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广西”。
广西形象之我所见
学 院 专 业
年级班别 学 号 学生姓名
2011年 1月
正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就是外人对广西的大致认识,而广西的更多方面,却了解甚少。身为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想通过本篇论文独特的角度,让读者们进一步感受广西的文化。本文从广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东盟博览会,民歌节,绣球文化及饮食文化来五个角度来宣传广西的形象。关于东盟博览会及民歌节放入介绍广西文化形象的原因,我认为,随着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节每年成功的举办,让外人日渐通过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节之类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到广西的风采,所以我将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节列入介绍广西文化的符号之一。我从以下五个角度介绍广西:
一、广西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简介
1.地理位置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毗邻。陆地区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5%,居各省区市第9位。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多地少。[1]
2.气候
广西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7℃至22℃之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都是由北向南递增。广西是全国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之一。[1]
3.民族
广西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居住着满、布依、蒙古、傣、黎、傈僳、拉祜、俄罗斯、土、高山、土家、朝鲜、白、藏、纳西等39个民族成分。[2]
二、历史文化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汉代,苍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贸集市,合浦成为海外贸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乡出现定期圩市;宋代,出现与交趾商人展开货物交换的搏易场;明清时,广西采矿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是金、银、铜、铝、锡、铁等矿。据统计,清顺治六年至十八年报开的矿场达127处,居全国第3位。
广西也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3]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
三、广西南宁东盟博览会
东盟博览会,又称南博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国家级,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徽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中国广西广西南宁举办。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广西南宁举办。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运转顺利、商品贸易日趋活跃的背景下,独具区位优势的广西南宁趁势搭建起了以广西南宁华南城为核心的大型商贸物流平台,而随着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在广西南宁启动运行,一个“全产业链一站式”的商品交易展示平台和物流基地正渐趋成型。
同时东盟博览会也随着广西的发展,逐渐成为广西的名片符号,她代表的是广西互利共赢,双边合作,开放自由贸易的经济态度和精神。
四、广西南宁民歌艺术节
1.节日起源
广西素有“歌海”之誉,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广西各族人民一向有爱唱民歌的习俗。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农历的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歌圩,在这一天许多壮家姑娘、小伙甚至是上年纪的老人都会在田间山坡上相互对唱山歌,以歌定情,以歌会友。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饭和彩蛋,先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
2.节日历史
为把民歌发扬光大,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从1993年起广西开始举办民歌节。人们在民歌节上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共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民歌成了飞架于广西各民族与全国各兄弟民族及世界民族之间的彩虹。
为了把民歌节办得更具特色,从1999年起广西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广西国际民歌节”更名为“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并定于每年的11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由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邀请国家文化部文化图书馆司、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联合举办。
从1999年11月到今年11月民歌节成功举办,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强劲的现代气息一路走来,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3.节日意义
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宗旨是继承和弘扬壮族人民的文化艺术,加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艺术节期间,国内著名艺术家、歌手以及国外民间艺术家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节目演出。与民歌节同时举办的还有时装大赛、壮族节日联欢、全国少数民族孔雀奖声乐大赛、旅游美食节、广西山歌擂台赛以及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历届艺术节举办以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赞誉,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广西绣球文化
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绣球。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也是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也被当作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
六、广西铜鼓文化
众所周知广西有“铜鼓之乡”的美誉。在广西不仅有关铜鼓的历史记载极为丰富,而且至今所发现的铜鼓,种类繁多,数量逾千,居全球第一。广西铜鼓,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藏着丰富的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铜鼓的花纹瑰丽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
1、铜鼓特点
通体皆铜,一头有面,中空无底,侧附四耳,形似圆墩,平面曲腰。它的大小、轻重不一。大者直径1米以上,小者仅10余厘米,重量几十斤至数百斤不等,体形凝重,精美大方。鼓面多铸有太阳纹、翎眼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纹饰。有的鼓边还环铸蛙、龟、牛、马等立体装饰。鼓身亦多环铸各种纹饰,并铸有鼓耳和合范缝。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他们生活中财富、权力的象征和顶礼膜拜的神器[4]。时至今日,在我国苗、瑶、壮、侗、布依、水、仡佬、佤等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民族中仍有传承与使用。可以说它是集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品。
2、铜鼓的历史与现状
铜鼓的前身是一种炊具,在春秋晚期出现,据考证已有2700多年历史。在十六世纪晚期开始存在的壮族祖先在商朝时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铜鼓最早源与陶釜,个体不大,从素面无纹到有简单的纹饰。汉以后到唐,逐渐向雄浑高大、精美稳重的方向发展。[4]唐以后又逐渐变小。迄今除了部分铜鼓被博物馆珍藏之外,仍有数千面铜鼓以它们独特的魅力活跃于民间。
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中国馆藏量1400面,为世界之最。在广西,馆藏的铜鼓达900多面,民间珍藏的铜鼓也十分丰富,因而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七、饮食文化——广西特色小吃
俗话说得好“名以食为天”,吃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享受,在广西,好吃的美食更是数不甚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1、柳州螺蛳粉
在外游学的莘莘学子们,哪怕是从美国回来,短短的几天,也一定要去巷子里尝尝自己朝思暮想的螺蛳粉,体味那浓浓的乡情。螺蛳粉:顾名思义,用螺蛳汤煮泡的米粉。但看着简单,其实里面大有作为。螺蛳汤一定要熬得浓,米粉具有弹性。配料要有地道的酸笋与腐竹以及新鲜蔬菜(一般为空心菜、菜花、生菜任选其一),外加点萝卜干。而且自己可以随喜好加猪蹄儿或者鸭掌,均为美味上乘之选。
2、酸
酸是将大白菜、黄瓜、莲藕、刀豆、木瓜、辣椒、萝卜、笋子等各种蔬菜或水果,用纯正的白米醋浸泡而成,“酸”就是指这个腌制品。广西人都爱好吃酸,微带辣椒,味道十分之美。解渴解乏,促进食欲。
3、打油茶
阳春三月,春意正浓。南下桂林旅游,品尝一下桂林“打油茶”,当然是一件美事。“打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之功能。桂北地区湿度大,矿工颇多,喝“打油茶”便成为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亦是他们用来待客的一种方式,客人围桌而坐,主人用一小炉,“文君”当炉,当众操作,一杯接一杯,颇有风味。如今,“打油茶”不径而走,流传广西数地,倍得人们青睐,风味亦添数种,如“鸡丝打油茶”、“肉丝打油茶”等。
4、玉林牛巴
玉林是我国南方重镇,位于广西东南边陲。“玉林牛巴”是玉林传统风味名吃,它是用黄牛臀部肉(俗称打棒肉)为主料,肉质细而有嚼劲,吃后满口生香,堪称地方一绝。《清异录》载:牛巴“赤明香,世传邝士良家脯也。轻薄甘香,殷红浮脆,后世莫及”。玉林牛巴色泽暗亮,气味醇香,肉质细而耐嚼,入口生香,令人回味。
5、老友粉
有人说:到过广西南宁如果没有吃老友粉就不算来过广西南宁,要想融入到广西南宁生活,和朋友一起去吃碗老友粉是必不可少的。也许很多人刚开始都有点吃不惯广西南宁酸笋的味道,认为有点怪臭味,但是这就是老友的味道。俗话说得好,臭味相投!如果不是喜欢同样的味道又怎么能成为“老友”呢?!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们广西的五种文化符号,我认为只有考虑人们对吃住行三方面的需求,这样的宣传才更到位,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广西越来越好。
参 考 文 献
[1] 罗昭祥 《广西地理大发现》 中国审计出版社,98,34-37
[2]广西少数民族简介 海峡之声网 2009,06(07)
[3]历史简介 广西新闻网 2010,08(07)[4]广西铜鼓文化 1991 56-59
广西百色:打造文化品牌 促进经济发展2009年,广西百色市着力整合文化资源,发掘民族文化遗产,打造文化精品,文化亮点闪现。正以一座“文化名市”的姿态从幕后走向台前。 文化品牌遍......
广西天峨县文化消费现状抽样调查报告要目一、综述 „„„„„„„„„„„„„„„„„„„„„11.1调查目的„„„„„„„„„„„„„„„„„„„ 11.2调查对象„„„„......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广西灵山粽文化研究Research on the Zongzi Culture of Guangxi Lingshan 姓 名:邓秋婷 学 号:200905010034 学院: 文学......
如何促进广西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广西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广西......
这是一份来自崇左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报告。主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一、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1.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歌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