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21: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中 国 佛 教 两 千 年

汉:佛教初传中国

佛教初传中国,依附于黄老,当时人们把它看作方术的一种,或者是看作当时民间流行的信仰或巫术之一。《后汉书》记载楚王刘英一方面崇尚黄老,另一方面又尊崇佛教,具有道家特点的黄老之学与佛教被人们相同看待。佛教的精深教理在当时也不为人们正确理解,灵魂不灭和轮回报应的思想是人们理解的最初的佛教义理。

这时汉明帝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供印度来的僧人竺法兰与摄摩腾居住,并且译出了第一本佛经——《四十二章经》。总之,这时佛教还不为大多数中国人熟知,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处于依附于道家或道教的情况。

魏晋:走出依附的道路

魏晋时期,所译佛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加,大小乘经典相对完备;佛教的义学有了迅速的发展,佛学正在开始从依附老庄玄学独立出来,佛道儒三家相互影响和竞争;僧团的戒律学也有了进展,律藏被首次译出,汉地佛教汉人授戒已经形成制度;汉人对于佛教义理已经有了自觉的需要,开始走出汉地到西方去求得佛经。佛教已经开始从贵族府第走向了社会,在民间流传开来。

这时盛行玄学和佛教般若学说,佛教界因对《般若经》中的“诸法性空”的基本思想产生不同的见解,出现了“六家七宗”的学派。道安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著名人物,朱士行是第一个到西方求取佛经的人,鸠摩罗什是中国第一个著名的翻译家。

南北朝:登上历史的舞台

南北朝的统治者把佛教看作有助统治和维持社会太平的工具,除了扶持佛教外,还对其加紧控制管理,建立了佛教的僧官制度。

北朝佛教重视戒律与禅定,推动了起塔造像的活动。在民间下层,观音信仰、弥勒信仰以及净土信仰弥漫各地。北朝佛教的禅学发达,对后出的禅宗产生影响。南朝的禅学对后出的天台宗有重要影响,南方的佛教义学讲求佛教精神实质,在理论上多有发挥,讨论佛性思想众说纷纭,据说达11家之多。

南北朝译经事业非常繁荣和发达,国家组织译场,很多重要的印度佛教经典都被陆续翻译出来,中国僧人自己撰写佛书,甚至编纂伪经。佛教界内部还产生许多专门研习某一经典或以印度佛教的某一派经典为主的学派。前去西域或印度求法的僧人众多,法显和宋云、惠生都是著名的僧人。由于南北战乱频仍,民族矛盾尖锐,加上佛教的急速发展,遂与儒道二家发生冲突。在南朝,佛教与社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思想文化的争论,这包括了佛道之间谁高谁低的争论,佛儒之间沙门是否礼敬王者的争论,神灭与否的争论。在北朝,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都发动过“灭佛”的活动。

隋唐:走向鼎盛时代

隋唐时期,佛教的兴隆与国家的政治支持密不可分。隋代几位皇帝对佛教非常尊敬,唐代大多数的统治者也出于政治需要而提倡佛教。在民间,佛教也广泛流传。在僧人中有不少学问高超的人,他们为了学习更多的佛教理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印度取经留学,回国以后在国家组织的译场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玄奘是其中最突出的伟人。而由中国僧人撰写的佛教著作则更多,丰富了佛教的理论宝库,促进了佛学的繁荣。

经过了长达几百年的佛经翻译活动与佛教义学的研习论争,僧人对佛教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上地域性的佛教特点,中国佛教的品格最终形成,标志

着外来佛教文化已经完成了同中国固有传统的融合,中国佛教真正走向自立。自中国第一个民族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出现之后,先后又有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几个宗派形成。

佛教还深刻地影响了当时哲学、艺术、建筑等领域,促进了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佛教文化开始大规模地走出国门,流向朝鲜、日本以及越南等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同时,汉地佛教还先后传入了西藏地区、云南傣族和大理白族地区,对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8世纪中叶,唐武宗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4次灭佛的行动,佛教受到致命打击,原有的几个宗派只剩下禅宗与净土宗,佛教遂转入低潮。晚唐五代之后,只有禅宗还有发展,净土宗在流行。

宋辽金元:从高峰跌到低谷

宋代,禅宗和净土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禅宗最终形成了「五家七宗」。朝廷对佛教进行总体上的控制,同时利用佛教来为国家创造收入。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宋代雕刻了第一部雕版汉文大藏经。这时佛教正在进一步世俗化,各种法会不断,佛教的仪式日益丰富,寺院活动更为商业化。僧人宣扬佛教服务于王权,依附于儒教忠君爱国的原则,认为佛教的道德有助于王化,有助于社会道德的建立。在理论上,佛学与儒学和道教进一步相互融合,走上了“三教合一”的发展主流。佛教界内部则融和禅净二宗。

辽代佛教最为兴盛的是华严宗和密宗。皇室提倡佛教,帝后动辄斋僧,民间流行“邑社”的团体。金人治国用儒术,辅助社会用佛教,留给后世的是刻本大藏经《赵城藏》。

元代统治者尊奉藏传佛教,以喇嘛为帝师,特别利用藏传佛教来稳定西藏和蒙古地区。在藏地,佛教出现了数支派别;在内地,天台宗流行于江浙一带,还有宋以来形成的白莲教和白云宗。总之,这一时期的佛教在民间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明清:最终变得衰落

明清两代,佛教进一步衰退。明初统治者从制度上限制佛教的社会地位,将佛寺分为“禅”、“讲”、“教”三种。每种寺院的僧人,连穿什么样的衣服也有规定。清代沿袭明制,加强僧官制度,内地主要仍为禅净两宗流行,寺院流行做佛事。

明代佛教在吸收道教传教方式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糅合儒家伦理与佛教学说的著作,三教合流更为明显。明末以袾宏、真可、德清、智旭四大高僧为旗帜,面对佛教在民间的世俗化和商业化,特别提出了读经的重要性。清末,法相宗曾经一度重兴,一些人想将此作为挽救衰败的国家和世道人心的思想武器。西藏密宗和日本密宗也被引入内地,但并未能扭转佛教下滑的趋势。由于佛教僧人的素质不高,一些居士自成体系,刻意讲学传法、刻经流通,为复兴佛教做了大量工作。

明代政府曾经取消藏传佛教的特权,但出于政治需要,仍在西北设藏传佛教的僧官,优礼西藏喇嘛。清代更是对藏传佛教予以扶持,给藏传佛教领袖很高的待遇,同时又加强了中央的管理权,规定采用「金瓶掣签」的方式遴选*,并以此形成历史定制。

在藏区和蒙古地区,佛教在经过宗喀巴大师的宗教改革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特有的社会制度。在云南边陲地区,来自缅甸与泰国的南方上座部佛教传入,最终成为这一地区的主流佛教。

近现代:找一条新路

民国时期,佛教仍处于不景气之中。随着西方民主思想与科学思想的广泛宣传,批判封建思想和非难宗教的思想一时成为思想界的新文化任务之一,与封建思想和落后制度相联系的佛教自然受到了冲击。

佛教为了救教,致力于内部的整理及改革。佛教界成立了中华佛教会,试图重新振兴佛教。释太虚提出了改革佛教的三大主张,但成效不大。一些学者将国家的振兴寄托于佛教,认为佛教里面有很多思想与西方的思潮有共同点,或是佛教里早已有之。以居士为主的团体,与僧伽并立,他们推崇较理性的知识佛教,注重义理的研究。随着世界佛学的研究,中国的学术界也开始采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佛教,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形成自己的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佛教三大派首次真正统一到刚成立的中国佛教协会下面,有了新的气象。但是后来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影响,佛教受到不公正的对待。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重新贯彻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佛教界开始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寺院得到修复,佛教界人士地位提高,对外交流频繁。佛学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成为当代人文科学的热点,成果丰硕。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的佛教发展很快,并影响了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中国的大乘佛教走上世界,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附注一: 跨进西天佛国 什么是佛:

佛教里对「佛」的解释与用法很广泛。除了指获得觉悟的释迦牟尼外,认为在释迦牟尼之前之后,在不同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佛」,例如阿弥陀佛、弥勒佛等等。

早期的佛教认为「佛」是获得了圆满的觉悟者,永远受到尊敬和崇拜,世俗之人很难达到他的境界。再往后的佛教主张不仅是自己觉悟,也能让他人获得解脱的才是佛。佛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形象和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内在的把握与努力的方向。所以佛教强调,每个人都有觉悟成佛的机会,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做到「心中有佛」。推而广之,佛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充满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几个不同的时段里。总之,「佛」的本意是「觉悟」,凡是拥有这种觉悟精神的人与物都可以称为佛。什么是佛教:

佛教历史悠久,公元前5至6世纪时产生于古印度,至今已有2,500余年。教主释迦牟尼()经过修行获得了觉悟,因而创教。在印度梵语中「觉悟」写作「Buddha」,音译「佛陀」,简称为「佛」。于是后人就将他创立的宗教尊称为「佛教」,按字面意思讲,就是「觉悟的宗教」。

佛教自创立之后,在公元前3世纪从印度开始向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亚与东南亚地区传播。在公元前后,经过中亚向中国传播,再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等国。18世纪时又流向欧洲、美国等地,现已遍布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佛教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传入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最终成为各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影响深远。佛教信徒由出家的僧人和在家的居士组成,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佛教派别,寺庙是佛教徒的宗教活动场地。佛教有自己的完整仪式和尊崇的神祇,其经典都是用各国文字写成。世界上现有佛教徒超过3亿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理论庞杂,博大精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佛教的整个教义由戒、定、慧三部分组成。「戒」是指戒律;「定」是禅定,这是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慧」是智慧,这是佛教的理论的总合。但是具体而论,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可以从这几方面表现出来:

「四谛」,是佛教的人生观。「谛」是「实在」或「真理」的意思,「四谛」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种。佛教将现实世界看成是虚幻的,整个世界与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要人们通过修行的办法解脱这些痛苦,最后到达一个清净美妙的世界。

「八正道」,是灭苦的途径。八正道为:正见、正思维(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佛陀认为,这八种正确途径是每个寻求解脱的佛教徒的修行法门。

「十二缘起」,是佛教的认识论。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关系,都是相对的存在关系或条件。从人生观来讲,就是「十二缘起」,也即是人的生命的起源和过程是依赖于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之十二个彼此成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环节而构成生命的不断循环。其中从无明到老死是顺观,可以看到人生的发展过程。由老死到无明是逆观,可以看到造成生死的根本原因。

大乘、小乘佛教:

释迦牟尼圆寂后的约100年之间,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统一的佛教僧团发生了分裂,形成了多个派别,印度佛教进入了众派林立的时期,史称「部派

佛教」。约在公元前后,一些北印度的佛教徒不满僧团的腐化,自己创立了新派。为了将本派与部派佛教区别开来,他们自称是「大乘」,意为走在大道的车辆,而将过去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统称「小乘」,斥为在小道行驶的车辆。到现在,因年代久远,这个称呼已经约定俗成,不再有褒贬的意思了。

大乘佛教主要流传在亚洲的中国、蒙古、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北方地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在南亚的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南方以及中国云南边陲的傣族等民族地区。但是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小乘,而认为自己是佛教的上座部的传人,自称为「南方上座部佛教」。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能在某些场合滥用「小乘」。又由于他们的佛经用巴利文撰写,故又称「巴利语系佛教」。

汉传、藏传、南传佛教:

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在阿育王的支持下,开始向其它地区传播。最早的一支是由阿育王的儿子摩哂达由南印度渡海将佛教传入到楞伽岛(今斯里兰卡)。这是佛教自印度向南方地区传播,称为「南传佛教」,也即现在的「南方上座部佛教」。

公元前后,在北印度的佛教徒通过中亚地区(即现今的巴基斯坦白沙瓦、阿富汗等地),以及当时的西域将佛教传入中国内地。这一支佛教因为使用汉语的佛经,故称为「汉传佛教」或「汉语系佛教」。

10世纪左右,印度佛教通过尼泊尔传入中国的西藏和青海地区,以后又传入蒙古地区,称为「藏传佛教」。因这一支使用藏文经典,又称「藏语系佛教」。在世界佛教中,只有中国的佛教囊括了汉传、藏传、南传三支,他们好比一家的三个兄弟,或者是一棵大树分出的三根支干。

附注二:走上中国化的道路: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人们将它作为方术的一种来看待,翻译的佛经也多采用儒家和道家或道教的名词。随着佛教的影响与势力逐步增大,它特有的品格渐渐地凸显出来,其思维方式与文化性亦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统治阶级的扶持下,佛教开始与儒、道两家并立,最后鼎立为三。

佛教在教义上劝人行善,要人忍让,符合中国人的伦理。同时它又开出了予人解脱的药方,给人慰藉,在实践上要人坐禅,对人的身体与精神有益,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佛教在理论上思维细密,受到了知识分子的欢迎,加以研究,不断提高它的文化地位。佛教的经书文学性强,有很多有益于人类智慧开发的故事,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

此外,佛教本身也积极向中国传统思想靠拢,吸收儒道二家的思想理论,要人行孝,遵守伦理纲常,主张维护现行的统治和社会秩序。佛教寺院按照中国传统家庭的形式进行管理,僧人自食其力,通过劳动,解决自己的吃饭与生活问题,不给社会造成负担。

总之,正是佛教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最终在中国佛教徒的改造下,成为中国人的宗教,走完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中国文化史论文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它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佛教不仅非常懂得“入乡随俗”的重要性,在它传入中国以后,十分注意与......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自汉传入我国,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作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它不仅被中国文化和宗教所接纳吸收,而且有......

佛教的发展历程

佛教的发展历程佛教由古象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创立。印度佛教由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35岁时创立,关于悉达多太子的生年说法有二,佛教开始的时间也有两种不一的说法,一种......

佛教与中国寺庙

佛教于中国寺庙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班级旅升本12—2姓名XXX佛教与中国寺庙一、佛教的产生与发展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姓乔达摩。约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君......

道教与佛教在中国的现状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道教与佛教在中国的现状研究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考生姓名:王静考生所在单位:邢台市内丘县平安小学 准考证号:055504100170 导......

下载佛教在中国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佛教在中国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