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复习资料剖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唐宋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珠玉词》——晏殊的集子。
2.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人称“柳七”,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传世。3.苏洵,子明允,以言兵为著,有《嘉佑集》传世。苏洵文章最突出的风格“博辩宏伟”,带有明显的纵横家特色。他的文章大多立论精辟,发语惊人,翻前人之陈言,道常人所未道,且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4.贺铸,字方回,有《东山乐府》传世。
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传世集子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6.辛词集——《稼轩词》
7.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说,诗有四种高妙: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8.关汉卿的喜剧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 9.《望江亭》剧中主人公叫谭记儿。10.《汉宫秋》——马致远的代表作。
11.白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代表作《梧桐雨》 12.高文秀、康进之
高文秀,著名元杂剧作家,作品数量仅次于关汉卿。康进之,代表作,《李逵负荆》。13.纪君祥,代表作,《赵氏孤儿》
尚仲贤,代表作,《王魁负桂英》。14.《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15.杨显之的代表作:《临江驿潇湘夜雨》。
16.西昆派的由来:根据《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的。17.张先,字子野,是宋代知名作家中最高寿者。《张子野集》 18.宋初晚唐体詩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禹偁。19.元人方回《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划五代旧习,诗有 白体、昆体、晚唐体。”这就是“宋初三体”。
20.宋初“西昆体”以杨亿所编《 西昆酬唱集 》而得名。
21.宋初,由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婉丽词风更弥漫一时,九僧,林逋是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向来合称晚唐体。
22.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知滁州,并写了著名的政文《_朋党论_》,文中认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23.我国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评论“诗话”的形式,继之而起的有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24.“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出自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_》。25.宋代文赋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等。
26.清末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认为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指出了其词风在两个方面的影响。
27.“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28.王安石晚年七绝雅丽精绝,人称为“王荆公体”。
30.《蔡宽夫诗话》记载了北宋诗人王安石关于诗歌用典的意见:“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必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在北宋词人中,被认为是“尤工于羈旅行役”者是柳永。
31.词家向来欧晏并种,欧指欧阳修,晏指晏殊。32.《珠玉集》的作者是晏殊;《片玉集》的作者是周邦彦;《漱玉词》的作者是李清照。33.张先《天仙子》词中有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连同另两句有“影”字的词句,其雅称即张三影。
34.把边塞诗的内容带进词的领域,使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和开阔的风格的作家范仲淹。35.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的著名词人是苏轼。36.据说苏轼曾戏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这是因为他的《满庭芳》曾经名动一时。
37.《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吕本中,宋末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三宗”是指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38.“江湖诗派”之名是因南宋末期杭州书商陈起汇刊丛书《江湖集 》而得。39.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_。” 40.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余人不逮也。”秦七是指秦观,黄九是指黄庭坚。
41.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风荷举”,其作者是周邦彦。
41.《六丑·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的作者是周邦彦。43.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 认为词“别是一家”,应该“协律”“可歌”。44.杨万里的诗风格独特,后人称之为“诚斋体”。
45.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的题目名《游山西村》 46.“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陆游的诗歌主张。47.陆游有词作多首,《诉衷肠》中“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和他的爱国诗一样,感情激越。
48.“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出自弃疾的《摸鱼儿》一词。49.姜夔的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张炎用“清空”二字评价其风格特征。50.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杜牧。
51.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52.文天祥的代表作有《正气歌》和《指南录后序》,南宋后期的“正气派”由此得名。53.宋代说话艺术中以“小说”、“讲史”两家最重要,影响也最大。《错斩崔宁》是现代昆曲剧《十五贯》最早的蓝本。《大宋宣和遗事》己经具备《水浒传》的一些情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明代小说《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最早的依据。54.苏轼的前後《赤壁赋》,从文体性质上看,属于文(散体)赋。55.宋代笔记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梦溪笔谈》和《容斋随笔》。
56.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对宋诗的评价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就是“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57.宋末词人张炎著有词学理论著作《词源》。
二、名词解释。
1、花间词人:是晚唐五代词人合称。后蜀赵崇祚选编《花间集》,选录了18位词人的词作,“花间词人”由此得名。代表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等。他们的词作在选材上,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在内容上,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2、格律词派:南宋词派名。格律词派以姜夔为首,其他代表作家有吴文英、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高观国等。他们作词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是南宋后期同辛派词人相对的一个词派。
3、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粗糙,不如辛词蕴藉。
4、江湖诗人(为什么不叫江湖诗派)
南宋末年,杭州书商陈起将当时一大批诗人的诗集陆续以“江湖集”的名义刊行,因而出现了一大批所谓的“江湖诗人”。江湖诗人多为落第文人,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善于苦吟,尽量自描。他们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但未能自成一家,其中以刘克庄、戴复古成就最高,较能自出机杼。
5、永嘉四灵:南宋末年出现的四位诗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带有一“灵”字,分别是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又因他们四人都是浙江永嘉人,时人称为“永嘉四灵”。“四灵”论诗、作诗,都反江西而尊晚唐,以贾岛、姚合为宗。他们注重自我体验和自然感发,注重建立清新流畅的文风和使用白描手段,注重能体现工巧特征的律诗,很少使用古体。但他们立志太卑,门径太狭,间架太窄,取法太拘,因而诗风变得脆弱破碎。
6、苏梅/梅苏(多半是填空)
梅苏,是指梅尧臣和苏舜卿,他们是辅佐欧阳修进行诗*新运动最重要的两位人物,他们有着相似的文学主张,在表现手法上追求警醒新奇,但在艺术风格上却截然不同。梅以古淡著称,古淡中带有一种沉著之气和涵远隽永之美;苏舜卿以豪放见长,豪放中带有一宗悲凉之风和粗犷阳刚之美。
7、半山体:王安石晚年的风格瘦硬精严,其诗自然清放,短小精悍,多为七言绝句,深得唐人风味。具有以工取胜、以才学取胜的特色,进一步将议论入诗发展到绝句等短制之中,使见解警策,形象生动的议论诗、哲理诗得到进一步定型和发展。
8、江西诗派:两宋之交的诗坛以效法黄庭坚的江西诗派最为流行。吕本中自称穿衣江西黄庭坚,并列《江西诗社宗派图》,故名曰: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主要学习杜诗的高度的艺术技巧、句法、字法,但没有学到杜甫沉郁的气韵精神,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模仿关键,强调“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却有意陈才力,比起来等而下之。
9、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自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话本
10、北宋诗*新运动:继承和发展唐代古文运动的一次诗歌与散文的改革运动,起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完成于苏轼。这次运动以欧阳修为领袖,苏梅为辅佐,王安石、三苏、曾巩为中坚力量,革新对象是宋初风靡一时的西昆体和时文(华丽空洞的骈文),提倡的是反映现实、自然质朴的诗风和内容充实的韩柳的散文。是为适应北宋中叶政治改革而兴起的一次文学改革运动。
11、夺胎换骨:黄庭坚论诗的观点,黄庭坚语:“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夺胎换骨”是对“点铁成金”进一步深化、细化,前者重意,即构思,后者重语,即文字。
12、诚斋体:指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创作特点:构思新颖奇特,善于表现人物情态的特征和稍纵即逝的场景;笔调幽然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
13、中兴四大诗人:南宋中期出现了所谓的“中兴四大诗人”,由于出处不同,最初所指不尽相同,元代后固定为尤褒、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人,又称南宋四大家。当时,杨、陆名声尤为显著。尤褒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然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万里创作了自然活泼的诚斋体,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繁荣时期。
14、宋代小说话本可分为四种:一是爱情小说,二是社会问题小说,三是豪侠小说,四是神怪小说。话本:话本原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只供说话人表演之用。后来有书会才人一面编写话本,一面根据“说话”艺人在口头说唱中流传的话本加以整理提高,变为可供阅读的话本,主要有小说话本和讲史话本两类。
15、宋代话本: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话本的体制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
16、诸宫调:诸宫调最早产生于北宋时期,盛行于金及南宋,至元渐渐衰亡。它是以一人且说且唱、以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用唱的部分使用了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而得名。后来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主要以笛伴奏,北派以笛和琵琶伴奏,故而又称“弦索”或“弹”。现在的诸宫调有三种,即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在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对元杂剧的发展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17、杂剧: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曲,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语以及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为与流行于南方的南曲想区别,故称北曲。杂剧的体例一般是一本四折,而元杂剧所用宫调,主要是五宫四调。一本四折中,每折用一个宫调,而且一韵到底。
18、穷而后工:韩愈认为遭时之士往往以文章为末事,所以很难写出好文章,而失志之人,往往因满腔激情无处发泄,只好一寓之于文辞,故能写出好文章。
19、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得名。西昆体代表诗人是钱惟演、刘筠、杨亿。西昆体风靡一时,是宋初诗坛上独领风骚的流派。西昆体诗人推崇李商隐兼唐彦谦,尤师法李商隐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其作品多近体,长七律。西昆诗以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见长,呈现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三、简答题
(一)柳永词在艺术手法上的贡献。
1)柳永大力并成功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力,是柳永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最重要的贡献。这使他成为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2)填慢词运用铺陈和铺叙的手法,加强“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善于将叙事、描写、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表达,也是他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
4)善于细节描写,细腻地描叙景物、心理、动作等。
5)讲究音调和格律。通过采纳市井新声、扩充小令、自度曲和改造旧曲等手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慢词的音乐美。
6)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力。或者是柳永的贡献:
1)继承民间传统,主要表现在师法渊源、创作态度和社会影响上。
①他既以文人身份写词,又有意识地多与民间保持紧密联系,继承民间词的传统。
②他善于采纳市井新声,极大扩展了词的影响范围。如《定**》中的“镇相随,莫抛躲”,就是当时的俗语。2)内容题材的开拓
3)①在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如:针线闲拈伴伊坐。②“尤工于羁旅行役”。如:《八声甘州》将萧条凄凉的黄昏秋景与主人公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结合得混化无迹。
③增加了对繁荣的都市风光的描写。如《望海潮》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4)艺术手法的贡献。
在艺术手法上,打理并成功发展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他善于运用铺陈、铺叙的手法结合,体现层次结构的多重性。例如《雨霖铃》,就写出了离别的背景、过程、场面,离别时和离别后的凄切、怀念、苦闷,写得有点有染,层次复杂而分明。
(二)欧阳修的文道观。
1)在文道观上,他继承了“先道德而后文章”的传统观念,强调道的主导地位。他对晚唐至宋初以来某些人专讲形式文采的风气多所批判。2)他在继承传统文道观的基础上多有扬弃与发展。
①发展了对“道”的认识。他使道物化成合社会政治、日常生活关系都极为密切的“百事”,他特别注重文学的实用价值,屡屡强调文章应“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②虽先道后文,但并不因此而重道轻文或重道废文。
(三)苏轼的文艺观。
1)对于传统的重道观,苏轼仍予以继承,但他驰骋笔墨、写作文章,自觉地以文学家自居,强调文学艺术自身的美学价值。
2)求新求变。苏轼论文艺最具进取性的见解在于求新求变。他认为只有“变古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外”,才能成为艺术家。但他反对一味以标新立异为能事,他的诗既有唐诗的格韵情致,又增加了宋诗的理趣气骨;他的词既打破了婉约的一统天下,但又决不一味故作豪放或旷达。
3)求真求理。苏轼对文艺最完备、最丰富的见解在于求真、求理。他所说的“真”与人们说的“神似”相近;他所说的“理”,或曰“常理”,近似今人所说的艺术规律。①他非常重“意思”即事物的本质特征及细节特征。②他非常重“灵感”,但同时又强调“经营”,即艰苦的艺术构思。③他还特别强调“得之象外”,“咀嚼有味”的含蓄之美。
④他还特别强调艺术应能表达艺术家的主管情趣,应多著文学家的自我感情。
4)求空求静。苏轼对文艺最深刻、最富有哲学意味的见解,在于求空、求静。苏轼论艺术风格最推崇平淡自然,天成神妙,他的平淡自然是上升到具有美学意义的更高层次的。但他并不排斥其他风格,如雄放、绚烂。
(四)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思想内容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1)前期
①描写纯真少女的那种天真、纯洁及对生活的热烈向往。如《点降唇·蹴罢秋千》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少女的那种天真、活泼及和微妙的心里活动跃然纸上。
②对婚后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采桑子》中,作者以家常笔调,写闺中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③描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流露出夫妻团聚的渴望。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即景取喻、新颖独到具有极强烈的形象性与抒情性。③通过描写梅、菊等自然景物,表现词人坚韧不拔的崇高精神。如《渔家傲》中的“此花不与群花比”,将词人的那种孤傲不群的品格水到渠成地点染出来。2)后期。
①表现词人对故土的想思与怀念。如《蝶恋花》中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写词人长夜难眠,思念家乡之苦。
②悼念亡夫,对丈夫的深刻思念之情。如《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③表现词人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如《武陵春》的“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④通过对饮酒的描写使李清照的词在婉约的同时又不乏丈夫气,创造了词的多重效果。如《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
2、艺术特色:
①无所不在的愁,以情愁写国愁。如《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意虽含蓄,却掩藏着一股爱国的深情。
②她的词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还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笔触,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还善于在细节中藏无限深情,含蓄幽深、生动细致、层次缜密地传达自我感情。如《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美质难久的感伤之情。
③她的词还善于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如《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采用了既简单又隽永的白描手法。
④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如《声声慢》通过情景交融,细腻而缠绵地刻画出极具多愁善感个性的主人翁形象。
(五)诚斋体
诚斋体是由南宋著名的中兴诗人杨万里开创的,对后世影响很大。1)其风格特征活泼自然,饶谐趣,主要体现:
①细腻小巧,机智敏锐,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感受,于他人忽略或是难见处提炼诗情,且能使之富有情趣。②想象奇特,立意新奇巧。
③层次曲折、深婉多致、变化无穷
④着于调侃谐谑,使作品充满幽默风趣。
2)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和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最大的缺陷在于许多诗取材过于细碎,诗料过于狭窄,故而表达起来不能不太尽太露,或不能不浅辛无味。
(六)秦观最擅长的题材。
1)变现男女恋情、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之作。
①更重抒情,对女性赋予更多的同情与尊重,这类词大都充满哀怨幽凄的色彩。②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糅进这类情词中,因而是这些词也带有秦观的一往情深的赶上色彩。如《减字木兰花》中的“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2)直接抒发自己贬谪之苦的羁旅行役之词,这些词感情极为缠绵深挚,淡语也显得有味,浅语也显得有致。如《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七)“山谷体”的内涵: 章法上回旋曲折,决不平铺直叙;修辞上善于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声律上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二是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八)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
“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诗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点,所谓点铁成金就是变化前人的语言或诗意,推陈出新,这为宋诗另辟新境。“夺胎换骨”是体味模拟古人的诗意而进行新的加工创造。
(九)何为姜夔词的“清空”? 清者,不落尘埃,空者,不着色相”,总体指意念的空灵含蓄,对事物的描写避免直接刻画,而是遗貌取神,虚处着笔,从侧面烘托。
四、论述题。
1.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1)讲究才学。才学包括才气和学问,苏轼兼而有之,而前者表现更为突出。
①苏轼的才气,首先表现在生动活泼、丰富出奇的想象上。如《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的前半部分是纯咏海棠的海棠曲,后半部分语语双关,“陋邦何处得”,“好事移西蜀”,已将海棠自比。
②表现在细致的观察力与细腻的表现力上。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将庐山的各种形态写得淋漓尽致,同时表现出他认识论之深刻。③变现在构思布局的波澜起伏、变化开合上。如《荔支叹》,本为荔支发叹,忽说到茶,又谈到牡丹。说荔支时笔墨饱满,说茶时笔墨简练,说牡丹时点到为止,中用议论连结,真如神龙形空,变化莫测。
④苏轼在讲究才气的同时,也讲究学问,善于用典。如《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的“冻合玉楼寒起粟,光耀银海眩生花”化用道经以项肩骨为“玉楼”、眼为“银海”的典故。2)讲究议论。
①在议论时体现出讲究才情的特点。如《荔支叹》“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虽是明显议论,但它是在总结荔支进贡史后所发,并不生硬。
②议论本身也新奇警策,深刻精彩,富有启发性,充分显示了作者思辨的敏锐,识见的卓越,并创造了一批“哲理诗”。如《题西林壁》一诗,表面写游山,实际上揭示哲学的奥秘。3)善于雅谑。如《戏子曲》,不仅用典巧妙,而且对新法以及新法实行以来自己所遭的不幸充满了讥讽与怨艾,写得诙诡有奇趣。
4)善于修辞,尤善于比喻。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通过比喻来表现西湖之美。
2.苏轼对词史的贡献。
①提高了词的地位。苏轼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诗文改革运动扩大到词的领域,对词的认识、词的内容、词的风格都体现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突破和创新。为词的发展开拓了全新领域,提高了对词的的认识和评价,为词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大大提高了词的功能和价值。例如:苏轼以诗为词,“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②对词的内容的开拓。对词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开拓,在众多题材中,尤以抒情词、咏物词、农村词成就最高。
例如:抒情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兄弟之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夫妻之情的感人绝唱;咏物词《定**》咏红梅云:“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③风格的创新。在婉约之外,又树豪放|、旷达两种。这两种风格是词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例如: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视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豪放),豪放词《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词主要风格是旷达、表现清冷,《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人间如梦,一尊还勒江月”、“老夫聊发少年狂”等词句就都明显带有旷达色彩。在婉约的风格上仍有创新,格调较为高远典雅,感情转为真实健康,很少有绮靡瑶艳之作。艺术风格上进一步从浓艳转化为清新。如:《蝶恋花》的“花褪残红青杏小”。
④对词境的开拓。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阔了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的豪情之词。将传统的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如:《定**》中的“莫听案林打夜声”。
⑤苏轼对词的贡献还表现在对音律的突破与创新。为了表意的需要,苏词有时在格律和句读上敢于作适当的调整,这种大胆尝试值得称道。
3、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分析苏辛两人豪放词的异同。旷与豪的美学分析;苏辛创作道路的不同;思想与性格的不同;豪放词派的复杂内涵
4、陆游诗的艺术特色:
1)陆游的爱国诗具有高度的抒情性。他善于将沉郁与浪漫的风格有机地熔为一炉,形成既沉郁悲壮、又踔厉风发的一家之风。如《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就把沉郁的情感凝炼成并不外露的精髓与灵魂。
①富于想象。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借助梦境来抒发恢复之情,表现他爱国思想老而弥坚的境界。
②高度概括地抒发那些带有普遍性的感情,使得篇幅较短,且语言凝炼,感情跨度大,富有跳跃性。如《关山月》,整首诗以四句为一层,层于层之间感情跳跃极大,将宏大的感情凝结在最后四句之中。
③语言宏丽恣肆。如《金错刀》中“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语言慷慨热烈,豪迈奔放。
2)陆游的农村诗既不失田园本色,又有很强的时代感;既清新自然,又不失热烈活泼的一家之风。如《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农人的热情、奔放,又写出缺衣少食的无奈。
3)陆游的闲适诗精工温润、绵密细腻。
4)各体皆工,善用对偶。从二三字的“鬼子”对“天公”,“无事饮”对“不平鸣”,到七言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讲究功力,善于用典。如《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化用《宋书》、《旧唐书》中的典故,将使事与表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6)注重锤炼,有高度的语言技巧。如“水面痕生验雨来”,一个“痕”字,已是精炼所不能到。
5、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1)爱国词 ①辛弃疾的爱国词,实大而声宏,膏沃而光晔,特别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如《破阵子》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表现出深沉的感慨。
②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写出愿望落空的悲凉心情。
③他还有一些评论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为中心内容的词,他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呼号、鼓动。
④大力讴歌北伐,表达辛弃疾的故国之思。如《菩萨蛮》中“西北望长安”一句的“西北”、“长安”,就充满了作者对故国的一片深情。
⑤因不满投降派,因此他的爱国词常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与谴责。如《摸鱼儿》中的“玉环飞燕皆尘土”,比兴寄托对投降派的不满与憎恶。2)农村词、闲适词、情词。
①广泛描写农村的劳动生活和自然景色。如《清平乐·村居》中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写出了农村优美的风景,也表现了农村人的勤劳。②闲适词往往包含一种牢骚、怨艾,以至不满、怨恨的感情。如《水调歌头·盟鸥》给人以一种鄙夷官场、讥讽尘俗、感慨世事的联想。
③他的情词缠绵温柔,还具有内在的高尚本色。如《青玉案》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人”既是作者经过千寻百觅才发现的心目中的情人,又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寄托。
6、辛弃疾词的表现手法。
辛词在表现手法上独辟蹊径、另创新路,以诗为词、以文为词,把一切文学手段都集中到词中,表现为:
①喜用典。辛词用典广而杂,能做到形式多样、花样翻新、连用典故、层层深入,与言志抒情有机结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典中套典。
②爱议论。时而运用主动形象,时而运用眼前之景,直抒议论。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借助眼前之景,说明正义事业不可阻挡,深刻警策,发人深思。
③善用比兴、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使词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修辞上,也达到了与诗等同的水平。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玉环、飞燕的结局比兴奸佞小人绝无好下场,更见新意。
④高度的语言技巧。既善用精美的文学语言,又善用通俗的口语;既善以散文句式入词,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或成语入词,在语言上达到了集优荟萃、炉火纯青的境界。如《西江月》中的“七八个星”、“两三点雨”都是典型的口语。
1、陈子昂在《与东方左使虬孤竹篇序》一文中,正面提出他的诗歌革新主张。2、“文章四友”是指、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3、初唐四杰批评初唐诗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唐宋文学填空题3、初唐四杰批评初唐诗风“__骨气都尽,刚健不闻______,__________。” 4、卢照邻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是__长安古意_________。5、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
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期,才高位低;高宗时期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
唐宋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3.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2、上官体: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上官仪的作品尤其“绮错婉媚”,当时号为“上官体”。3、初唐四杰:指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