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3》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A19020240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3 总 学 时:48学时 总 学 分:3学分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推荐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参考书目:
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萨级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下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财贸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消息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刊杂志。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绪论(2学时)
本绪论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4学时)
本章主要阐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为以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提供一个必要的前提。
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等关系
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二、引入政府和对外贸易后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第四节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与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差异
一、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二、我国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两种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6学时)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本章至第五章都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本章所分析的是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一、消费和储蓄的决定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乘数原理
第三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一、政府购买与国民收入决定
二、政府税收与国民收入决定
三、政府购买与政府税收的综合效用:平衡预算乘数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lS-LM模型(8学时)
本章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重点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及其变动。
第一节投资与利率的决定
一、投资的决定
二、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第二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商品市场均衡和IS曲线
二、货币市场均衡和LM曲线
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三节一般均衡收入的变动
一、投资变动对一般均衡收入的影响
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一般均衡收入的影响
三、投资和货币供给量同时变动的影响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8学时)
本章主要根据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
第一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内在稳定器作用
二、财政赤字与公债
三、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由此引起的经济学争论
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
第二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机制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一、IS曲线的弹性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
二:LM曲线的弹性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
三、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AS——AD模型(6学时)
本章把价格水平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之中,并把总需求和总供给联系起来,最终建立起国民收入决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总供给函数
一、生产函数
二、劳动市场
三、实际工资与价格水平、货币工资
四、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一、充分就业均衡
二、低于充分就业均衡
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学时)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常见的两个问题,降低失业率、抑制通货膨胀是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本章依次论述失业、通货膨胀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政策。
第一节 失业问题
一、失业的概念
二、失业的类型
三、失业的代价
四、充分职业和自然失业率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概述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三节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一、由总供给曲线表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二、由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三、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展开的经济学争论
第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6学时)
以上各章实际上是用静态或比较静态的方法考察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本章则运用动态方法分析一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原因。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模型提出的背景
二、模型的基本公式
三、经济波动的原因及稳定增长的条件
第二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批评
二、模型的基本公式
三、模型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
二、新增长理论
第八章 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场主义(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作为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一节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一、产生背景
二、卢卡斯供给曲线
三、理性预期和卢卡斯方程
四、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一、产生背景
二、劳动市场工资刚性的微观基础
三、产品市场价格刚性的微观基础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建议
四、教学指南
本课程的重点在第1、3、4、5章,难点在IS-LM模型和AS-AD以及经济增长模型。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老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五、作业
每两节课布置思考题2—3题,每周交一次作业。
六、考核方式
考试(闭卷形式)
七、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
执笔人:贾彩霞 审定人:陈学军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4110430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中级宏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64/4四、先修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杨衍江本课程使用的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宏观经济学》,黄亚钧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第二版。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代码:二、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必修课三、课程学时学分:54学时(教学:54 实践:0) 3学 分四、教学对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本科二......
《宏观经济学》复习考试大纲(红色部分不考)《宏观经济学》考试课:3学分,有计算题;2学分,没有计算题,其余内容一致。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