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发展与女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女性能力发展: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探讨女性能力发展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最终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必须把女性能力发展纳入视野。因为:
第一、促进妇女能力发展,是实现男女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首先,妇女能力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促进妇女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实现男女共同发展,是社会和谐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女性的解放与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以及人自身发展程度的标尺,女性的地位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最好尺度,他引用了傅立叶的一句名言,“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1](P250)与此相联系,马克思认为男女两性关系最鲜明地标明社会发展程度,“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自己来说成为并把自身理解为类存在物、人。”[2](P296)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和谐社会建设,表现在男女两性关系上,必然要求男女平等、和谐发展。而妇女的能力发展不仅是男女平等的重要表征,并且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关键因素。妇女只有实现自身能力方面与男性更平等的发展,才能争取与男性更平等的社会地位。其次,妇女能力发展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广大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女性只有在自身能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与男性一道,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第二、促进女性能力发展是“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从政治上就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依归,强调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不是最终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终极目标,才是发展的最高准则和标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能力发展、社会性发展、个性发展等方面。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社会关注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的发展。因而关注女性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女性能力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必然逻辑。任何对女性发展的忽略,也就是对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违背。
第三,促进女性能力发展,是实现女性自身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既包括人际关际的和谐,也包括每个人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和谐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一个人的能力、社会本质、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能力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女性能力发展是女性社会性发展、个性发展的基础。广大妇女只有实现了自身能力的全面、充分发展,才能更广泛的参与社会,形成独立的个性。
二、促进女性能力发展:和谐社会建构进程中的必解之题
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都为女性能力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女性的能力发展。但是,在能力发展问题上,仍然存在性别不平等、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女性能力发展的、不和谐的因素。突出表现在:
1、男女两性的能力发展不平衡
2、男女两性的能力发展机会不平等
3、男女两性能力的社会承认不平等
4、对女性能力发展一定程度的歧视与偏见
《实现女权梦想的根本途径初探-突破机遇主义和时代限制,建立新式性别秩序》作者:学术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
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结业论文结业考核我选择的两个论题为1, 中国女性经济独立的相关问题4, 中国当代大学生婚恋的相关问题论题一、中国女性经济独立的相关问题从古至今,一般都是......
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答卷一、对中国当代女性发展的一些想法在当今中国,女性地位在逐渐提升。在2013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的总体评分上升,但仍保持第69位。这是对中国......
和谐与发展高一四班高冬雪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衬托,才显得平和馨香;奥运,因为世界有同一个梦想的理念,才会沸腾。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
北京申论考前押题(九)发展民办教育,促进社会和谐http:// 2006-12-13 来源:中公网 点击:4792问题:1.法律制度不配套,政策扶持未落实2.办学思想不明确、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对民办教育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