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对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俄能源合作问题探析”。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对策研究
王泽宇 王福君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16)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是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领域,双方合作既有曲折又有成就。本文主要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一、序言
东北亚地区能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以及中国的东北地区,目前能源合作仅停留在双边层面上。而由于地缘优势和历史往来的原因,东北亚双边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中俄两国之间。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友好邻邦,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是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地区,两个地区之间的能源合作互动对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中俄双方进一步拓展能源合作,推动两国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升级,奠定了宏观基础。
二、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资源情况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资源情况
能源是俄罗斯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唯一有竞争力的优势部门。俄罗斯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蕴藏最丰富、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最主要的能源产地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石油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现有13个油田,13个天然气半生油田,16个为石油半生气田,13个凝析油气田[1],探明的石油可开采储量为100亿吨左右,占全球的13%左右,约占俄罗斯石油储量的80%以上。远东地区陆地油气开发明显落后于中国东北地区,勘探程度最大仅为8%-10%,主要集中在雅库特共和国和萨哈林州。雅库特地区的多数油田处于勘探初期和中期,而高油区萨哈林地区的开采仅处于初级阶段,凝析油气田比重大,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采。
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然气预测储量约为 13.43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雅库特和萨哈林两大地区。雅库特天然气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已达 1万多亿立方米,预测储量是12.88 万亿立方米,主要包括勒拿.维柳伊气田、霍托宾斯克气田和索博洛赫气田,天然气质量好,不含有害杂质,有利于发展高效能的天然气加工业。萨哈林地区的天然气储量约为700 亿立方米,大都属于重烃少的甲烷系,开发规模较小。目前,北萨哈林大陆架和西堪察加地带发现了大批可开发的油气资源,大陆架地带气田的平均勘探程度为7.88%,而远东地区的海洋大陆架以及太平洋东堪察加部分已经发现系列超大规模的天然气田,勘探程度平均为4.92%,尚未完成大规模的开采。
俄罗斯煤炭资源蕴藏量为2000亿吨,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煤炭储量占全俄总储量的60%,其中80%以上的预测资源和40%的确认储量集中在雅库特地区。远东地区已勘探的煤田主要有勒拿煤矿、南雅库特煤矿、布列亚煤矿、乌尔加尔煤矿、利安斯基煤矿、阿穆尔州煤田、叶列科韦次克煤矿、阿尔卡加拉煤矿、奥姆苏克昌煤矿、鄂霍次克煤矿、阿纳德尔煤矿、恰翁.楚科奇煤矿、科尔夫煤矿、克鲁托戈罗沃煤矿、季吉利煤矿、波德卡格尔诺耶煤矿、帕尔季赞斯克(苏昌)煤矿、利波夫齐煤矿、阿尔乔姆煤矿、列季霍夫卡煤矿、巴埔洛夫卡煤田等,确认储量为181亿吨。
(二)中国东北地区能源资源情况
中国东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比较齐全,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型经济在地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东北地区石油地质资源量225亿吨,可采资源量72亿吨,是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主要有大庆、辽河和吉林三大油田。辽宁省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0.6亿吨,保有储量36.4亿吨,其中工业储量32.8亿吨,占保有储量的90%,主要集中在抚顺地区。吉林省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3亿吨,油页岩预测资源储量2542.9亿吨,探明资源储量174.3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4%。黑龙江省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57亿吨,可采储量为5亿吨。目前,吉林省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居全国第六位,石油剩余采储量11399.0万吨;辽宁石油保有资源量占全国的7.9%,采储量居全国第四位。
东北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地质资源量4.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5万亿立方米,广泛分布于松辽平原。辽宁省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21.9亿立方米;吉林省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7.14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9.58亿立方米;黑龙江省著名的大庆油田天然气探明储量536亿立方米。
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约有308亿吨,其中黑龙江省占73.6%,煤炭工业储量为226.6亿吨,焦煤和配焦煤占一半以上,煤质优良,主要分布于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四地;辽宁省煤炭工业储量为60.2亿吨,全省以长焰煤为主,气煤与褐煤次之,主要分布于沈阳、铁岭、抚顺、阜新、北票、锦州、朝阳等地区: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为21.4亿吨,以褐煤为主,煤质较差,主要分布在吉林、通化、辽源、珲春一带[2]。
三、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资源合作现状
(一)中俄双方石油领域的合作
1992年中俄双方开始商谈石油领域的合作,1994年开始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其标志是俄罗斯尤克斯石油公司提出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项目。1996年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正式确定了中俄原油管道项目。2001年7月,中俄双方签署了《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主要原则协议》,规定修建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为大庆的安大线输油管道。后来由于日本插足东西伯利亚新油田开发,2004年俄罗斯将安大线输油管道改为安纳线(俄罗斯远东的纳霍得卡),只修建通往中国的支线,使中俄输油管道项目陷于停滞,中俄双方更多主要依靠铁路运输原油。
(二)中俄双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1996年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委员会成立。1997年签署了《关于实施向中国东部地区供应天然气项目的备忘录》,奠定了双方在天燃气领域的合作基础。2000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了3个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文件,其中之一是关于俄方从科维克金凝析气田通过管道向中国、韩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供应天然气的协议。2003年该项目组确认俄罗斯计划每年向中国东北地区供气120亿立方米。2006年,中俄政府又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2 关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文件规定俄罗斯将从2011年开始通过东西伯利亚与西西伯利亚两条线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三)中俄双方煤炭领域的合作
中国东北地区的很多大型煤矿都已经进入开采后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东北地区就开始从外省大量调入煤炭。在国内周边省份煤炭逐渐减少的情况下,煤炭储量丰富的俄罗斯开始对向中国出口煤炭产生兴趣。2009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开始了在煤炭资源开发及加工转化、煤炭及煤炭机械贸易与服务、煤炭工业设计三大领域的合作,中国首次由原煤出口大国转变为原煤净进口国。2009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超过了1200万吨,比2008年翻了10多倍。2010年中俄两国在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签署煤炭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两国煤炭合作的序幕。协议规定,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从俄罗斯每年进口至少1500万吨煤炭,而后20年进口煤炭量将会增加至2000万吨。中国则为俄罗斯提供总额为60亿美元贷款,共同开发俄罗斯远东阿穆尔河(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并帮助俄罗斯修建铁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购买矿产挖掘设备等。
四、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资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俄罗斯国内政治因素对双方能源合作的影响 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但由于对国内能源资源开发的整体考虑,俄罗斯在对中国的能源合作上一直摇摆不定。俄罗斯在独立伊始能源合作的重点是西方国家和独联体国家,而且中央政府从长远战略角度考虑,希望能源运输管线都在俄罗斯境内,这样会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俄罗斯东部地区存在的严重分裂倾向,也使中央政府在远东地区能源开发上一直持谨慎的态度。俄罗斯在私有化过程中形成的能源领域寡头,不但占据了大量的国家财富,而且还干预国家政治。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能源产业将一直是其主导产业,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干预经济的能力与力度,必将加大国有股份的力度[3]。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地方联邦更看重外国资金对地方的投资,这是影响双方能源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远东地方联邦更希望能源管线在远东地区修建,这样可以在沿线建造能源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当地就业和收入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薄弱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俄联邦最不发达的地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恶劣,交通、通讯、能源、生活设施和金融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较差,造成经济开发的机会成本很高。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区,占全俄土地面积的36.4%,创造的产值却只占全俄的6%,粮食生产也只占全俄的0.6%。远东地区工业中产业单一,以能源原料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没有能力进行能源深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到位、不成熟,能源开发和加工方面的外商投资政策不明确、不连贯;外商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基金不在国家担保的范围之内,国家的担保机制不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滞后,地方官僚主义严重,投资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低。
(三)思想意识形态问题的影响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制的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往往会忽略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微观层面上往往持有传统的“零和游戏”观念。中俄之间能源双边合作缺乏统一协调的计划和安排,大多数合约都是意向性的,普遍缺乏约束力,对国家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害的,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俄双方更多地关注政治层面因素,而忽视了主动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来调整自己。计划经济时代“苏联老大哥”的优越感,使更多的俄罗斯企业担心中国在未来能源收益分配中会对本国不利,使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依附外国,加重分离倾向。另外,区域外美国等西方国家介入东北亚地区事务,使俄罗斯更多想借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增加与西方抗衡的砝码,扩大俄罗斯在外交上的回旋余地,而不是真正地建立中俄双方能源合作协调机制来深层次开发和加工远东地区的能源资源。
五、加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的对策
(一)着眼双方需求,建立双赢的能源合作机制
尽管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工业基础存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各有两条输油管道线和输气管道线,从萨哈林岛北部的奥哈油田至阿穆尔共青城炼油厂的输油管道线为复线;在雅库特境内有两条输气管道线,一是从下维柳伊气田的开采中心塔斯图木斯到雅库茨克的长线,另一个是从马斯塔赫气田到塔斯图木斯的小管径管道线。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基地、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东北亚地区的油品转运中心,有完善的石油加工体系,现已成功实现从原油开采向石化工业转型,剩余生产能力巨大。双方石油天然气工业都有一定的基础和各自优势,这是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急需建立双方共赢的能源合作机制,协调解决东北亚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求和减少国际石油市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以及“亚洲加价现象”带来的损失,这是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的需求基础。中俄双方能源合作机制重在落实双方政府能源合作的各种意向,详细制定出双方能源合作的具体操作方案,并在显示中迅速贯彻执行。
中俄两国是世界上应对能源危机,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战略安全的友好伙伴。这种地区能源战略安全伙伴关系必须基于双方国内政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否则很难落实和实施,同时也会被地缘政治经济相关的国家所撬取。中国东北地区在保证能源多元化的前提下,应主动争取利用运输成本和价格相对便宜的俄罗斯能源,以缓解东北地区的能源紧张。据预测,到 2020 年中国的石油缺口将达到 3 亿吨,是 2002 年的4倍多,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将上升到 2020 [4]年的 62%,而东北地区将是国内能源需求最旺盛的地区之一。同时,俄罗斯要维持巨大的能源出口需求,仅靠现有的油气田的开采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勘探和开采一批新的油气田来扭转俄罗斯现有油气田产量下降的趋势。而俄罗斯远东地区无疑是最具有开发前景的地区,一是可以满足远东地区分离倾向演变成的对发展经济的强烈诉求;二是可以形成东北亚能源合作共同体,以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东地区以及海上石油运输咽喉要道控制带来的风险。
(二)放眼东北亚,建立中俄能源合作安全共同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都很难做到自我保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东北亚地区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中、日、韩三国都曾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但由于历史原因、领土问题、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中多边合作少、双边合作多,而双边合作又集中在中俄之间。目前在亚洲只有日本、韩国两国拥有石油战略储备,而日本也一直想构筑一个由日本主导的运输、储备、市场定价三位一体的石油安全体系。日本由于历史战争原因、周边领土问题、意识形态等问题以及日美同盟的演变和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东北亚地区国家都不愿意支持日本实现这一石油安全体系。中国东北地区有多年石化工业基础,有现代化的油库、油库维修设备、相关配套设施、技术人员等,加之东北地区地处“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的北部枢纽地带,东临日本、韩国,西接蒙古,北靠俄罗斯,交通通达性极强,是东北亚地区石油加工、储备的最佳基地。中国政府应积极出面推进与俄罗斯能源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推进东北亚地区能源产业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规模经济,这样近期可解决东北地区能源安全问题,从长远看可以动员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形式筹建中俄能源合作安全共同体,进而发展成为东北亚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三)展望未来,共同推进新能源开发和能源深加工技术
在目前东北亚能源合作中,各国对油气资源开采与使用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从长远战略角度看,在新能源开发和能源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则存在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中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对于新能源、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等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开采技术、深加工技术等都不如中国东北地区,二次加工能力不足,设备磨损率超过50%。俄罗斯远东地区要想提高石油加工深度,提高石油加工效率,必须采取综合性现代化改造措施。而远东地区能源开采以及深加工设备和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和技术,在俄罗斯重新崛起对抗美欧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受到美欧资金所带来的意志限制的。除了在新能源、节能技术等能源相关领域合作外,中国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可以在大项目投资、金融、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中俄双方深层次合作发展。
六、结论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无论是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还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目前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缺乏应有的理解与信任,且在谋求各自的国家利益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冲突。但是,地缘政治经济优势以及共同面对的解决海上石油运输通道问题以及两国东北部共同发展的需求,使中俄两国之间能源合作的愿望将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1]陈迪.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发展态势[J].商业经济.2011,08:24 [2]陈才.李广全.杨晓慧.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之路.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4-195 [3]赵传君.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23 [4]许彩霞 王 颖.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合作现状和特点[J].辽宁经济.2008,7:06
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开发远东战略的联动趋势周延丽、史春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关系逐级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不断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毗邻地区的经贸合......
黑龙江省与远东农业合作对策研究(共8篇)由网友“神说要有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黑龙江省与远东农业合作对策研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
翻开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国家中,中国是领土丢失最多的国家。就象日本虽然战败,但还是吞下了琉球。从满清至如今,不知不觉中,俄罗斯已吃掉中国五百多万平公里的土地。19世......
中国在俄罗斯远东的潜在利益俄罗斯的前途是不明确的,这对中国将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干扰;可能一:俄罗斯依然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国,依然是未来多极世界中的活跃的一极;可能二:俄罗斯......
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