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暑假调查报告”。
岳村青年农民计划生育状况
一调查背景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提高,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这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我国农业人口占多数,而农村育龄人群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受封建思想影响还很严重,因此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今年暑假刚好有调查报告这一项作业,于是对我们村的青年农民计划生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7月至8月
调查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10级5班张磊
调查地点: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岳村
二调查地点介绍
岳村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靠近黄河,是晋陕豫三省交界之处,黄河以北,中条山以南,依山傍水,孕育出独特的乡土民情。十几年里,村里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会的进步中,农村得到了很大的益处,生活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精神娱乐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自古的重男轻女的传统的思想在此也有很大程度的体现。不过,近十来年,随着计划生育的普及以及先进的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重男轻女早已不被青年农民所遵从,而老一辈的人也逐渐的摒弃掉了这一观念,这对计划生育就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岳村位于洪池乡西南,西与芮城陌南相邻,北邻平风线,全村共有10个居民组,2026口人,分居在5个自然村庄(西洪岭,南窑,吴家窑,王南沟还有主村),耕地面积3874亩,其中果树面积1730亩,小麦面积2634亩。
而洪池原名“共池”,因地势低洼,多积水而演变为“洪池”。洪池建立至少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解州全志平陆县志载有“距闲田百武。左传桓公(鲁桓公)十年(公元前702年)虞叔有玉,虞公求旃。献之。即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遂伐公,公奔共池。典故匹夫无罪,怀璧自罪即出于此。注明:共池,地名。阙,共音恭又音洪。杜预注,地名,阕,今邑西有上下洪池。或即此。这都说明那个时候就有洪池。洪池村面比较平整,村与村距离较近,人口居住相对集中。
洪池乡位于平陆县最西端,东与常乐西侯为邻(常乐,西侯都是平陆县的镇),西与芮城(属山西省运城市)陌南隔沟相望,北依中条山,南望黄河滩,是平陆县的西大门。全乡16个行政村,78个居民组,3852户,14585口人,分居在43个自然庄。共有党支部21个,458名党员,其中农村支部16个,农村党员386人,乡直支部5个,党员72人。全乡国土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98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苹果、红枣为主,畜牧业以牛、猪、羊、鸡为主,是一个纯农业乡镇。
三生育观念介绍
人们的生育观念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程。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摒弃了那种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生育
观念。如今农村居民大多数生育子女数是两个,但生育一个子女也渐渐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在当前农村居民中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生育孩子的平均意向数已经不到两个。调查对象在被问及为何不愿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时,他们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二是“养育孩子花费很高”。他们说,他们宁愿只要一个,把精力、金钱都集中花在一个孩子身上,好好培养孩子成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素质的人给家庭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相对而言,子女的数量给家庭带来的效益却在不断下降。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村不乏高学历子女改变家庭贫困状况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居民从偏重于对子女数量的追求开始转向偏重于对子女质量的追求,因此,农村青年农民更愿意少生孩子。
四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介绍
1、晚婚晚育
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23周岁妊娠生育第一个孩子的为晚育。
2、生育第1个子女。
夫妻可以自行选择生育第1个子女的时间,在生育前到一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登记注册,免费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凭手册享受计划生育优生优惠服务。
3、生育第2个子女。
审批条件: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二十五周岁,女方为再育的须年满三十周岁。符合以下条件可以审批二胎:
⑴只生育一个女孩,母女均为农村居民且母亲居住在农村连续五年以上,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⑵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且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具有以下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男方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与女方父母共同生活并履行赡养义务的(女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②兄弟两人以上,只有一个有生育条件,且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均已丧失生育条件并未收养子女的;
③在与内陆不连结的海岛定居的。
⑶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②经设区的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
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③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④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⑤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⑥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⑦夫妻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⑧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⑨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⑷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五计划生育实行过程
具体过程如下:
1、1953年至1961年:节制生育的提出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基本处于自发和无计划的状态,人口出生率持续增加。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出生高峰的出现,人口无计划地盲目增长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促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和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要求节制生育的呼声在增高。
我国领导人在这一时期已意识到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并逐步认识到节制生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一些知名学者和民主人士也开始关注日益增长的中国人口问题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如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等。
2、1962年至1969年:提倡计划生育的试点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后,我国人口增长经历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出生高峰期。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总人口已接近7亿。人口这种盲目增长的态势引起了政府的再一次关注。
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强调:“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步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制定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1964年,成立了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一些地区也相应成立了类似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先后建立了计划生育组织机构,这也是我国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来推广节制生育工作的尝试。
3、1970年至1980年:提倡“晚、稀、少”的生育政策阶段
20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倡导下,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城乡全面展开,并明确提出了力争在“四五”期间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千分之十左右,农村降到千分之十五以内,这也是首次在政府正式文件中提出了人口控制目标。1973年12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会上提出“晚、稀、少”的生育政策。1972年,政府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思想。
4、1980年至今:现行生育政策的提出、完善与稳定阶段
1980年9月,国务院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除了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长率尽快控制住”。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团员带头执行新的计划生育政策。次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人口政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确立了计划生育的法律地位,走上了依法行政的道路。
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实施。
六调查情况介绍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计划生育政策在我们村的实施,对农村人口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村里爷爷奶奶一辈的人,差不多每家每户都会有四个到四个以上的子女,甚至十几个子女的也会有,到如今的父辈,每家的子女数平均为一到两个,因为正好那段时期计划生育政策已比较完善,每家最多生育两个子女。
如今,在村子里面的青年农民,也就是二三十岁之间的农民,比之我们也大不了几岁,如果没上学或外出打工,差不多都已婚配,男女双方大都是临近村子经过媒人或是邻居亲戚介绍而认识,之后挑日子结婚。一般,她们生育年龄都是在二十三岁以上,差不多都遵循了计划生育政策中的晚婚晚育一条,比以前的十几岁就结婚要晚了很多。村里青年农民如今也是大多只生育了一个子女,之后或许会生育第二个子女,不过如今大都只有一个子女,而生男生女对他们来说已不重要,男女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村中青年农民的人口观念,在社会的逐步进步中,先进文化思想的日益普及,已大不同于上一辈或上上一辈,并不认为人丁兴旺就比独苗要好。随着农民工进城越来越频繁,大多数农民早已对传宗接代这一传统观念看的并不是如此的重了,男性农民也不满足于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收益,造成家里只剩下妻子和孩子,这时候,子女多了反而不方便,并且,如今培养一个孩子,上学就是一笔很大开销,并不是养活了就行,父母更注重于孩子知识的获得和精神文化的满足,这也造成了少生优生这一观念的普及。
七问题及建议
计划生育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子女少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希望子女能够努力来使家里变得富裕,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着比较大的压力,三四岁就要开始上学,七八岁为了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就要过起住宿生活,那么小的孩子,本来应该有个自由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可如今却承受了些他们不该承受的压力。另外,由于每家的孩子都少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就会更多,不免就会对孩子产生溺爱,造成一些孩子性格自我自大,不能很好的与其他同龄人交往。
对于这些问题,因为父母大都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在文化上帮不了多大的忙,可一定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因此,村里就要有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来做其他父母的榜样,可以开个成人夜校,让父母能够建立起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而这一设想要实现,要让乡亲们相信这一设想的实施者,因此,村里需要招聘大学生村官。
总之,要实现文化方面的进步,经济上的进步是必须的,相信,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民了解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效果众所周知,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综合实力的提......
永辉超市主体采用“永辉”汉语拼音“Yong Hui”的第一个字母变化而成 微微前倾的动感充满了现代气息,象征着前进中的永辉 圆是美好和愿景的象征传达了永辉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
毛概暑假实践心得体会一、实习目的:大学毛泽东思想与概论课程开展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了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让我们认清了......
调查提纲调查问题类型及现状分析: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问卷的一些情况.▲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调查并对现象分析(这部分所占比例......
“调查”纪事调查者:翁粉萍调查主题:广州亚运会知晓度调查时间:2008年8月13日—8月23日 调查对象:80后这个暑假,很不一样。 这个暑假,有运动的味道。 这个暑假,汗水翻飞。为了纪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