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老龄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_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3:34: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发展老龄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发展老龄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

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村老年协会

徐洋村位于南平市东南部,闽江河畔,距南平中心市区13公里,离316国道3公里,市区十九路公交车直达夏道,水陆交通比较方便,是南平市江南新区开发中心区域及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区。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813户,总人口3560人,六十岁以上老年人486人,占总人口14%,十八岁未成年人648人,占总人口19%。

我村老年协会是1991年成立,发展到至今已经二十年,协会成立以来,在夏道镇党、领导和村两委直接领导下,市、老龄委的及时指导和帮助,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两项(一老一少)工作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我村老龄工作的全面发展。

我村的老年协会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老年协会、老体协、关心下一代、老年学校)。在老年协会统一领导下,班子成员分工各有侧重,统一协调全面工作,因而使各项工作获得全面发展,十几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鼓励。1997年省老龄委授予徐洋村“先进单位”,2001年延平区老龄委授予我村“先进单位”,2003-2009年先后被中共南平市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中共延平区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延平区关工委授予“五好关协”,2005年9月延平区关工委在我村召开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场会。老年体育工作,延平区老体协授予“先进单位”。2006年6月延平区老体协在我村召开农村首届门球比赛,在比赛中我村获得二、三等奖杯两个。2007年5月南平市老体协、农体协在延平区王台镇召开首届农村的门球赛,我村获得三等奖杯一个。发展老龄事业,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主要力量。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心系老年群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扎扎实实做好老龄工作,达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的。我们在发展老龄事业工作综合为“六个一”

一、有一个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是以退休回乡安度晚年的老干部为骨干,村历届退下来的老书记、老主任,热心于老龄事业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村民,还有与孩子同学共读的老教师,回乡退伍的军人等29人组成的班子,(内设顾问5人,名誉会长1人,正副会长7人,理事16人),这个班子的主要特点:其

一、班子成员和谐,思想比较统一,工作比较协调。其

二、班子成员大部分已年过七旬,都是原来的村主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

三、他们热心于老年事业,爱岗敬业,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劲头,有的老同志说,“老年自知夕阳浅,不用扬鞭自奋蹄”,为发展老龄事业尽心尽责,对做好老龄工作有着强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发挥自己晚年的余热而感到自豪。

二、有一股为办好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劲。二十年来依靠社会力量,修桥铺路,办希望工程、办好老人活动中心,关心下一代。发展老人体育活动,抢修名胜古迹,建各种休闲凉亭,拯救民族文化遗产,落实老人生活供养等十七件实事。我们办每一件事,事先都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要求。如水电站我村被淹没后,村街小巷的石板路不见了,到处是坎坷不平的丸砾,雨天一路水,晴天一身灰。村民想在心里,说在嘴里,能修一条水泥路有多好的愿望,可是我们村庄大、面积广、投资多,事难办,谁也无法承担此重任,我们根据村民的愿望,在村两委统一领导下,本着人民的事人民

办的精神,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克服等、靠、要,群众发动起来,村民自觉集资捐款,多者5万元,少者300元,有的老太婆也把自己晚年的养老金也拿出来捐款,全村共集资160多万元,村街小巷七公里铺上水泥路,真是众人拾柴火火焰高,改变村容村貌,村民拍手称快叫好。

三、有一所思想道德建设和老少文化娱乐休闲活动中心,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利用这块场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利用挂楼两排的走廊,办老少阅览室,备有各种书籍300多册,张挂“五个榜”,荣八耻榜、成才榜、能人榜、好样榜。为村民和青少年树立学习的榜样。两壁长廊张贴《文明道德》、《学孝富》、《十劝赌博害》、《晚婚优育好》、《忍崇高》等古今民间作品,向广大村民和青少年坚持孝亲敬老,正气良风等传统美德。以活动中心为阵地,老人谈古论今,讲今昔对比。教育青少年爱国爱乡,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生活过得很甜蜜。在村民中流传着一首“顺口溜”深化农改闯新路,开辟保温新项目,发展农业添活力,人变地变村貌变,村街小巷水泥路,钢筋砖混新楼房,身穿绸子尼龙衫,还有金钱存银行,致富牢记邓小平,翻身不忘共产党。教育青少年不忘历史,珍惜当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拼搏,贡献力量。

四、有一点孝亲敬老的爱心,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共享者,确保老年人在有保障、有尊严、存安全的社会条件下生活,就必须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父母、子女、婆媳之间的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相尊重,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为此,我们队全村老年人的民生向工作了研究,对全村老年人生活供养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通过普查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486人,占总人口14%,其中60-69岁229人,占总人口6.5%,70-79岁189人,占总人口5.4%,80-89岁58人,占总人口1.6%,90岁以上5人,享受低保7人,五保户14人,有退休金5人,享受低保7人,五保户14人,有退休金5人,空巢老人25人,通过普查现在老年人的生活供养情况归纳为如下几种:一是优,子女孝敬,婆媳关系协调,家庭和睦,晚年生活富裕的有144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0%,二是良,家庭子女,婆媳关系比较协调的,生活有保障的有236人,占老人总数49%,三是一般的家庭子女关系不够协调的,虽然生活有保障,只负担口粮,生活费不够开支有15人,独居的老人有35人,针对上述几种情况,我们做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关注两高(高龄、高发病期)的老人,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有63人,占老人总数13%,组织开展探望和慰问困难和生病住院的老人活动,如名誉会长张光风同志自2000多元买床线毯送给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二是生活供养无保障的老人,日常生活有困难的,我们帮助调解。如:组村民朱永生夫妻二人年过七旬,而且女的还是残疾人,生活供养不到保障而经常吵架,会长张光风同志听到这个问题,登门调解,召开家庭会帮助协调,经过调解两个儿子同意,大儿子抚养父亲,二儿子抚养母亲,这样夫妻二人生活都有了保障,两个老人非常感激。三是每年在重阳之前,以村民小组为常住,自上而下评选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好儿子、好媳妇、好公婆的先进模范,重阳节召开一次隆重的表彰大会,发给奖状和奖品,十几年来共评选出“五好”家庭先进模范226人,占全村总户数26.5%,促进社会和谐,老年协会成为老年人的温暖之家。

五、有一批热心办希望工程的好村民,老年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

者和传播者。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开辟保温致富之路。村民们致富不忘智力投资,解放前我村没有一个大学生,近十几年来每年考上大学本科或大专的有六七个。因此,村民对教育事业更加关心,积极捐资助教,台胞吴新民回乡探亲得知后慷慨解囊捐美金1000元添置课桌椅,为家乡增添一点爱心。本协会向李永椿老人的两个儿子,为学校装修教学楼,为少年儿童健身活动、修建操场跑道、建图书馆等三项捐资21万元。村民们为修建幼儿园和教师公寓,铺学校水泥路等捐资15万多元。自1996年以来共捐资助教36万多元。捐资助教成为徐洋人的时尚,现在徐洋小学是花园式的校园,优美的学校环境,舒适的课堂和电脑室、图书馆,宽敞的篮球场合跑道,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村是民间故事诗歌之乡,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对原著和手抄本被烧毁,民族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破坏,有几份现在已无法挽回。为了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由本协会常务付会长李永兴同志主编,带领一班老同志,不管寒天酷暑走家串户,召集老故事员回忆座谈,花了一年多时间,搜集挽回大部分民间故事、诗歌、圣经,现已汇成册,中华民间文学等成为南平市卷徐洋村卷,大约有25万字,铅印1000本,投资2万多元,还举行发书仪式,受到市、区宣传部和文化出版社、文明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市、区有关领导为这本书题词,我村几位老人为拯救民族文化遗产做了一件好事。

六、有一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是搭好老龄共组的中心环节。老年人是维护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我们是怎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是搞好几项工作:一是抓苗头,紧跟形势,如水口电站移民闹事,樟湖、太平移民闹事也没有波及到我村,有的还来我村暗中串连活动,对我村的极大,我们发现这个苗头,挺身而击,配合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很快地把这一场闹事的影响安定下来,受到区、镇领导的表彰。二是利用重阳节和春节茶话会等大型会议,向村民,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社会和谐的好人好事,树立正气良风。三是配合村调解委员会做好老年人的家庭民事纠纷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谐。四是深入家访和慰问困难及生病住院病人的活动,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根本,要因人因地制宜,根据的对象,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因势利导,这样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十几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做出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总结过去,开创未来,与时俱进,把我村老年协会建设徐洋村老年人温暖之家,如有不当之处,请上级批准指正。

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村老年协会主要事迹

徐洋村老年协会成立于1990年,根据《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村老年协会章程》第四章规定,通过会员代表选举出会长、副会长、理事及3人领导班子成员,任期三年。徐洋村总人口有3560人,833户,六十岁以上老人有486人,近年来,徐洋村在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取得可喜成绩,这与老年协会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分不开的。为了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发挥老人们的余光和余热,老年协会在文化娱乐、社会稳定、关心下一代成长作出了一定贡献。主要体现在:

一、开展养老敬老活动,促进家庭、邻居和谐。2007年,老年的协会组织开展对本村老年人的供养情况进行调查,关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根据调查,晚年生活过得较好的达96%以上,没有发现虐待、遗弃老人现象。在春节、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还组织开展慰问困难老人活动,在日常里,还根据发生不同困难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精神、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

自老年协会成立20年来,每年的九九重阳节都开展“好公婆、好儿子、好媳妇、好邻居”五好创评活动,通过评选活动,有效促进家庭、邻里的和谐。同时也涌现出敬老孝老的好典型,如:李舍妹,2004年曾荣获全国“葆春杯”孝亲敬老之星荣誉。

二、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乐好场所。徐洋村老人活动中心内没有棋牌、电视、阅览室等,有专人管理,每天免费开放。为了老人的健身活动,开辟了门球场,在门球场内还安装了健身器材一套,每天清晨有门球爱好老人进行门球训练,还有的老人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适宜自己的健身器材进行健身活动。2006年5月,徐洋村门球对参加时老体协在王台镇举办的农村门球赛,徐洋村的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娱乐项目。

三、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下一代的学习创造良好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徐洋村外出从事保温业的群众较多,村民富了,不忘智力投资,培养未来的接班人在老年协会的倡导下,村民踊跃集资捐款,修建徐洋小学教学楼,建幼儿园、教室公寓、电脑室、图书馆,添置课桌椅,修体育场、跑道等,为下一代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徐洋村老年协会还针对村民外出从事保温业的村民较多,有30多为留守儿童的情况,积极开展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教育活动,组织人员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时常在学习、生活和精神上予以关心和爱护。

徐洋村老年协会成立20年来,得到了群众的欢迎,更得到上级的表彰和鼓励,1996、2001、2005、2006、2007、2009年,先后被省、市、区、关工委授予“五好关协”、“先进集体”、“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二十年来,我们虽做了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村两委、镇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把老龄工作摘的更好更出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置瓦,发挥余热。

2010年8月30日

促进公交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促进公交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独特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使短短的车厢很自然的成为社会的一个“窗口”,在这里,人们即可以看到该公司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也可......

发展民办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北京申论考前押题(九)发展民办教育,促进社会和谐http:// 2006-12-13 来源:中公网 点击:4792问题:1.法律制度不配套,政策扶持未落实2.办学思想不明确、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对民办教育缺乏......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策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执政社会基础的......

老龄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抓住机遇 科学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积极努力,老龄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和明显进步,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发展,我......

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发展天下事“和为贵、谐为美”,和谐是发展之基,是利事之本,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和”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人们对成功最好的注解。自古以来,人们......

下载发展老龄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老龄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