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总结心得是一个反思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总结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进而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怎样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在请大家关注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1.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销魂。
2.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3.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
4.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
5.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
6.荷气竹风宜永日;花光楼影倒晴天。
7.业绍二南,群伦宗主;道承一贯,累世通家。
8.梦泛扁舟镜湖月;身骑瘦马剑关云。
9.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
10.于汉宋间,折衷一是;以江海量,翕受群言。
11.大笔横飞,颠张醉素;名山高卧,鹤骨松心。
12.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
13.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心耕。
14.闻叔绩不生,风云变色;与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15.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得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16.期服去官,有犹子能行古礼;儒仕为侠,如先生岂是今人。
17.百战勋威,半壁东南摧上将;九天温诏,再生申甫佐中兴。
18.生死何奇,且完却一生忠孝;哀荣毕备,只益增九陛忧劳。
20.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四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21.无日不以龚黄召杜相规,愿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当水火刀兵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22.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23.栋材尽杞、梓、梗、楠,带来衡岭春去,荫临吴地;源派溯湘、资、沅、澧,分及洞庭秋月,照彻秦淮。
24.苍天不忍没斯楼,全仗那国手神工,再造千秋名胜;黄鹤依然来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长吹一片承平。
25.湖山积久发奇光,藉此地鼓舞轩鼚,聊寄酬洞庭衡岳;科目何尝无国土,愿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26.英名百战总成空,泪眼看河山,怜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慧业几生磨不尽,痴心说因果,愿来世再为哲弟,亦为纯臣。
28.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30.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31.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32.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33.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35.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36.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37.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38.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39.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40.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41.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42.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43.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4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45.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46.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47.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50.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1.行事常思退一步。
2.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3.办大事者,以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4.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5.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6.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7.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8.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9.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10.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1、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2、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3、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4、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6、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7、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8、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9、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0、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1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2、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3、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1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5、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16、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7、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1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9、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20、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21、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3、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4、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5、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27、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28、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9、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30、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33、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3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35、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3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3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39、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40、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1、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4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43、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4、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45、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46、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47、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48、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49、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50、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52、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5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54、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55、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56、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57、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9、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60、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3、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64、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67、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68、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相关阅读:曾国藩的政治成就。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
受两次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1.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3.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4.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5.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6.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7.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9.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10.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1.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2.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13.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14.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1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6.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7.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8.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19.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20.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21.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22.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23.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24.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25.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26.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27.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28.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29.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30.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31.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32.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33.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34.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35.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6.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37.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38.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39.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40.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1.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2.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3.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5.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6.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7.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8.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9.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10.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1.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4.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6.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7.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8.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9.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0.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1.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2.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3.无好小利。
14.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15.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1.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3.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4.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5.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6.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7.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8.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9.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0.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11.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12.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13.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14.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15.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16.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17.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18.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19.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20.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21.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2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23.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24.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25.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26.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27.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28.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29.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30.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31.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32.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33.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34.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35.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36.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37.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38.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39.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40.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7、禁大言以务实。
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在校卫生室与校财务间穿梭,虽并不闲暇,但比起其他许多老师,时间似乎更为机动,偶时下盘棋,或捧捧经典,是人生一大美事。
读完《曾国藩家书》,不得不佩服曾公为人处世的本领,难怪毛泽东和蒋先生独爱“曾公文集”。曾公的一生证明,不怕天资愚钝,不急少不得志,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做人、做事,读曾公家书后使我受益匪浅。
勤学是立人之本。
人之初,如玉璞,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唯持之以恒、不苟不懈地学习,才能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学会养家糊口的本领。谨记进德修业,德是“忠孝仁义礼”,业是“明史格物”;仅仅明白怎么学还不够,还要知道为什么学;“君子立志,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如何成为优秀的人,勤学,勤实践,实践能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的循环,从中摸索,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修身是一生的坚持。
我们常常抱怨不被人欣赏,对生活充满牢骚,抱怨这、抱怨那,却不愿静下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出了错。
“只问积劳不问成名”,看似需要一个人无欲无求,然男子汉顶天立地,做事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父母,如不希望有出息,动力从何而来,不追求,兴趣又如何培养。但不是无止境地表现,还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锋芒毕露,“半斛满子,由人去刮平,人自满了,由天去刮平”,或许应该这样理解“问积劳不求名”才准确。应该心怀远志,脚踏实地,即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符合现实的目标,然后投入工作,兢兢业业,勤劳谦虚,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最不能做的是傲和惰。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总是夸夸其谈,现在回想起来,就感觉自己像小丑一般可笑;后来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拜读曾公文集后,才明白自己的可笑。“凡激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的以面色凌者矣”,从现在起要痛改前非,为人稳重,处事低调,从形外到心里对自己都要约束。“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乏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只要有能力,总会遇到伯乐,不用心急,耐心等待,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利用每一个今天,没有辛苦,哪来甘甜,不断坚持,相信迎来的总是丰收的季节。
君子慎独。
祸从口出,多言常害人一生,人言可畏,我们常常不加思索地说错一些话,却不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无心的`一句话成了别人手上的一把利器,最后刺伤的还是自己,少说话比不会说话强,说对的话比多说话强,因为慎言是一种修养和学识;切勿各逞己见,“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仇疑谤之无因,因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筏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息”,社会上常常有人恶语中伤,有人人云亦云,对于流言蜚语,不应该去理睬,越描越黑,还不如置之不顾,始终克制脾性,胸中养的一种怡静,有气度,不计较小事,时刻把持住脾性,才能冷静少言,将心中不快散去才不妄议他人,“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谨慎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这也”。曾公家书并不长,虽简短但深刻,简单的学、勤、谦、稳就已经把为人处世的技巧表述得淋漓尽致,理不需要太多,只要做好简单的几条,足以使我们受益终身。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曾国藩家书》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一部家书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在这个喧嚣、浮杂的年代,拾遗传统,奉扬经典,从经典中汲取人性之美德,更显示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智慧愈苦而愈明。
1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1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8、无好小利。
1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陆游的诗句。的确,无论是在战乱时期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书都是无比珍贵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那一行行用亲情凝成的字,更是难以丈量的,比天还高比地更厚的爱。
父母的高尚无私,领着我们上前;父母的教导鼓励,给予我们动力。他们是动力的源泉,惟有这种动力,才给予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当人感到无奈迷惘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当然是最亲,最信任的人。而这,莫过于是父母亲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极星的引导,树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极星,是树木,是月亮,在你最无助,最无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让你发泄,送你安慰。
无论你身处异国还是异在他乡,父母的这种安慰,问候都是你心中萌发的种子。平日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最厌烦的,可你在这时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乐,是超越界限,超越国界的,因为这种唠叨是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无论是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无论它如何地千变万化,可都不离其中。
就像文中一样,当儿子消沉苦闷时,父亲的劝慰,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这种劝慰,对于平时的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语言教育。可对于一个远在他乡,面对困难而无从入手的人来说,是最珍贵的教导,是最深刻的体悟。这种指导,领导是百听不厌的,因为它充满爱,令你不禁泪流满面;也因为它语句深奥,令你从生活中探索,品味;更因为它是父母的话语,令你燃起心中的火。
春天的万物复苏是因为土壤的呵护,泉水的滋润,薄雾的笼罩以及阳光的爱抚。远在他乡的人们之所以幸福快乐也是因为家里人信中,邮件中,安慰,帮助,更因为有永远都传递不完,永远都说不尽的爱。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二
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父亲对孩子的'深爱作为一条人类的公理,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其间的每一个人。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如是,这样的爱是高尚的、纯洁而又无私的,它荡涤了世间尘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舔犊情深的人间第一情。“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齐!”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真爱呀。
然而,这样的爱毕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种爱加威严式的教导,代之的却是建立在父子心与心相互交流基础上的一种隐没、深沉的父爱。傅雷是“清高”的那类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渗透着这种独特的个性,当他把这种“清高”带到给儿子的信中,却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爱!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中便少了几分唏嘘不已,更没了世事钻营的技巧,写下的却是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这又是多么可能会使这些家书变成概念的准则!然而没有,做父亲的以他自我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来给爱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这般的揭示却不是那种艺术化的“展示”,却是结合了百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傅雷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孩子在艺术之外所遇到的问题,譬如交友、感情、花销等等。家书中有一句话是“赤子便是不明白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坚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个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个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给儿子外国的礼节,指导儿子的为人处世;在事业上,他为儿子搜集资料,一齐研究音乐艺术,他们是一对父子,却更胜似一对朋友。在儿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时,他以活力的语言唤起儿子的自信;在儿子演出成功时,他以平实的话语说服了儿子的躁动。他为儿子所付出的,远远胜过自我。
在那段父子离别的日子里,父亲用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续了一段远隔重洋的父子情,让远在他乡的儿子不再孤独。是那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读懂了父亲那份热烈却又深沉的爱。傅雷对儿子的爱,不是那么强烈,也不是那么震撼人心,更不是那么耀眼,但它很温暖,慢慢地流入心里,滋润着整个灵魂。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三
第一段:介绍读书交流的重要性(150字)。
读书交流是人们之间最为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之一。通过读书交流,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阅读量和阅读深度,还可以获取到他人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看法和理解,从而开拓我们的思维。读书交流不仅是学习的途径,也是心灵的交流,能够增进友谊与理解。除了可以在社交圈内进行读书交流外,家书也是一种与亲友进行读书交流的重要方式。
第二段:介绍家书的特点与意义(250字)。
家书是一种通过书信形式进行交流的方式。正如其名,家书常常用来与亲友之间进行交流。家书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定期传达,这种方式既方便了双方的沟通,又增进了亲友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家书,人们可以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与亲友共同分享书籍中的感受和体会。更重要的是,家书给予了我们有时间思考和回顾的机会,可以在沉思中释放压力,增进心灵的平静。家书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亲近与关怀,对于人们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分享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益处(300字)。
家书不仅可以促进家人之间的沟通和情感,还能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示。通过书写家书,我们需要思考和总结我们最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书籍的理解,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家书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主动钻研和学习,找到自己在书中的思考点和共鸣点。通过家书,我们可以和亲友进行对书籍内容的辩论和交流,这样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家书还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本日记,记录下我们的成长和变化,回忆起曾经一起读书的时光。
第四段:分享自己的家书交流经历与感悟(300字)。
我曾经与我的闺蜜进行了一次家书交流,我们选择了同一本书,然后在读完每一章节后,分别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心得,并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次家书交流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对方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她的回信,我不仅能够了解到她对书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还能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她的观点我对书的理解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这次家书交流对我们的友情起到了深化的作用,也让我更加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和心灵的满足。
第五段:总结读书交流的意义并展望未来(200字)。
通过读书交流,特别是家书的传达,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且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满足。读书交流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读书交流的方式,尤其是家书的传达,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可以与自己身边的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还能通过他们的回信和观点得到启发和反思。读书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素质,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四
父爱总是无耻,伟大而又无私。
楼市迈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造纸,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与儿子交流。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傅雷在指出自己的儿子傅聪说话太直,为人处世不够圆润,说了一句这些矛盾我自己也常犯,但愿你能共勉之。傅雷与儿子进行交流对话,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看出,傅雷结合自身的感受,分析问题,更能使儿子接受建议。由此可见,傅雷在教育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所以我认为傅雷作为父亲,他与自己的孩子相处,不能只独特教育孩子的方法,能让人虚心接受。
父爱,伟大而又无私。
父爱,热烈而又深沉。
父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
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之口。
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傅雷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六
读书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从他人身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观点。而家书则是读书交流的一种形式,通过给家人写信,不仅可以和亲人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还能够增进亲情,给亲人带去温暖和关怀。读书交流和家书的反馈与回应也是一种心灵沟通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在读书交流和撰写家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增长了见识,也深深体会到文字传递的力量。
在读书交流中,除了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籍内容外,最大的收获是从他人那里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和观点。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讨论了一本经济学书籍,我们对书中的一些论点产生了分歧。通过交流,我不仅从朋友那里听到了她的看法,还从她的角度看待了同样的问题。这种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交流让我获益良多。读书交流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碰撞和思维拓展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视野。
家书给我带来的收获可谓是多方面的。首先,撰写家书是一种倾诉心声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时候,我们很难直接和亲人面对面地交流,或是由于距离的原因无法经常性地见面。而通过写家书,可以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倾诉出来,让亲人感受到自己的关怀和爱意。我曾经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想念和感恩之情。收到回信后,父母告诉我他们很感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我的梦想而努力工作的信心。
家书不仅可以表达情感,更能够传递思念之情和问候之意。我记得有一次我给生活在另一个城市的朋友写信,问候了一下她的生活状态,告诉她我一直在思念她。在我的信封里,我还藏了一张我们一起参加活动的照片,当她收到家书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家书,我把自己的关怀与祝福传递给了朋友,也让我感受到写信的快乐和满足。
读书交流和家书的反馈与回应是我从中获得的另一个意外收获。有时候,在读书交流中,我可能遇到一些不同意我的观点的人。在他们的质疑和反驳中,我反思自己的观点并加以修正。这种反馈和回应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使我不断地反思和学习。同样,在给家人写信后,他们的回信和反馈也让我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让我内心倍感温暖。
通过读书交流和家书的撰写,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加深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观点。撰写家书不仅让我倾诉心声和表达情感,还能够传递思念之情和问候之意。读书交流和家书的反馈与回应也是一种心灵沟通的方式,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文字传递的力量,它可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能够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通过读书交流和家书的撰写,我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也认识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4734768.html】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找到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在撰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学习其表达方式和论述技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
通过总结,我发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突破和进步。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坚持真实、客观的原则。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整理,希望能对大家的成长有所助益。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导语:曾国潘家书读后感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曾国潘家书读后感【一】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传奇曾国潘摘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