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_十大育人楷模事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6:58: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十大育人楷模事迹”。

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

1、传道以爱 授业以识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高级教师石利颖

“用笑容点亮孩子的心灵,用赞美预言孩子的成功”,她以师者博大的胸怀接纳每一个幼儿,帮助他们描绘出自己最佳的成长轨迹。

石利颖,女,现年37岁,幼儿园高级教师,中共党员,于1993年从北京幼师毕业分配至北京市第五幼儿园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已18年。任职其间,完成了北京大学心理系大专学业及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学业。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幼儿园市级骨干教师等荣誉。

作为一名为人一生发展奠基的幼儿教师,石利颖深深的感受到职业所赋予自己的艰巨责任与使命。

“用笑容点亮孩子的心灵,用赞美预言孩子的成功。”是石利颖教育行为的真实写照和执著追寻。在此信念指引下,生活上,她耐心了解每一个孩子的需求,用微笑或帮助或鼓励他们克服生活中的难题;工作中,善于观察、准确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学科特点,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性的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每个幼儿都在自己适宜的教育行为下获得成功的人生体验。在她的眼里,“以最优化的方式出现,才能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轨迹上获得最佳的发展”。

2、扎根山区从教38年的苦与乐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中学教师左相平

扎根山区教育38年,他成为山区教育改革的“领头雁”、贫困学生的“救星”、教师的楷模。

从一个14岁的边远山村的夜校扫盲教师起,左相平在云贵两省交界的海拔2300多米的贫困山区,从教38个春秋,先后教过12800多名学生,有300多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骨干,涌现出大批农村改革、生产的带头人。

他靠自学成才拿到本科文凭,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19篇获得国家、省级论文比赛一等奖。1998年,他是盘县唯一破格评为中学一级的乡镇中学教师;镇中学校长,盘县化学学科带头人。他先后被六盘水市政府授予“五好职工”称号、荣获“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特别奖荣誉、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

1959年出生的左相平,舍不得学生,喜欢讲台,离不开学校,放弃了三次改行的机会。1978年,保田乡政府让他去当工人,可他让给了别人,依旧当他的“孩子王”;1984年机构改革,民主区的领导找他谈话,要他到乡政府工作,可他婉言谢绝了;1998年被调去大山教辅站任党支部书记不到两年,他又强烈要求回学校,回到讲台。

3、恒爱如春:对特殊教育的永远承诺

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

2010年9月,在日本长崎举行的第48次特殊教育国际交流会上,一名来自宁波海曙的女校长,代表中国特殊教育者在2000多位不同肤色的特教专家面前作了以“中国特殊教育社区化”为主题的报告,她的一系列特殊教育领域的实践和业绩引来了专家们的热烈掌声。会议主办方的策划人、日本筑波大学园山繁树教授,连连表示“想不到中国政府在特殊教育领域做得这么好”,“日本做不到的事情竟然在中国做到了”。著名特殊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汪海萍教授评价:刘佳芬的特殊教育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受教者权益的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

这位把宁波海曙的特殊教育创建成了“中国样本”并成功推向了国际化的中国代表就是宁波市达敏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浙江省特殊教育基层学校的特级教师刘佳芬。

刘佳芬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展了“生存教育”的研究;又提出“一切为了弱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探索。刘佳芬提出开展“生涯教育”,针对重度、中度、轻度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了生活自理、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的目标。

4、情境教育的创始人 素质教育的领头雁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李吉林

无论是身处逆境之际,还是名动省内外之时,她都始终在小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创立了中国情境教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李吉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儿童教育家。她是情境教育创始人,是我国素质教

育的一面旗帜。她在小学园地里辛勤耕耘,至今长达半个多世纪。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她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她看到封闭式的传统语文教学影响儿童发展的弊端,心中万分焦虑,为儿童学好母语,开始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为此,她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卡片。她刻苦学习古代文论的经典,从“意境说”中敏锐地发现儿童教育所需的“真、美、情、思”,创造性地用于小学教育中。她半夜起身,孤身一人赶在黎明前到达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设计;为了让孩子学好仿生学的课文,观察活鱼,她端着盛水的盆上市场自己掏钱买鱼;为了让孩子从生活里领悟浅近的哲理,练习写作文,她顶着烈日,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春天的山坡、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雪地,她先于学生去观察,郊外的田埂、小河、土丘上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说:“没有童心,当不好小学语文教师。”

5、爱心承载希望 坚持成就梦想

辽宁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高级讲师张金波

他用13年的努力把原来只有120多名学生、76名教师,濒临倒闭的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在校生5300多人、专任教师286人的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张金波,辽宁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高级讲师。1997年上任以来,他倔强地选择职业教育,用满腔热情拥抱他钟爱的事业,规划愿景,着眼未来,实施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倡导“团结、向上、忠诚、奉献”的建平职教精神,树立“师生偕行、励志弘进”的良好校风,用他的执着和睿智带领自己的团队书写了建平职业教育的传奇:2004年学校易址新建,2005年全面投入使用,2006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2008年晋升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目前,学校已经由13年前只有120多名学生、76名教师、濒临倒闭的状况,迅速成长为国家中职示范校、辽宁职教的旗帜、朝阳教育的窗口、建平发展的名片。学校快速崛起的背后印证的是他成熟的育人理念。

面对社会的歧视、家长的怀疑、教师的懈怠、学生的放弃、校园的破败、资金的匮乏……张金波果敢地提出了“条件保证、环境熏陶、精神引领、教师示范”的办学理念。他抓校风、师资、实施科学管理,以严谨的作风营造良好的校风。

6、轮椅上的名师

中南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金展鹏

这位“只有脖子能够动的导师”被誉为“中国的霍金”“材料科学的活地图”,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金展鹏,男,193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学术思想先进,在材料科学前沿取得了创造性的巨大成就;他尊重同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展鹏院士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 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带领着年轻的梯队不断向科技前沿进军。

1998年,金展鹏不幸被病魔击中,四肢瘫痪。有人曾劝他将学生交给其他导师带,自己安心养病,他没有答应,诚恳地说:“20岁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交付在我手里,我就要用心带好他们。” 那段日子,他瘫痪在床,还带着10多个研究生和博士生,仍旧进行相图研究。可他全身上下除了脖子,哪都不能动,工作和事业如何继续?

妻子做了一对三角形小木架,固定在床头,成了一个特殊的读书架。妻子帮他翻好书,然后放在小木架上。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每天坚持看两小时书,然后指导学生修改论文。

7、为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而努力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小燕

她以“中国之莺”驰名海内外,60多年培养出一批批专业声乐人才,为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在中国,在世界,作为一个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周小燕闪光的名字和同样闪光的艺术生涯为我们铸造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灿烂辉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生命不息、创造不止的艺术开拓者形象。她的歌品、艺品、师品如山一般挺拔,海一样宽广。

周小燕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1935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1938年留学法国。1945年起,她先后在法国、英国、卢森堡、瑞士、德国、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举办独唱音乐会,引起强烈反响。1947年毅然返回祖国,并任教于母校。历任声乐系主任、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84年她卸去繁重的行政工作,全心致力于培养歌唱人才。

中国歌唱家要首先唱好中国歌,这是周小燕一贯的原则立场,她认为,学美声,就应当学习西方人是如何用科学的发声技巧为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服务。在周小燕的课堂上,她总是特别要求学生多唱中国歌曲,在教学中,她也总是结合自己的演唱体会,逐词逐句地讲解中国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民族美感,让学生

真正感觉到自己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8、奉献激情换桃李满园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教师贺红岩

在全国唯一一所锡伯族完全中学任教,她从学困生群体聚集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有效途径。

贺红岩,女,锡伯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1966年12月出生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依拉齐牛录的一个普通教师之家,1987年7月毕业于伊犁师范学院,1987年8月至今一直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任教,担任高中化学教师,兼任学校德育主任。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荣誉称号。从教20多年,她默默地耕耘着,践行着一位普通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贺红岩认为:“学校只有把德育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把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带动起来,就能够为党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贺红岩不仅认这个理儿,也长年坚持去做。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贺红岩善于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创造条件整合德育资源,使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个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理论、知识、能力、行为并重,课堂、学校、社会联动,开放、立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她率先在全县开展了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创新型德育主题班会课示范展示活动,实现了主题班会与德育主题教育多样化。

9、瑶山孩子的圆梦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

痴心于瑶山教育的他,被人们形容为视教如命,即使当了校长,仍然坚持教学,每周12节课以上,成绩优异。

莫振高,男,壮族,54岁,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高中高级教师、校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教书育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突出成绩;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莫振高老师1972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他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瑶山这片养育他的热土。他真诚对待每个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的概念,他认为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他把自己全部心血倾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上,赢得了学生的爱戴,社会的好评。

担任校长后,他更为全校贫困生操碎了心。每呼吁社会慈善机构、著名企业、友好人士为贫困生捐助。近10年来,莫老师先后筹集到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000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圆了大学梦。

10、为了儿童幸福的童年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

她创立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班主任因生给爱教育法”等,被誉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教育专家”。

桂贤娣,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作为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成长起来的人民教师的典范,桂贤娣从不掩饰自己的幸福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教出幸福的学生。跟我的孩子们一起,我是幸福的。”

小学语文教师的气质在桂老师身上体现得特别充分:“我上讲台后五秒钟就不是我了,而是文中的人物了。”讲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桂贤娣满眼都是真情和喜悦。

听桂贤娣的课,真是一种享受。她的语言极富磁性,朗读课文声情并茂,或激昂,或凄凉,或高亢,或低沉。她的课,将情真意切的语言、美丽动人的画面、悦耳动听的乐曲、声情并茂的朗读、发自肺腑的交流、层次丰富的读议、妙趣横生的表演、情趣结合的练习汇成丰富的教学场景,儿童在这样的课堂上流连忘返、兴趣盎然,享受着幸福的学习时光。

教育部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

师德学习材料 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0名) 姓名: 姜小鹰,女,汉族,195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她被同行公认为国内护理学科和护理教育中最有影响......

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名单于漪(女)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王生英(女)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 石雪晖(女)湖南农业大学任维鼎吴邵萍(女)汪金权姜伯驹徐英杰黄金莲(女)普......

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心得体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心得体会

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心得体会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心得体会

三学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本人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做到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严谨笃学、无私奉献。不管任何情况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的心里装的,永远是学生。从来没有一句抱怨,有......

下载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