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改 新体会 新生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我的课改生活”参赛小论文
学生论文
《历史新课改 新体会 新生活》
平顶山市第八中学高二(1)班
李
响
教师论文
《新课改 新模式 新挑战》
平顶山市第八中学 宋建领
学生作品
历史新课改 新体会 新生活
平顶山市第八中学高二(1)班
李
响
作为一名高二文科的学生,我深知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长远来说,学史明智,指导我们未来的生活,近的来说,它是高考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可是却长期得不到同学们的重视,认为历史是死的,枯燥无味,且繁琐不好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自己的因素,肯定也有老师的原因。幸运的是,作为08级的我们,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届学生,通过近两年新课改的实施,我有了新的体会:老师的角色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习能力提升了,学习效果改善了,我们正在步入新的学习生活。
一、增强探究意识
课改前,老师上课几乎都是填鸭式教学,一讲到底甚至照本宣科。我们完全是被动的接受,听的似懂非懂,迷惑越来越多,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现在老师角色变了,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变成了我们,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多了,我们的学习主动权更多了。在探究过程中,老师设置适当的问题,鼓励我们积极参与。例如:在我们学完《选修1》后,老师让我们总结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老师让我们把《梭伦改革》、《明治维新》、《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四课的导学案拿出来,让我们以此为材料,认真对比探究,看谁总结的又准确又多。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很快得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在现在的历史课堂上,我们既多了份精彩,又多了份成就感,探究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二、提高合作意识
课改前,我们在课堂上的活动就是一味地听、记,独自完成,很少有合作学习,整个课堂单调乏味,效果不好,现在,老师的教法改变了,随之我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单调的课堂慢慢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逐渐调动起来。如在学到《选修4》第一单元第三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时,老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了3个问题:
(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2)康熙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3)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然后,老师把我们班分成六组,要求前三组同学经过阅读,合作,总结,并推选代表回答问题,后三组分别对前三组代表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评价,最后给回答和补充最多的一组计入班级百分赛。任务布置后,班里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前三组同学认真阅读,积极地讨论,互相合作,组织答案。后三组同学为了能够多补充一点,也在互相讨论交流,挖掘尽量多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新课改后的教材,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由以前的按时间顺序的编年体,改成由相同类型的模块体。每一册书开讲之前,老师先整体上告诉我们本册书的特点、学习重点和方法。上新课时,老师先简单地列一个提纲或要点,让同学们自学。然后根据自学情况再有针对性的讲解。如在学习选修1中的《梭伦改革》的背景——第一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时,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关键词,A.政治(矛盾)B.经济C.个人,然后让我们自学,寻找答案,然后再讲。这么做,一方面,锻炼了我们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经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很容易得出历史上的改革背景,一般都是从经济因素、政治环境、阶级基础、思想条件、个人努力等几个方面考虑。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历史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历史规律又是可认可循的。
四、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课改后,老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前先发一份导学案,上面是所讲课文的课标要求,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本课的基础知识,并对本课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上课后,同学们先用三四分钟自学课文,填写基础知识,然后,老师用提问或同学复述的形式检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掌握的老师就不再讲了,老师只把我们还不懂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详细分析讲解。讲完后当堂进行巩固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既锻炼了我们的自学能力,又大大提高了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明显,我们非常喜欢。
新课改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我们有了许多不同的收获,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比如:有时课堂上老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让我们去讨论了,而老师自身讲授知识的时间相对就少了,一些重难点的讲授就不太详细透彻了。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有时根本就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我觉得有些问题讨论的价值不是很大,甚至没有讨论的必要。希望老师能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作品
新课改 新模式 新挑战
平顶山市第八中学 宋建领
2008年,河南省的高中新课改全面铺开,也就是那一年,我接手新一届学生,开始了新课改的教学。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期间有过困惑,有过迷茫,到也有过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
李响同学写的这篇论文,针对历史教学在新课改前后发生的变化,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一方面,较好地展示了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教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角色由课堂上的主角变成了配角;教法由填鸭式教学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李响同学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困惑和希望。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积极创设一些课堂情景,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比如,用一些历史影片素材作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历史辩论赛,让正反两方针对某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进行讨论;还可以让学生自拟历史试卷,然后互换做题。这些方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针对李响同学的困惑,我也进行了反思,一方面,今后,在课堂探究问题的选择和讨论时间把握上要三思而后行。另一方面,把需要探究的问题明确写入导学案,并且提前两天发给同学们,让大家有时间预习准备,这样可以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是一套全新的模式,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挑战,这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同仁共同协作,为国家早日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写出教师针对学生情况给出的指导意见、对学生论文的评价以及对课改的心得体会等,字数在500字左右。
虽然在上岗之前,我们也进行了培训,但真正上台时仍然觉得不太适应,放不开,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老教法,老思想仍然存在,总觉得自己不讲,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会有内疚感。于是,上课时,不由自主地就会面面俱到,一一讲授。其次,对学生不信任,总觉得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行,不能自学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只有在老师的讲授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于是,以老师为主的现象仍时常存在。最后,教法太单一,每次备课不能针对不同的课文找出更有效的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面对这些问题,我并没有一味抱怨,而是积极的思考,寻找解决办法。我深知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计划成功与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须迎接挑战,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首先,从思想上改变观念,大量阅读一些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如《建设理想课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等,同时,观看一些课改区的教学视频,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充分地信任学生,有了这种理念,就坚定我们必须放弃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观念,更多地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
其次,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方面,积极创设一些历史情景,让学生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从而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比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鲜明逼真的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们的大脑,从而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比如在讲必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时,我先给学生们放电影《英雄》的一些片段,学生很感兴趣,我及时发问,“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呢?又该怎样评价他呢?”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总结答案。
另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学习,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同的教法,充分信任学生,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比如,组织历史辩论赛,正反两方针对某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或历史人物进行讨论。还可以让学生自拟历史试卷,每人一份,然后互换做题,这样做,既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老师,又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只是一位仅进行了两年新课改老师的一点体会和粗浅的认识,新课改,新模式,新挑战,这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同仁共同协作,努力为国家早日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一、论文要求
1.“我的课改生活”小论文参与对象为我省各学段中小学生,论文需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紧密结合各学科的学习情况,突出学生在新课程中的感悟,可以是遇到的困惑,也可以是成功的喜悦。
2.参评论文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组别。论文题目自定,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写作,高中组字数在2000字左右,初中组字数在1500字左右,小学组字数在1000字左右;第二部分由教师写作,写出教师针对学生情况给出的指导意见、对学生论文的评价以及对课改的心得体会等,字数在500字左右。
3.所有稿件均不得抄袭,一经查实为抄袭即取消参赛资格。4.论文格式:标题为三号黑体字居中,正文为五号宋体。A4纸打印,一式一份。
5.所有参评论文一律不退稿,
新课改体会困惑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太深,出现新的“繁、难、偏、杂”;如将历史三本必修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人为割裂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教材的模块式编写方式建......
新 课 改 新 体 会邻玉小学校:代洪春每次听说课改,我都很茫然,认为只是说说而已,且也不知该如何下手。自从我这学期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的学习了课标以后,我才明白自己以前的......
新课改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次的集体学习,虽然时间只有短短半天,但是让我受益匪浅。这次集体学习建立了一个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自己的“单打独斗”变成了......
浅谈历史新课改体会河曲红星中学邬丽芳通过有关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材料的学习,心中颇多感慨,也颇受启发,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整......
历史新课改教学体会六盘水市五中:代红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些话已经回答了我们教育的重要性,哪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往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