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高中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尚久华1,李文菊2,王建平3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高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校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往往忽视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也偏重于学习成绩,对生长发育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知之甚少,这些都加深了高中生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使学生自身心理行为问题增多,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人数增加.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对齐齐哈尔2所重点高中学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及对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分析,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研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生理规律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和齐齐哈尔市第1中学高中3年级的班级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731 人,其中男生453人,女生278人.1.2 方法
采用文献[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在2001年高考前1个月,将被调查学生按班级集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用无记名的方式答卷,以保证答卷质量有效.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设60个测定项目,依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在60个项目中又分出10个因子,即因子1:强迫症状;因子2:偏执;因子3:敌对;因子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5:抑郁;因子6:焦虑;因子7:学习压力;因子8:适应不良;因子9:情绪不平衡;因子10:心理不平衡.各因子也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在填写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同时,对每天睡眠时间,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也作了问卷调查与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使用标准,以各因子是否达到或超过中度水平(≥2)为界,划分有无心理问题.731名被调查的高中生有心理问题的为275名,占37.61%(见表1).本次问卷调查按不同学校和班级取样进行,所用量表的60个项目与量表的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4027~0.7587,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表1的结果显示,高中生尤其是高考前的高中生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表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程度水平/分健康状况人 数百分比/(%)
1~1.99心理健康456 62.38
2~2.99轻度心理问题238 32.56
3~3.99中度心理问题32 4.38
4~4.99较重心理问题5 0.68
5严重心理问题0 0
2.2 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所调查的731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依据中国中学生健康量表中10个因子所达到的平均程度水平列出表2.由表2可见,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依次为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对老师、同学及家长的态度忽冷忽热,学习成绩忽高忽低;学习压力的主要表现为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怕
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焦虑主要反映学生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理烦燥,心里不踏实等.虽然调查中心理症状的出现有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需要看心理医生的只是个别人,但这种出现在高中生中的普遍心理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表2 各因子所达到的程度水平
因子平均程度水平位次
强迫1.95 5
偏执1.77 8
敌对1.75 10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1.897 6
抑郁1.752 9
焦虑2.03 3
学习压力2.10 2
适应不良1.98 4
情绪不平衡2.18 1
心理不平衡1.84 7
2.3 高中生睡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按人体生理规律睡足8~9 h的212人,占29%;睡眠不足8 h的400人,占54.72%;睡眠无规律、早醒、有失眠症状的119人,占16.28%.我们知道,睡眠是大脑休息的最好方式.科学研究也证明[2],大脑疲劳时,脑内的能源物质减少,5—羟色胺、芳香族氨基酸等假神经递质增多,这些神经递质不能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由此而产生困倦.所以说睡眠是大脑疲劳的保护机制.在青少年这一阶段,只有保证8~9 h的睡眠才能使大脑恢复疲劳,否则大脑疲劳的连续积累会产生过度疲劳,导致睡眠障碍,继而出现体力下降及神经机能活动的紊乱.这些身体机能尤其是中枢神经机能的变化,很可能与高中生不良的心理变化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2.4 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本次调查中,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每天锻炼1 h以上)529人,占72.37%;偶然参加体育锻炼的(1周不超过3次)168人,占22.98%;怕影响学习不参加体育锻炼的34人,占4.65%.这一调查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因为多数学生(72.37%)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说明高中生中不乏体育锻炼的参加者.但令人担忧的是仍有22.98%的人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甚至怕影响学习根本不参加体育活动(4.65%).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跑跑跳跳浪费时间的层面上;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作用.结论与建议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我们的培养方向不能只是向社会输送知识的占有者.任何缺乏健康心理素质的人都将很难立足于社会,更难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整个社会都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多方面、多渠道,寻求和探索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有资料表明[3]:对体育的喜爱程度以及体育活动中获得的快乐,是扩大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活动一般都是符合人体生理学规律并能娱悦心情的,如篮球、排球等集体活动形式既能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又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巨大,同时也明白自己作为集体中一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项目可以从中得到鼓舞和力量,使人产生自信、自尊、自强,对那些有人际关系紧张、敌对,适应不良心理症状的人无疑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教育作用.体育教师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对有些学生安排一些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完成的项目,如爬绳、爬杆、攀岩等,这对那些抑郁、情绪不平衡等心理症状的人是非常适合的,因为这些同学往往缺乏信心,做事总怀疑自己的能力,一旦能克服困难,达到即定目标,并受到大家的承认,就能激发他的信心.因此,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体育课或课余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愉快、欢乐.这种良好情绪可以
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起到调节心理紧张的作用.这对许多抑郁、焦虑,有学习压力心理症状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从学校方面讲,在制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不要一味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学生首先是自然人,他们有自身发展的生理学规律和心理学特点.如睡眠这一生理学规律就常常被学校的管理者们所忽视,一味地延长补课时间,不断增加学生课后作业,是导致本文调查者中一半以上的高中生不能完成8~9 h睡眠的直接原因.当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不能满足时,心理必然会产生不良反应,而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也是导致学生厌学和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学校领导层普及一下人体生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他们能从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出发,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出发,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充分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领导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学生心理压力的一种缓解.如果还能为学生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那就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家庭这一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在的高中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表现的盲目无措、简单粗暴或溺爱等等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孩子上了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期望值逐渐升温,很少有人考虑这些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有何生理特点,有何心理需求,对学校不断加码的课业负担,往往能表示“理解”,只要孩子能刻守做作业,做习题的本份,哪怕做到天明也很少有人心疼.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家长和学生心理变化的晴雨表,学习成绩好,全家皆大欢喜;学习成绩下降,学生本身情绪低落,家长又不能正确理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和敌对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家长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首先学会克服自己的急燥情绪,要考虑到孩子尚未成年,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要从正面鼓励孩子,使他们认识到,在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曲折和障碍等不利因素.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追求的目标越高,遇到的困难,挫折就越多.学习成绩的好坏都是暂时的,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评价自己,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才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开辟家庭这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就是要使家庭既是学生躲避心理风险的港湾,又是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勇攀高峰的加油站.总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运动员的“早熟早衰”现象[4]已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高中生过早过重的生理和心理负荷,会不会导致他们在今后事业上的“早衰”呢?教育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千万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升学率,而应切实制定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至于高中生目前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带来的远期后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王极盛.心灵时代—心理主宰健康[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77-183.[2]冯美云等.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13-214.第4期尚久华等:高中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99
[3]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26(2):153-163.[4]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69.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吴俊红( 浙江省淳安第二中学311700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总结为全面掌握学期初我美术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提升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一、引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老龄人口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当前,人们比较重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很少注意到老年人心理方......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克山农场中学王宇当代中学生存在无法承受学习成绩竞争的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