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复习资料_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6:15: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6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复习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六章

十九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

一、浪漫主义运动产生的背景

十九世纪文学概述

“浪漫的”与“浪漫主义”:近代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Romance),来自拉丁语。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传奇、英雄美女的爱情和风流韵事等。“浪漫的”(Romantic)约在17世纪中叶(据现有资料证明,1654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从罗曼司转化而来,具有“想象的”、“传奇般的”、“不切实际的”、“忧郁的”多重含义,其中包含着某种否定性的内涵。到了18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的”就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

浪漫主义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学现象,而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在19世纪初期,政治、哲学、音乐、绘画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点,它们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互相影响,互为联系,结成了一个统一的浪漫主义文化环境,展示了整个时代的风貌。浪漫主义文学与当时的政治时局的联系那样紧密,浪漫主义几乎成了自由主义的同义词,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被看成是一回事。同时,浪漫主义者还深受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的影响。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主观性: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

2.亲近和歌颂大自然:以“回归自然”抵制城市文明的丑恶与庸俗; 3.特别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传统: “回到中世纪”;

4.在艺术手法上:喜爱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推重感受性和想象力,充满华丽的词藻、非凡的人物和奇异的情节和异域情调。

第二节

一、德国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重点)

18世纪末,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但法国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都极大地震撼了德国。知识精英们首先在文化领域里实行他们改革的梦想。德国古典哲学激励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莱辛和“狂飙突进”的文学成就,为后来的文学发展铺垫了基础。但德国作家尽管不满他们所处的社会现实,却又不能像法国那样改变现状,因而只能怀抱美好的愿望,把目光转向遥远的未来,并且把古希腊、罗马视作典范。推崇中世纪则成为德国浪漫派的一个显著特征。

耶拿派与海德堡派: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一些作家在耶拿出版宣传浪漫派主张的杂志《雅典娜神殿》(1798-1800)而被称为耶拿派,其代表人物是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和蒂克,还有哲学家费希特和谢林。1805年后,一些浪漫派聚集在海德堡,共同出版《隐士报》,这是浪漫派的第二阶段,其代表人物是布伦塔诺、阿尔尼姆及格勒斯、格林兄弟等人。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搜集整理民间诗歌。

耶拿派的作家代表是诺瓦利斯(1772——1801),他反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诗集《夜的颂歌》是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的《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里,他把中世纪描绘成牧歌式的黄金时代,描写主人公梦中见到一朵“蓝花”,终生都追求这朵神秘的花,这是浪漫派所追寻的真理、爱和诗的象征。以后,“蓝花”成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标志。

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1785-1863)威廉·格林(1786-1859)]是当时涌现出的童话作家。他们共同搜集德国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整理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即《格林童话集》(1812——1814),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财富,其中有著名的故事《灰姑娘》。

海涅(1797——1856)德国民主主义诗人,他是歌德以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海涅在他的早期创作年代是一个激进浪漫主义者,他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1832),对德国的保守浪漫主义进行了批评。代表作: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3)

二、英国文学:

英国浪漫义文学是在国内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18世纪理性主义的反动。浪漫主义文学批判了18世纪强调世界的物质性而忽略精神性的倾向,以及以“常识”为衡量一切是非之标准的种种现象。他们关注的是超越日常生活的更深刻的精神世界。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诗歌和哥特小说(以中古城堡为背景,描写争夺财产和满足个人性欲的谋杀、情杀等,情节紧张恐怖,充满神秘气息)就已预示了浪漫主义的开端。

湖畔派(Lake Poets)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Wordsworth,1770-1850)、柯勒律治(Coleridge,1772-1834)和骚塞(Southey,1774-1843)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他们寄情于山水,讴歌大自然,缅怀宗法制的农村生活,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其诗歌题材一般远离现实;但他们主张以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却带动了诗歌艺术的革新,成为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这篇序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华兹华斯(Wordsworth1770——1850)是湖畔派诗人的主要代表。他的诗风格淳朴,清新自然,被誉为自然的诗人。诗作《丁登寺》(Tinter Abbey)被认为是不朽之作,歌颂自然美。他开拓了以表现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浪漫主义诗风。

柯尔律治的诗具有神秘浪漫色彩,其长诗《古舟子咏》(1798)、《忽必烈汗》(1816)、《克里斯特贝尔》(1816)等,都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佳作。柯尔律治还著有《文学生涯》(1817,一译《文学传记》),其理论被后来的英美“新批评”派所继承;其《关于莎士比亚的讲演集》(1818),则是英国浪漫派莎评的重要代表作。

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和雪莱。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作过批评,称 “桂冠诗人” 骚塞是叛徒。为此骚塞称拜伦、雪莱是 “恶魔派”。[注]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用,它象征积极反抗现实的斗争精神。恶魔派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拜伦(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毕生为民主自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上用生命去殉从理想的著名代表。

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1809-1817)早期代表作。共4章,描写孤独的漂泊者恰尔德·哈罗尔德出游欧洲的见闻,被看作是诗人的自述。

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以东方为题材,包括《异教徒》(1813)、《阿比道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莱拉》(1814)、《柯林斯的围攻》(1815)、《巴里西纳》(1815)。诗中塑造了一批叛逆者形象,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反叛、孤独、浪漫)。

拜伦的诗剧《曼弗雷德》(1817)以浪漫主义幻想和象征的形式,通过曼弗雷德内心矛盾的刻画,概括地表现了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普遍社会情绪:对理性和知识的失望。作为一个孤傲的叛逆的个性,曼弗雷德依然是“拜伦式的英雄”之一。

拜伦的诗剧《该隐》(1821)把圣经传说中的第一个杀人犯该隐改写成反抗专制统治和专制神权的战士,显示出鲜明的反宗教倾向。

拜伦的政治讽刺诗: 《别波》(1818》、《审判的幻景》(1822)与《青铜时代》(1822)拜伦的压卷之作《唐璜》(1818-1823):诗体小说,共16548行。堪称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大型讽刺性史诗。唐璜原型:唐璜本是一个传说中的浪荡子,在莫里哀的喜剧、莫扎特的歌剧都出现过。拜伦把花花公子唐璜改造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热血青年。他在16岁爱上一个少妇,事败被迫离家远航,死里逃生。在海岛上和海盗的女儿相爱。被海盗卖为奴隶,到了土耳其苏丹后宫。因不愿遭阉割而出逃,参加俄军攻打土耳其,成为俄军英雄。他来到彼得堡,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臣。最后作为俄国的外交使节派往英国,活跃于上流社会。作品未完成,诗人参加希腊革命而牺牲。

雪莱(Shelley 1792——1822)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类任何形式的压迫进行斗争,同情弱小者。诗风空灵飘逸,充满激情,积极乐观,没有阴郁色彩。1822年在海上遇风暴溺死,年仅29岁。雪莱的长诗《麦布女王》(Queen Mab 1813)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歌颂民主、自由和劳动,对以后的工人斗争和宪章运动起过积极作用。马克思说它是宪章主义者的“圣经”。

雪莱的《伊斯兰的起义》(The Revolt of Islam 1817)借东方故事歌颂资产阶级革命。

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 1819),雪莱的代表作。采用古希腊题材,把普罗米修斯塑造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形象,最后结局是全世界获得解放,表达了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获胜的信念和空想社会主义理想。

雪莱的抒情诗名篇有《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致云雀》(To a Skylark)等。其中,《西风颂》共5节,第1、2、3节写西风扫落叶,播种子,驱散乱云,放释雷雨,把地中海从夏天的沉睡中吹醒,让大西洋涂上庄严秋色。第4节里诗人和西风一样不受羁绊,鄙视一切。第5节是诗人的嘱咐——

O 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愿你从我的唇间吹出醒世的警号,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

三、法国文学:

在法国,Romantic 一词是通过法国“浪漫之母”斯达尔夫人的《论德国》(1812)一书,流传到法国的。第一个自称为“浪漫的”作家是司汤达。他在1818年说,“我是一个热狂的浪漫主义者,这就是说,我拥护莎士比亚,反对拉辛,拥护拜伦爵士,反对布瓦洛。”司汤达用“浪漫的”一词,来攻击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20年代,“浪漫的”在法国通用,到了1830年,雨果《欧那尼》的上演,使“浪漫的”和“古典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

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 1768——1848)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出身贵族,思想保守,担任过复辟王朝的外交部长。1802年,他发表了论文《基督教的真谛》,主要观点是宣扬灵魂不灭和上帝存在,只有基督教才能促进真实的诗歌发展,艺术家的任务在于“高超于世界之上”。夏多布里昂的重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阿达拉》(1801)和《勒内》(1805)。这两篇小说的问世,开启了法国的“浪漫主义世纪”。《阿达拉》通过印第安女子阿达拉在爱情与宗教信仰的矛盾面前为宗教信念而殉身的情节,歌颂基督教的神圣和为天主献身的精神;小说中“印第安人在宗教感召下文明起来”的画面,意在显示“基督教对野蛮生活的胜利”。《勒内》以作者自己为蓝本,描写了破落贵族子弟勒内的飘零命运。勒内和爱他的胞姐分手,孤独忧郁,遁迹荒蛮绝域。小说出版,立刻风靡一时,勒内的忧郁被称为勒内式的“世纪病”。

斯达尔夫人(Stael 1766——1817),批评家,法国的“浪漫之母”。她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的口号,把它作为古典主义的对立面加以论述。在《论德国》(1813)里,她介绍了德国的浪漫主义,进一步批判古典主义。另一部理论著作《论文学》(1800)着重阐述文学发展和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历史比较法代替古典主义文学法则。另有小说《黛尔芬》(1802)和《柯丽娜》(1807)。

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政论等,反映了法国动荡的社会生活。他的创作充满人道主义激情,是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作家的著名代表。

雨果的美学论著《克伦威尔·序》(1827.12),主要内容是反对古典主义,要求艺术的完全解放,提出艺术主张和对照原则。它的发表震动文坛,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浪漫戏剧《欧那尼》(1830)、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此外还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九三年》(1872)。

诗歌创作贯穿雨果整个文学生涯。法国人视他为民族诗人。诗歌基调是关怀祖国命运,向往自由解放,憎恨专制暴政。代表作是政治讽刺诗《惩罚集》(1853),共有98首诗。拉马丁(1790-1869)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贵族。并且在波旁王朝七月王朝,乃至1848年革命之后的临时政府,长期担任部长要职。最出色的诗作是《沉思集》(1820),它抒发孤独、忧郁、失望等个人情感,歌颂爱情、死亡、大自然和上帝,开法国浪漫派诗歌先河,被认为是划时代作品。

缪塞(Muet 1810——1857),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1836)。以他和乔治·桑的恋爱故事为中心内容。作者指出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和对拿破仑英雄主义的幻灭,是产生主人公沃达夫的“世纪病”的根源,表达了对复辟王朝的不满。沃达夫的精神苦闷形成了法国文学史上典型的“世纪病”。

乔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是女作家取的男性笔名。乔治·桑早年崇拜卢梭,一生创作都受卢梭民主主义思想影响,描绘带有梦幻性质的理想世界。她认为:巴尔扎克把人物描绘成他实际看到的样子,自己却“把人类描绘得如我所希望的那样,如我所认为应该的那样”;“艺术不是对实际存在的现实的研究,而是对理想真实的追求”。代表作《安吉堡的磨工》(1845)是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魔沼》(1840)是其田园小说的代表作。

四、俄国文学: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与十二月党人革命联系在一起。1812年俄国反对拿破仑侵略战争取得胜利,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1825年12月,俄国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发动反对沙皇的武装起义,希望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由于脱离人民,起义失败。但它给后来的俄国解放运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国文学之始祖”,俄国诗歌之父。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他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篇,讴歌自由与个性解放,谴责上流社会,否定沙皇专制,为此遭到流放。30年代,走上现实主义道路。

早期诗作(1817-1820):《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等;

流放南俄时期(1820-1824):《致大海》(1824)等抒情诗;《茨冈》(1824)等一组叙事诗;《茨冈》中的阿乐哥和真妃儿的纠葛及阿乐哥形象的意义。

20年代后半期(1825-1830):历史剧《鲍利斯·戈东诺夫》(1825);“波尔金诺的秋天”(1830)的收获;《别尔金小说集》与《驿站长》: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维林。

30年代(1831-1837):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小说《黑桃皇后》(1834)和《上尉的女儿》(1837);《纪念碑》(1836)一诗。《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情节介绍参见教材):奥涅金的贵族生活习惯,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接受和改革的愿望,缺乏毅力、恒心和实际工作能力,“忧郁病”等,典型地反映出俄国当时的贵族青年的苦闷、彷徨和追求,反映了那些厌恶了本阶级的狭小天地、但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的人”形象。

莱蒙托夫(1814——1841),继普希金之后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俄国解放运动由贵族革命向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者,1837年因普希金被害,写了《诗人之死》,以示抗议真正的凶手沙皇政府,遭到流放,1841年决斗中被杀害。莱蒙托夫一生写作400多首短诗,短篇如《帆》、《诗人之死》、《祖国》等;长诗有《恶魔》(1841)和《童僧》。(1840)。他的诗歌充满爱国热情和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中篇小说《当代英雄》(1840)是他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多余人”形象毕巧林。

五、美国文学

美国历史短暂,整个19世纪,美国作家都在创建自己的民族文学,摆脱英国文学影响,以表明自己是美国人,不是英国人。美国民族文学的建立,是以浪漫主义文学为发端的。一是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表现建立民族文学的热情与理想,描写美国人的奋斗,努力挣脱殖民地时期的旧形式的束缚,二是受西欧浪漫主义拜伦、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司各特、雨果、史达尔夫人、歌德等人的影响,使美国民族文学的创建,自然而然地纳入到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总的潮流中。

美国文学的奠基人是欧文和库柏,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打破了对英国文化的依附,写出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成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出身新英格兰破落贵族世家,思想保守,清教徒意识严重,以宗教善恶观看世界,把社会矛盾归结为抽象的“恶”,“恶”的观点决定了他的创作倾向,偏爱描写超自然的、怪诞的、恐怖的现象和阴暗的心理,挖掘隐秘的“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850)体现了他的清教思想和“恶”的观点。小说描写两个犯了戒的清教徒的故事。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犯了通奸罪,胸上戴着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Adultery),她的同犯是清教徒牧师教长狄姆斯台尔,但他却隐瞒罪恶,逍遥法外。白兰的老丈夫齐灵窝斯为了泄私愤,对两个年轻人残酷报复,成为一个恶魔。这部小说重在探讨抽象的罪恶,“罪恶在哪里?”“谁是真正的罪人?”,结论是罪恶根深蒂固,与人类社会共存。人们必须正视它,“要诚实”。

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出生纽约,是当时典型的中部美国人。曾出海捕鲸,浪迹天涯。受霍桑影响大,相信恶念永存。代表作《白鲸》(Moby Dick)献给霍桑。《白鲸》描写捕鲸的过程,捕鲸是当时生产的重要领域,东海岸城市的繁荣全靠捕鲸叉从几个大洋中打捞来。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en Poe,1809——1849)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批评家、小说家。坡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三个方面,其中短篇小说赋予他世界声誉。他是西方侦探小说的鼻祖,破案靠善于揣测人的心理活动与严密的逻辑推理。影响最大的小说是恐怖小说。

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诗集《草叶集》,用草叶象征生命力、自我、祖国、民主和自由的理想。描绘了新世界的轮廓,反映了整个美国一个时代的形象。诗集主题是歌颂民族自由。在诗歌形式上创造了“自由体诗”,这是美国独立文学的一个标志,也是对世界诗歌的一个贡献。

73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三)第四节 俄罗斯的太阳——抒情诗人普希金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熟悉其浪漫主义的诗歌,阅读其现实主义的小说; 理解“小人物”、......

《十九世纪欧美文学》教学大纲

《十九世纪欧美文学》课 程 教 学 大 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19 Century Europe-America Literature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 总 学 时:72学时 学 分:3 适用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之雨果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一)一:雨果兼谈巴尔扎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浪漫主义执牛耳之人,是法国的维克多·雨果(1802年——1885年),被......

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文学常识复习资料1.徐志摩(1896-1931)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康桥:剑桥2.闻一多: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重要诗集《红烛》《死水》,“三美......

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文学常识复习资料1、徐志摩(1896-1931)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康桥:剑桥2、闻一多: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重要诗集《红烛》《死水》,“三......

下载第6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6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