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山粽文化研究_广西灵山人民政府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21:22: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广西灵山粽文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广西灵山人民政府”。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

广西灵山粽文化研究

Research on the Zongzi Culture of Guangxi Lingshan

姓 名:邓秋婷 学 号:200905010034 学院: 文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陈 波 完成时间: 2013年4月

目 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2 英文摘要、关键词„„„„„„„„„„„„„„„„„„„„„„„„3 引言„„„„„„„„„„„„„„„„„„„„„„„„„„„„„„4

一、粽子在广西灵山的产生及其历史变迁„„„„„„„„„„„„„„5

(一)粽子的选材 „„„„„„„„„„„„„„„„„„„„„„„5

(二)粽子的制作过程 „„„„„„„„„„„„„„„„„„„„„7

(三)粽子的熬煮 „„„„„„„„„„„„„„„„„„„„„„„7

二、粽子在广西灵山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8

(一)粽子与端午节 „„„„„„„„„„„„„„„„„„„„„„8

(二)粽子与春节 „„„„„„„„„„„„„„„„„„„„„„„10

(三)粽子与广西灵山当地的婚俗 „„„„„„„„„„„„„„„„10

(四)丧葬习俗中的粽子 „„„„„„„„„„„„„„„„„„„„11

(五)粽子与住宅的微妙关系 „„„„„„„„„„„„„„„„„„12

三、结语„„„„„„„„„„„„„„„„„„„„„„„„„„„„13 参考文献„„„„„„„„„„„„„„„„„„„„„„„„„„„„14 后记„„„„„„„„„„„„„„„„„„„„„„„„„„„„„„15

引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之名,最早见于晋朝人周处的《风土记》,然其源头可上溯到秦汉甚至更古老的时代。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传说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然而,在探寻这一节日饮食文化渊源时,我们便会发现,其实粽子最初并不是供人食用的,古人最初也并不只是在端午节吃粽子,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之说更有待考究。

东晋范汪的《祠制》有“仲夏荐角黍”的记载,这说明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在夏至用角黍祭祀祖先的风俗。而从“仲夏端午,烹鹜角黍”1可知,最初人们不只在端午包粽子,还在夏至包粽子。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出,端午是龙的节日。古人由于受到瘟疫虫害和水旱灾害的威胁,便以有神力的“龙”作为自己民族的神,对其顶礼膜拜,希望得到保护。于是便把食物用叶子包裹起来,扔到水中取悦龙,并以“角黍”的“角”表明他们对龙的无限崇拜。因此,粽子是先民们祭祖和祭神、祈求丰年的两种原始宗教文化崇拜形式的产物。而当屈原的故事广泛流传之后,人们就把端午食粽和屈原联系起来,既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人们爱国情怀的一种寄托。

古时的粽子种类繁多,有角粽、锥粽、九子粽、枕头粽和棱粽等。广西灵山的粽子经过历史的洗礼,继承了“枕头粽”的传统,从出现就在灵山人民日常生活重大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婚嫁、丧葬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因此而有各种不同的意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粽文化。研究广西灵山粽文化,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广西灵山民俗文化的内涵,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西晋)周处《风土记》

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近世多用糯米。”那为何选用糯米,而不用其他谷物呢?糯稻的种仁,含有多量糊精,性粘柔软,所以取名糯米。糯米,自古就是重要的滋补食物,与粳米相比,性温。“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的谷物”6,《本草纲目》把糯米的功效归纳为四种:一是温脾胃,二是止腹泻,三是缩小便,四是收自汗。糯米虽有如此功效,却由于性粘,不宜多吃,尤其是病人。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性,加之产量较低,糯米便成了祭神的场合或重大仪式的必需品,体现出明显的临时性文化意义。

时代变迁,包粽子的原料在历史的洪流中发生了的变化。由于地方物产不同,各地所包的粽子也就有所差异。广西灵山的粽子更是与众不同。以前,广西灵山人民的生活条件不好,包粽子时,除了糯米,一般只会放一根苏木。条件稍微好些的人家,顶多也就放点猪肉。而今,除了采用灵山优质龙渊野生大糯米,还有美味可口的馅料。包粽子的前一天,选用自家种的优质大糯米,淘洗干净,然后把糯米放在冷水里浸泡一个晚上,次日再捞出;也可以用热水浸泡,两三个小时后捞出即可。馅料一般有猪肉、绿豆、板栗、花生等,而馅料的准备也十分考究。猪肉一般选用半肥半瘦的五花肉,切成条状,放盐、酒、五香粉、虾仁、黄蓝(一种植物香料)、酱油等腌制两三个小时,使之完全入味。绿豆要去皮,使之更易煮,味道也更好。过去有的家庭爱用石磨将绿豆碾磨,除去外壳;也有用热水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用手搓掉绿豆皮,这是件需要耐心的事情。现在市场上都会有磨好的绿豆出卖,人们不用再那么辛苦地去除绿豆皮了。另外,还要再糯米里加些盐拌匀,粽子才更有味道。

广西灵山的粽叶也很有特色。先人包粽子,用的是箛叶、芦叶;楚地有用粽叶。粽叶又称杜若,《楚辞》中就曾多次提及。“或以大者为高良姜,细者为杜若„„楚地山中时有之”7,“高良姜也符合《楚辞》所说的香草类,因此应为‘杜若’所指的植物种类”8。听说五月间采杜若包粽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广西灵山人民一般用“冬叶”来包粽子(端午节除外)。冬叶长圆形,形似芭蕉叶,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只产于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等地的密林深处。后经栽种培育,冬叶在广西灵山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冬叶的柔韧性极好,经过热开水烫过后,可以任意折叠而不断不裂,很适合用来包裹粽子,尤其是体积庞大的灵山大粽。神奇的是,这用开水烫焯过的冬叶,能散发出一种清新的异香,包好的粽子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后,这清香就深深地渗透到粽子里面,整条粽子就成了“香粽”,将糯米带给人的滞胀感一扫而光。

以前,灵山人包粽子,都会到芭蕉树上撕下一根根绳子,用来捆绑粽子,也 67(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论》卷一续序例上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十四卷草部 8 潘富俊《楚辞植物图鉴》76页

否则粽子会半生不熟。

叠好了粽子,还要从锅的边沿放水进去,水以刚没过粽子为宜。熬粽子时,要注意火候,开始时用猛火煮至水沸腾,然后用慢火,保持锅内的水滚开为好。在熬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防止水烧干后粽子被烧焦。熬了5至6个小时后,要翻粽子——把锅底的粽子调上来,把上面的粽子翻入锅底,这样就能确保每个粽子都能熬煮熟透。听老一辈的人说,古时灵山人还有一种十分有特色的熬煮粽子的方法。

古时煮大粽,不用大锅,而用缸。当家里的主妇们忙着包粽子的时候,男人们就到晒谷场边上,用稻草编一条约手掌宽、2寸厚、十多米长的大草绳。当粽子包好后,将其垒叠于缸中,加上开水盖好。然后把大草绳沿着大缸从下往上缠绕成草龙,再堆上谷壳,搁上火炭,让草绳从下往上慢慢燃起。当草龙烧成灰烬时,粽子也就熬熟了。馅心浸化、五花肉的油从内透过绿豆渗透到糯米之中,粽叶的清香从外渗入糯米是粽子熟透的标准。此时,粽香芬芳,味道鲜美,真是“闻到大粽香,神仙也跳墙”。

据中医文献记载:整个包粽子的材料有“补中益气,固肾缩水”之良效。馅料当中的猪肉味甘,性平,能“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其中肥肉经高温蒸煮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食之“强身健脑,延年益寿。”除此之外,采自天然野生环境的冬叶(虽然广西灵山普通人家会种植冬叶,但都是让其自然生长),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解表退热、凉血止血、利咽开音、解酒醒神的功效”9,还有舒郁、开膈、灭菌防腐和防癌的神奇作用。

二、粽子在广西灵山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

广西灵山的粽子沿袭了粽子最初的文化意义,既是作为敬神祭祖的媒介来取悦神灵、祈求丰年的供品,也是纪念屈原、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象征品,更是人们表现爱国情怀的寄托品。然而,任何文化事象在传播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经过历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其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当然,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内涵已经消失或淡漠,但是新的内容和活动又在不断的充实和丰富着,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传统民俗文化。粽子、粽文化是灵山的民俗文化中宝贵财富,已然成为广西灵山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广西灵山,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出现,在很多重大节庆时也会出现其身影。粽子已在灵山人民的民族心理上扎根。

(一)粽子与端午节明冠华《粽叶传奇》《生命世界》2008年06期

闷热,多雨潮湿,毒虫滋生,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得病,民间群众固有包灰水粽来吃消署解毒、避免“邪气”入侵的习俗。因此,灰水粽又有“凉粽”之称。

(二)粽子与春节

不同于我国其他地方只在端午包粽子的习俗,广西灵山人民更注重的是过年包粽子,称之为“年粽”。在广西灵山当地有“无粽不成年”之说。年粽的制作方法和前面提到的粽子的制作方法是一样。除此之外,包完大粽之后,还会包几个小“枕头粽”,大概七八两左右,专门给小孩子吃的,十分方便。

灵山人一般会选择在除夕这天包年粽,男人们忙着杀鸡宰鸭,祭拜祖先,主妇们就着手包粽子。包粽子主要是妇女们的工作,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在广西灵山,粽子是展现妇女心灵手巧的一个重要象征。灵山人十分注重粽子的外观,很是讲究粽子的漂亮,粽子包得不好看,主人会觉得很没面子。那些形状饱满结实、棱角平整的粽子被认为是最好看的。包粽子时,全家妇女聚在一起,主要是中老年妇女包,青年女子则是在学习。妇女们互相谈天说地,使得整个包粽子的过程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

之所以会选择在除夕这天包粽子,是因为自古以来,灵山人有除夕守岁的习俗。“吃完团圆饭之后,家庭主妇就着手炖大粽”11,然后一家人就围坐在火旁,边聊天边熬大粽。在广西灵山过年熬粽守岁时,为了给小孩提神,大人们还会给小孩子讲一个有意思“老鼠嫁女”的故事。小孩子刚开始都会兴致勃勃,可终究敌不过睡意,粽子还没熬熟,小孩就已经呼呼大睡了。粽子熬熟后不会马上出锅,要等第二天早上,谓之“起粽”。起锅后的粽子还是温热的,可以马上解开来吃;冷了的粽子,普通食用法有煎、蒸两种。

广西灵山人大年初一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粽,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团圆和睦。在吃年粽的时候,还有所讲究:粽子解开后,一家人按辈分做好,由老人动筷先吃,小辈们才能开始吃,并且都要吃得一点不剩。春节里,去拜年的人要送主人家两个或四个粽子,主人家回礼时也要有粽子,一般是两个,但有一点:不能将客人送来的粽子作为回礼,而应该用自家做的粽子来回礼。这就是礼尚往来。

广西灵山的年粽即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体现,也表达了人们希望团结和睦、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三)粽子与广西灵山当地的婚俗

婚姻是人类传宗之大礼。古时各地、各民族由于受到社会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原因,形成了一些古朴而各具特色的传统婚俗。把粽子与婚姻联系起来,11 薛勇《灵山县志》第1261页

0

位,早晚饭前供饭菜。一周年后就要为死者“脱服”。“脱服”的时候,死者的亲人就要包粽子。一是把两个粽子放在角落的灵位的两边,意为让死者做踏脚石,登上祖宗灵位,成为列祖列宗的成员,不再单独供祭。二是答谢前来参加功德的人,让他们吃过粽子,以后事事顺利,平安幸福。“脱服”之后,死者家人行动就可如常人,不再有什么禁忌。

从粽子的禁忌可以略知一二,广西灵山旧时的丧葬习俗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而今虽迷信色彩仍在,却更多表现的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一种继承。粽子,既是表达对死者的一种尊重,也是帮助死者超脱的必不可少的踏脚石,在灵山人的心里是独一无二的。

(五)粽子与住宅的微妙关系

房子,在人类演变过程中充当着守护者的角色。自从人类有了稳定居所之后,人类社会也才有了稳步的发展。因此,房子对人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自古人们就十分重视住宅的风水、吉利问题。那粽子有和住宅有着怎样微妙的关系呢? 在广西灵山人的观念里,建房子有很多讲究,最重要的就是风水要好,这样才能大吉大利。因此,在建房子之前,就要挑日子,然后拿去给先生评,合适了就如期动工;不合适另挑日子,直到合适为止。开始动工后,“入墙角”、“过门头”都要包粽子和做发糕。糯米性粘,粽子的寓意是所建房子的各个连接部位也会如粽子般粘得结结实实的,房子就牢不可破。

新宅建好后入住,主人家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庆贺,在这个重要而喜庆的日子里,粽子也是必需品。广西灵山的枕头粽,方方正正,放在哪里都稳稳当当的,有镇宅之意。因此,主人会在入住当天,在房子的四个角落各放一个枕头粽。一是镇宅,希望入住新房后一切顺利,少病少灾。二是希望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和气生财。而且,每张餐桌上都会有一盘切成圈块状的粽子,供客人品尝,希望主人家的好运能够带给宾客,大吉大利。

综上所述,广西灵山人在长期的生活活动中,对粽子产生了一种偏爱的嗜好和兴趣,赋予了粽子一定的人性和相应的文化内涵,是粽子在特定的时日能够把人们的各种愿望、情感等宣泄和表露出来,进而达到了一种比较满足的状态的媒介。粽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节庆,就有不同的含义,是广西灵山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M].广汉魏丛书出版社.2001年.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年.[3]宗懔著.谭麟译.《荆楚岁时记译注》[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4]潘富俊.《楚辞植物图鉴》[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5](清)张孝涛主修.梁炅纂修.《灵山县志》[M].1820年.[6]薛勇主编.《灵山县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7]刘石林.《民俗文化——粽文化的起源及其演变》[J].2010年.[8]林海.《壮族粽文化剖析——以广西武鸣县壮族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27卷第1期.[9]滕广茂主编.《钦州文史第12辑——钦州民俗文化》[M].广西钦州市政协文史委出版.2005年.[10]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民俗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明冠华.《粽叶传奇》[J].《生命世界》2008年06期.[12]覃乃昌.《壮族稻作农业史》[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13]徐桂兰.《广西民俗》[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14]刘小林.《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透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0卷第1期.[15]覃桂清.《婚姻的奥秘》[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4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研究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研究摘 要:龙舟竞渡源远流长,通过对广西传统体育龙舟文化进行研究,论述龙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区内开展的龙舟比赛和经贸洽......

广西文化

广西形象之我所见学 院 专 业年级班别 学 号 学生姓名2011年 1月正文: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就是外人对广西的大致认识,而广西的更多方面,却了解甚少。身为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想通过......

广西百色文化

广西百色:打造文化品牌 促进经济发展2009年,广西百色市着力整合文化资源,发掘民族文化遗产,打造文化精品,文化亮点闪现。正以一座“文化名市”的姿态从幕后走向台前。 文化品牌遍......

灵山胜境文化园区导游词

大家好,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照壁广场。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长40米,高8.6米的大照壁,它被称为华夏第一壁。照壁面向太湖一面,刻有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

碱水粽的做法-碱水粽的文化内涵

碱水粽的做法-碱水粽的文化内涵(精选5篇)由网友“江湖骗子江湖骗子呢”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碱水粽的做法-碱水粽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篇1:碱水粽的做法-碱水粽的......

下载广西灵山粽文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灵山粽文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