
3、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4、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达标
1、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代著名的文学家, 之一。与 并称为“韩柳”。
2、“说”是古代一种散文文体,以 为主,类似于今天的 。我们学过的文体相同的作品还有
3、选出注音有误的项( )
A. 骈死于槽枥之间(bìng) B. 才没不外见(xiàn)
C.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D. 其真无马邪(yé)
4、“食”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其能千里而食也
C. 食之不能尽其材 D. 谨食之,时而献焉
5、本文运用了 的写法,“千里马”比喻 ,“伯乐”比喻 ,食马者比喻 。文章尖锐地讽了 ,抒发了 的愤慨之情。
6、用原文回答
a.写千里马终身不幸遭遇的是哪一句?
b. 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c.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附录:《马说》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说“木叶”》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主备人:李更鑫 复备人: 审核: 班别: 姓名: 编号:20140902 课题:2《雨说》(2课时)课型:预习+展示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重要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15、说“屏”课型:新 授 主备: 审核:使用人: 班级: 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
马说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词语。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3、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寓意。学习重点:1、文中重点词句的掌握。2、力争当堂成诵,加深对文章......
主备:史军伟校审:张梅签审:刘成大使用时间:2012.9.12《马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感知文言议论文的主要特征,体会文章比喻手法的作用,把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