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的心得体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史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高三年级历史组
为了帮助高三一线教师提高今年高考复习教学的质量,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校领导的安排带领下,我们参加了由神州智达组办的“2013课标高考复习设计与实践经验指导研讨会”。
做为历史组的教师代表,有幸聆听了来自三位名师有关高考展望与复习的精彩讲座,感觉获益颇丰。现将收获概括如下:
一、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基础考点。
《考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框架和依据,是高考的复习方向和指导。三位老师在各自的讲座中都以《考纲》为基点,结合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指出 2013年常用考点的分布状况、热点范围、特点、作用、意义及复习方法。这些无疑对我们历史组复习指明了方向和范围,明确了复习的重点。
二、依据评分细则,强化复习备考。
根据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得出以下结论:(1)解答试题要尽量避免在答题形式方面高频出现的偏差,(2)解答试题要尽量准确而简练地运用重要的概念术语,(3)一些问题在教学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着手加以解决,(4)选修部分优先选修一教材的复习,兼顾选修四或选修三的复习,(5)克服选做题在操作形式上发生的偏差或者失误,避免由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失分:高考试卷上明确标注,(6)复习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全面落实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基于评分细则基础上的备考。
三、分析考试规律,增强复习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从典型试题研判考试规律,总结近年来全国新课程卷的题型与考点,得出近年来全国新课程卷的思考结论:
结论之一:新课程试题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新式史观为命题范式,以文字、数据、图形等各种形式的材料为命题载体,考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热点知识,考查历史学科的各种思维能力。结论之二:总结新课程高考历史必修教材高频考点,高频考点有的反复出现,有的轮换呈现;有的仅出选择题,有的常出主观题。加强高频考点的广角度、全方位复习与训练,十分必要。
结论之三:新课程试题选择题12题48分,必修1(政治)、必修2(经济)、必修3(文化)选择题的比例分配随着必做主观题类属的变化而改变,如2009年必做主观题考查经济类(新中国统购统销),选择题比例为7∶3∶2,2010年必做主观题考查经济类(明清手工业和英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选择题比例为8∶1∶3,2011年必做主观题考查政治类(中国古代近代人才选拔),选择题比例为5∶4∶3,2012年必做主观题考查经济文化类(三次工业革命),根据考点轮换与平衡思想,选择题比例为4∶5∶3。
结论之四:新课程试题必做主观题重视综合考查与运用,注意平衡各种关系,如古代近现代史的比例分配、中外历史的比例分配、政治经济文化的比例分配、知识与能力的比例分配等,所以要注意对第40题有时间或空间大跨度问题的设置方式和解题规律的研究,加强对第41题开放式问答题新题型的训练与解题规律的探索。
结论之五:新课程试题选做主观题每题设置两问,共15分,试题材料绝大部分不是选修教材内容,有的甚至利用必修教材知识为背景材料,建立关联,借船下海,还有的游离在高中历史教材之外,更多的是关注学习方法的考查,所以要注意选修与必修课程内容的整合、探索共性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
结论之六:全国新课程卷设问指向归类(以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为例),试题设问往往是根据材料或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查多种学科能力,(1)概括特征(观点、内容、变化)类,(2)分析历史原因(历史背景)类,(3)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鉴别类,(4)评价(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历史影响(作用、意义)类,(5)适度发挥、各抒己见,开放试题类。
四、夯实基础知识,强化一轮复习
形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想,:(1)新式史观领航复习,锁定命题基本立意 从文明史角度备考:高考命题注重考查不同文明类型的主要成就、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所以,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古代)、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近现代);三要突破一个难点: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辐射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四要把握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友好交往、战争冲突两个基本角度分析中西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五要把握文明史学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的过程。
从现代化角度备考:高考命题注重考查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科学化。一要把握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二要把握现代化评价: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生活状况恶化、环境破坏问题等。
从全球化史观角度备考: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同一时期世界各地、各种文明的横向联系。包括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等落后地区的冲击与这些国家的变化,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和谐世界的建设,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等。(2)整合命题素材类型,促进检测减量增效 明确历史材料的三种形式:
第一类文字材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材料形式,如从古今中外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诗歌、小说、对联、歌谣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第二类数据材料,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包括含有数据的饼状图、曲线折线图和含有数据的表格,它们都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图表化,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
(3)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夯实历史基础知识(4)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增强备考的实效性
五、解答典型主观试题,掌握解题一般方法,研究开放试题解答,力争突破解题难点
第一、总结复习的主干提纲,然后默写或记忆背诵。第二、课堂提问法,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监督,以提高课堂效率。第三,对知识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合贯通。将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烂熟于胸,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拟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即先总体构建知识体系,然后对考点进行高密度讲解,逐条分析,找到知识联系,最后在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严密知识网络,以知识带热点,强化理解记忆。
坚持三精原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题、材料精选,同时在选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所选的题目应有不同的层次与梯度。例题精讲,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深讲透,分析过程要强化,教会学生如何找准切入点。“精练” 例题,启发、引导学生,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复习的效率。
六、处理好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教材相对于老教材来讲,更贴进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缺少了系统结构框架的讲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处理好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对于关乎高考的时政热点,可以适度补充老教材的内容,但又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能喧宾夺主。
此次高考复习会议,内容是充实的,时间是紧张的,对我的高考复习指导意义是巨大的,其精神和方法必将融入到我具体的高考复习中,期望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加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温明为了帮助高三一线教师提高今年高考复习教学的质量,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校领导的安排带领下,我们参加了 “广西2017届......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研讨会2013年4月24日下午,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市汇川区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在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一会议室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汇川区历史学会、遵义师范学院......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参加高考复习专题讲座研讨会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参加高考复习专题讲座研讨会心得体会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
参加高考复习专题讲座研讨会心得体会今天学校请得省教育厅教研员姚跃涌主任为我校高三级师生开高考复习专题讲座,并与参会领导老师探讨高考复习相关问题。会后,参会领导老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