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2课手绘线条图像”。
《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用手绘线条准确客观、忠实现实地传达物象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客观分析能力,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学会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围绕生活,调动学习兴趣。难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对三维立体形象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正方体、学具准备:A4纸、铅笔、橡皮
教学特点:
本节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淡化美术技能的培养,以“看看,想想,画画,猜猜,玩玩”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愉快,画得开心,在轻松愉快中激发学生热爱美术、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教学设计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课堂活动: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请同学们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立体图形,体验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
设计意图:正方形变为正方体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学生在几何课上都已学过,之所以选择一开课就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体会到由平面到立体并非难事,只是多了一个深度。同时也完成了从平面到立体知识上的衔接。
(说明:学生基本都能画出,但如果说透视关系都正确基本没有几人。这时候老师应给予鼓励,先不指出问题所在。)
2、教师根据黑板上的正方体引导学生总结出立体图像的含义: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设计意图:从小游戏中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像的含义能够加深印象,促进理解。
教师板书:立体图像的表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由生活中的立体形象引出欣赏生活中的立体图像,欣赏几幅手绘立体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其画面所传达的内容:
设计意图:由学生来分析,在分析中体会并总结立体图像的功能。图例一:一个正在高空做清洁工作的机器人
图一说明:机器人的外观、所处的位置、周围的环境 图例二:工业产品设计的手绘效果图
图二说明:各个角度展示手机的外型、翻盖功能 图例三: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
图三说明:房间的布局、家具、装饰品的式样和位置的摆放 图例四:鞋子的外观设计图
图四说明:鞋子的款式、外部装饰
2、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几幅图片的欣赏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要用手绘线条来表达立体图像?”——知识点:立体图像的功能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你要把一个物体的形象向别人描述时,立体图像会省掉许多形容的语言。立体图像比平面的图像更能够体现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
设计意图:由学生分析后总结能够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动手绘画的热情,为下面做了铺垫。
3、教师提问:“我们体会了立体图像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如何来表达立体图像?” ——知识点: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欣赏:请同学们比较随身听的三种表达方法(如图五),引导其说出不同之处,概括立体图像表达的三种方法:直观感受法、结构分析法、主观理解法。图五
设计意图:在本部分的讲解中教师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总结立体图像表达的三种方法,接着再分别讲解。(1)直观感受法
欣赏几幅立体图像(如图六),总结出:直观感受法是按照物体的视觉现象予以表达,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能较真实地再现对象。
图六
知识点:透视(看图七)图七
从林荫道图片中总结出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概括起来就是:近大远小。
比较: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通过不同角度的摆放让学生比较分析其各个边的透视变化,引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图八、九)图八 图九 设计意图:正方体是一切物体的基础,对正方体各角度透视关系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平行与成角透视。课堂实践:
比较两个音箱,看看是属于哪一种透视规律。图十
学生做练习一:用直观感受法表现音箱。(两位同学上黑板画,其余同学在纸上画)(如图十一)
练习评价:学生点评,教师总评。图十一
设计意图:在学生能够对透视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进行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2)结构分析法
欣赏几幅立体图像(如图十二),总结出:结构分析法是把一个物体看成是透明的,将被遮挡的部分画出来,这种方法能清晰的表达立体关系。(如图十三)。图十二图十三
学生做练习二:用结构分析法表现音箱。(两位同学上黑板画,其余同学在纸上画)(如图十四)
练习评价:学生点评,教师总评。图十四
试比较椅子的不同表达方法(如图十五),总结出第三种方法(如图十六)。图十五 图十六 设计意图:在椅子的不同表现方法的对比中帮助学生理解主观理解法的自由性。
(3)主观理解法
主观理解法是作者主观的认识、理解的表达方法。欣赏几幅图片,理解这种方法。(如图十七)图十七
4、应用、自我检测
请同学们总结三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做自我检测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体会三种方法在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在不同领域有所应用,传达不同的信息。
(三)课堂练习: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一个水杯。(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其余同学在纸上画)
练习评价:学生点评,四人小组点评、教师总评。
(四)本课小结 总结本课知识点,布置拓展练习:请同学们用结构分析法表达一摞书。
七、板书设计
立体图像的表达
直观感受法 结构分析法 主观理解法
(学生绘画)
八、教学反思: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能够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简单会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交流和抒发情感的目的。
要使学生学会用手绘线条的方法来表达立体图像,本课教学的知识点是教会学生掌握三种表达方式(直观、结构、主观的表达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层层引导的方法,不断引出新问题,并引导学生不断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如我以变正方形为正方体的小游戏导入,由于这个练习对于初中学生并非难事,所以学生举手积极踊跃,很容易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同学的绘画表演上,由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比较,从而引出立体图像的含义。接下来我又从生活中的立体引出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像,通过启发学生对几幅立体图像的欣赏,总结出了立体图像的功能,并又由此带出了立体图像表达方法这一重点知识。在这一部分中较难的问题就是直观表达方式要求注意透视原理,结构表达方式要求学生表现出结构部分,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三种表达方式,也能区分开它们的不同,但是在学生练习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理解也知道自己所用的方法,但是,在表现时有不少学生还是不会把透视关系画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在平常的常规课中贯穿透视原理的知识点,学生就能轻松把握这类课的表现方法。另外本课设计的一大特点就是将练习贯穿其中,有讲有练,及时发现问题巩固知识点。在评价部分我采用了同学发言点评、四人小组内部点评、教师点评等方法,效果较好。
总体而言,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可塑性很强。对于学生的发言和上黑板展示,我基本上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充满自信,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的发展。对于本课知识点学生已基本掌握,理解了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了立体图像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如果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一些效果会好一些。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kekemei2”为你整理了“手绘线描图像”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教学理念:“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教学中从教学内容选择......
第二课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课型:绘画教学内容与目标1、技能目标:本课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物象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表达立体物象的各......
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教材分析《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是第14册教材第2课的教学内容,是第13册《手线条图像的表达》的延续和深入,也就是由平面表达向立......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教学 设 计伊宁市园艺场学校吴亚荣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是在训练学生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