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_浅谈舆论监督类节目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56: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舆论监督类节目”。

从《关注》栏目看法制节目的创新

●张 勇

摘 要:

文章在总结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关注》栏目节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都地区法制节目的分析,根据人大立法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共同点、共通点,分析和探讨了成都电视台《关注》栏目特殊的电视法制栏目形式。

关键词:

人大立法,法制节目,《关注》栏目

前言: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今电视荧屏中,法制节目的数量已经不能再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了,几乎可以用多如牛马、车载斗量、遍地开花等来形容了。上至央视下至县台,从电视台的综合频道到法制频道甚至到影视频道,都能看到法制节目的身影。这其中有专业的法制频道,有专门的法制栏目,也有其他栏目,他们通通都在播出法制节目,这其中有的是自己制作的,有的是引进编辑的,甚至有的是直接拷贝的。

不少问题也随之出现,观众越来越不买账,收视率越来越低,宣传主管部门的批评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在法制节目中如何进行案件的报道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试就法制节目中的案件报道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新闻类节目的监督性报道,只要带有“非正常拍摄”,以及暴露社会阴暗面甚至某某单位个人工作失误,观众就非常喜欢,收视率也很高。我们无法指责观众的口味,也没有必要专做负面报道去迎合观众而忘却党的宣传事业。我们编辑记者能做的,只能是如何能将宣传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的含义:

1、人大监督:

人大监督,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为全面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的检查、调查、督促、纠正、处理的强制性监督。在我们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切实履行好人大监督权,既是对人大工作实效的检验,又直接关系到人大地位及作用是否具有权威性。

2.舆论监督的狭义与广义:

舆论监督这个话题已经谈了二十多年了,至今仍是世人关心之所在,因为它确实是从上到下,从观众到记者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但是很多人搞不透彻舆论监督的本质,甚至一些很多编辑记者都似是而非。一概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曝光,是批评,这是对舆论监督的狭义上的理解。实际上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不知道运用舆论监督,而是不知道怎么运用舆论监督,不了解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其实,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是批评和曝光,它实现的形式包括:

一、公开报道。如为实现党务、政务公开,公开报道某某事件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像这种报道有很多时候居然被遭到曲解)。

二、评论。如评说政府事务和公共事务,(评论人可以是编辑记者也可以是嘉宾)。

三、批评。如对各种违法活动、腐败行为,社会丑恶,不雅现象的批评报道,三者不能绝然分开,比如批评不可能离开报道的事实和根据法律和社会公德做出的评说。

“舆论监督”中的“监督”,现在在媒体上运用较多的是对各种坏人、坏事的批评,如某商店出售劣质商品,某团伙操纵小孩乞讨,某居民小区乱扔垃圾,弄得臭气熏天。现在一些都市报和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就是进行诸如此类的监督。当然,这也是需要的。毕竟党中央一直在强调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这些算在舆论监督的内含和外延内也未尝不可,但它们绝不是舆论监督的主体和重点。

舆论监督,从广义上说,它应该包括对党务、政务的公开和评论,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施政活动的监督,以及对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的揭露和批评。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公共权力。所以它首先是面向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权力的监督。其次是“三贴近”中的监督。前者可称为高层次监督,后者可称为低层次监督。

二、相互补充的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

在我们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对高层次实现全面监督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往往我们无法对政府机关领导公务人员进行监督。即使监督了也会遇到一些阻力。毕竟舆论监督只能从言论层面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舆论监督始终无法与另一种监督相比,这就是——人大监督。

在我们国家,有各种形式的监督,而人大监督是国家监督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因

而,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机构。人大的监督,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的监督权是相当大的,监督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宣传处处长程果同志在给我们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座谈中总结到:“人大的作用简言之就是立法,监督,决定,罢免四大权力。而监督对象则除了党内事情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总的来说,包括监督法律的实施。人大决定的事情,要监督它的落实。但在现实中,从总体上看,监督工作依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监督的效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时候,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时,要求“一府两院”要办理的事情,“一府两院”可能不是很及时,像这种情况人大也需要给他们施加压力,人大可以以授权的方式由媒体将情况公之于众,进行舆论上的监督。

因此,人大监督也需要借助一些手段和形式,而舆论监督更需要力度上的保障,于是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一结合,便诞生了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成都电视台全新合作的人大电视专题栏目《关注》。

三.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催生《关注》栏目

1、定位之争

在最初组建栏目的时候,我们为《关注》栏目的定位犯过愁。监督是人大的重要职责,监督类题材又是观众所喜欢的。于是有人提议将《关注》栏目定位为监督类栏目,专门对相关单位和部门、对社会现象进行监督和批评报道。这样对收视率来说肯定有帮助。但是我们又反过来想了想,要是《关注》栏目一直都报道负面题材,那都市生活频道不就是长期充斥着一些“负面”的阴暗报道?即使这些报道就其本身来讲篇篇都真实,但从总体上来说却违背了整体生活的真实,违背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一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必然误导广大受众,让人民群众看不到前景。势必打乱党委政府的正常工作部署,甚至搞得社会不稳定、不和谐。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栏目《焦点访谈》以舆论监督为主要特色,但都没有一贯性的批评报道。同时,监督虽是人大的重要职责,但人大也不是天天都盯着各个职能部门不放,随时都找别人的漏眼。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也在立法,也在为社会建设鼓劲帮忙,也在关心老百姓„„,经过我们与市人大宣传处的沟通、综合衡量后,我们双方将《关注》栏目定位为: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体现人大代表履职的既宣传也监督的新闻专题类节目。目前,从总共播出的40多期节目的效果来看,绝大多数节目的收视率都较高,有部分节目还位列都市生活频道的前列,如关注家庭婚姻道德建设的节目《保卫爱情》,探讨私家侦探的合法性的节目《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私家侦探》,呼吁《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尽快出台的节目《物业安保为何被打》等等,尼尔森调查的收视率都超过了2.0,从这些效果来看,当初这样的定位无疑是正确的。

2.谁是主导?

栏目有了定位后,就是具体的制作了。在策划选题上是人大主导还是媒体主导?我们知道,新闻媒体在任何政治政策面前,都应该遵守纪律。因而,有记者担心,《关注》栏目会不会完全受人大的束缚,简单化的成为他们的传声筒?而人大方面的同志更担心,如果任由电视台做主导,会不会最终削弱人大监督的力量,最终变成一档普通的电视栏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运行后,这两种担心就变成了多余,双方很快就找到了有机的结合点:相互促进,互推工作。

在《关注》栏目的节目制作过程中,首先是人大提供策划,这个策划只是大方向的。然后由我们栏目组进行具体选题。比如房地产的“十大陷阱”。人大只确定要做这么个方向的节目,而选哪个典型案例,选哪家公司,哪个消费者,甚至反映什么问题都是我们电视台去操作。人大提供策划也不一定都要做出来,有些策划不适合用电视语言来表现的,我们就会与人大沟通。反过来,由于媒体掌握着很多一线的新闻线索,这是人大组织没有的优势,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问题后,只要与人大的近期和远期的中心工作有关,我们就会报请市人大,征得他们同意认可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采访和制作。比如《“幸福使者”不幸福》这期节目,在当时就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家用轿车是否属于消费品。当时,我们的记者是在网上论坛里偶尔看到的一则帖子,当事人愤愤地谴责成都的一个汽车销售商,也同时质疑法院的判决。敏锐的新闻敏感使记者认识到此事一定不简单,不光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将会涉及千千万万有车一族的切身利益,也暴露着汽车销售行业里面某些黑幕,还考验着法律的尊严。但是如何正面宣传呢?既然汽车销售行业有问题,法院判决也有争议,这不恰恰是人大组织或人大代表履职的地方吗?于是,我们邀请市人大代表开始在节目里大声呼吁汽车销售行业应该如何自律,法律上的盲点应该去如何克服等等。与此同时,市人大代表还通过打电话到中消协,了解相关法律,并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提出建议,通过他们向最高法院进一步呼吁做出司法解释。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不光加快了该案件的审理解决过程,还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很多热心观众打来电话表示赞扬,也有一个观众到台里来找记者解决其他的争议问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些热点问题,一般的节目不敢报道,你们是人大代表履职的节目,我相信你们能解决”。

3、在实践中积累,杜绝三个“收”的问题

正像上面《“幸福使者”不幸福》那期节目一样。我们在进行监督的同时,也对人大近期和远期的中心工作进行了正面宣传。以前,在我们编辑记者看来,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是相反的两类节目,但是在《关注》栏目里,我们却将二者结合得如此的紧密。

与此同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关键在于进一步明确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目的——帮忙不添乱。目前,要克服监督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必

须杜绝三个“收”的问题:第一是以为只有监督才能有“收视率”,搞负面报道才有人看。第二是“收拾心理”,心里有气,对社会上的事有气,要想“收拾”某单位某人,而没有站在大局的角度来看待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对待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要客观、正确地分析,不能抱着一种出气的态度来搞监督。第三是“收封封”,极个别的记者私欲膨胀在作怪,打着采访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吃拿卡要,损害了记者队伍的整体形象。杜绝了这三个“收”,我们的监督才能有的放矢,有张有弛,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新闻舆论监督要按正确的要求来做才能做好,目的是帮助改进工作,扶正驱邪,要有利于改正工作,有利于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做的《水问题“水”不得》这期节目,就是循着这一思路拍摄制作的。当时作为成都名片的三圣花乡刚开始有水污染的苗头,记者和人大代表就一起冒着高温亲临水污染现场,取证调查。我们发现,水污染的苗头并不是民间猜想的河流上游的工业园区,而是三圣花乡旅游区的农家乐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记者和人大代表都抱着拯救成都名片的目的,报告了环保部门,对村级基层管理单位不仅仅是进行了监督,还积极给他们想对策,实际上是给他们帮了忙,也给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地方提了醒。观众反映说:“节目做的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人大代表不愧是人民的代表,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着想”。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必须同提高报道的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导向的正确,不仅体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宣传的效果上。那种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报道,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带来消极的和负面的影响。所以提高正面宣传的效果,就是要以坚持“三贴近”为突破口,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使新闻为广大人民群众爱看、乐于接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正确舆论的引导。

在《关注》栏目一步一步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的得到新的经验,新的体会。人大的宣传是政策性很强的正面报道,舆论监督又是我们新闻工作神圣的职责。《关注》栏目将二者看似矛盾的方面统一了起来。在正面宣传中有监督,在监督中又处处体现正面宣传。

这是一种新的宣传模式,不但让人大的工作借助媒体展现,同时,也让被人大监督的单位和个人工作效率更高,干部更清廉,更让老百姓知道人大组织,认识人大代表。群众有了问题后会借助人大这一途径去解决。不会像以往那样有苦无处诉,有难无处讲,有事无处找了。

同时,在过去,电视媒体有舆论监督节目,但更多只能从表面去监督,监督起来也畏首畏尾。人大与电视台结合后,虽然电视台的权力并没有被放大,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得到人大组织的支持,监督的力度将有所加强。以往,报道人大的工作浮光掠影的较多,现在以栏目的形式固定下来,一定能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更好地开展下去。

作者单位: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关注》栏目 地址:成都市双林路99号

E-mail:zhangyong@139.com

论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动

在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有多种监督形式,如党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等。每种监督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考虑,笔者认......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全文)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2003年9月,xx市人大常委会联合xx电视台、xx新闻网和xx都市报等三家不同介质的媒体,分别主办了《实事面对面》和《代表在线》两个大型互动......

从刘涌案件看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

从刘涌案件看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第一 刘涌案引发的思考•正确完整的信息披露——维护公众知情权——坚信审判公正——维护法律权威•“鉴于其 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

从李刚门看网络舆论监督

从“李刚门”看网络舆论监督马昌群信科0820087112摘要: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发挥了许多传统媒体无法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监督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由于互联网在......

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

冲突与平横:人大监督与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大监督与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冲突已久,这既是一个久远的话题,又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之间的......

下载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